

春天到了,北京的天氣又開始讓人看不懂了。
漫天紛飛的楊柳絮隨時準備攻入口鼻,不颳風的時候霧霾,不霧霾的時候颳大風……混亂的天氣,統一了北京市民的穿搭。
作為北京市服,衝鋒衣又殺回來了。
辦公室的掃貨狂小K,在大風結束後穿了一件“意味深長”的衝鋒衣。從背面看過去,那個尊貴的名字幾乎要脫口而出:“始祖…..嗯?”
布料是那個布料,款式是那個款式,可圍著小K走了一圈,我們居然找不到那個簡潔明瞭的化石logo。這時,小K的嘴角露出一抹“神鳥見尾不見首”的微笑:“還不懂‘台州鳥’的人,可是有點落伍了。”

台州鳥,吊打始祖鳥?

問題來了,“台州鳥”是啥?簡單來說,台州鳥是產自台州三門縣的原廠衝鋒衣。跟市面上能買到的衝鋒衣比較起來,台州鳥有兩個最大的不同點:一是價格便宜,二是不貼任何品牌。

▲ 圖 / bilibili使用者@三億世代實驗室
當然,讓它聞名遠近的並不是和市面衝鋒衣的不同點,而是與高階衝鋒衣們幾乎完全一致的款式。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始祖鳥蛇年限定款,但鳥飛走了;攀山鼠紅戰斧款,但鼠逃跑了;猛獁象薄荷綠軟殼,但象給放生了。

外觀神似、質感類似,新款直接和外面專賣店同步更新。在臺州衝鋒衣工廠走完一圈,感覺像進了楚門的世界,看誰都似是而非。
把logo的位置用手一遮,就可以直接在社交平臺上玩“看版型猜品牌”。如果不是身經百戰的真中產,那是看不出一點破綻。
再往價簽上一看,更是迷幻到像是吃了沒煮熟的菌子。別的地方賣衝鋒衣,你得走進門店和櫃哥櫃姐大談折扣,又是註冊新會員又是領取商場優惠券, 折騰大半天用4000塊換一件薄外套。
在臺州三門縣買衝鋒衣,你說你有4000塊錢,那你甚至可以直接把門口那個貨架推走。裸鳥的品質,300到500的價位區間,兜頭給人一種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感覺。
當然就算天上掉餡餅,也存在頭頂被砸傷的風險。台州鳥便宜的價格和繽紛的款式背後,藏著一個隱蔽的代價:真的很難買。嚴格來說,台州鳥沒有線下店,只有線下廠。
所謂門店大多開在三門縣的衝鋒衣工廠內部的新品展示廳,根本沒想做零售的生意。於是,那些最先勇闖台州鳥工廠的網友們,紛紛留下了一段段“顧客界孤兒”般的佳話。

▲ 圖 / 小紅書使用者@幫你關燈了
不同於熱情好客的桑坡導購,三門縣還沒有火出圈的時候,根本不存在“服務”這一說。
進廠之後,你遇到的每個工作人員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運貨的推著貨車哐哐亂走,計數的拿著計算器噼啪亂按。到了這你自然會明白,原來“拿產品說話”的意思是:你不拿產品,就沒人和你說話。
習慣了微笑服務的顧客們到這裡,只能吞下一肚子委屈,倒貼微笑還被老闆吐槽“添亂”。
當然,比被老闆無視更尷尬的是,你根本找不到老闆。抱著撿漏台州鳥的心情衝進工廠後,有人依次經過了食堂、車間、宿舍……就是沒看到一個貨架,最終被保安抓住後押送到了售賣區。

▲ 圖 / 小紅書使用者@Charly
穩定發揮的i人網友在工廠爬了4層樓只找到了車間和辦公室,又不好意思問別人,只好灰溜溜離開。
當然,就算中途路過了售賣大廳,也未必能認得出來:灰色的水泥地面或灰色的大塊瓷磚上,擺著幾個極簡重工業風衣架。整個店面就好像是拿建工廠時候用的腳手架拆了重新拼裝的。
只有效率,沒有效果。

就算你想買,都找不到付錢的地方。只能賠著笑臉問路過的工作人員,然後找到牆上貼的黑白列印二維碼,掃碼開啟小程式自行下單;想試穿,也全靠自己服務自己,把廁所當成試衣間,鬼鬼祟祟完成換裝。
小K說,買台州鳥的過程和北漂很像,都有一種“無依無靠”的漂泊感。拿著兩個衣架在店裡茫然無措的他覺得,即使自己突然猝死在店裡,也得等屍體把別人絆倒了之後才會被發現。
然而,低價可以掃清一切障礙。
就像蜜雪冰城的檸檬之所以隔夜是因為咱們沒有及時去買一樣,如果因為這點小挫折而錯失500元的台州鳥象鼠,小K說“那是我的精神高度和肉體強度還匹配不上它們”。
也許是為了修煉自己的身心,台州鳥就這樣悄悄在一線城市流行起來了。不太在意“品牌附加值”的朋友,直接穿著通勤,把高性價比功能型衝鋒衣穿成了工服。喜歡鳥但錢包不鼓的網友,開始去台州買鳥,然後再送去裁縫店加個logo,DIY一件始祖鳥。


買衝鋒衣,也拼認知

台州鳥,就好像穿搭界的“微整形”。
所有人都聲稱自己沒整過,可一旦想諮詢點相關問題又發現身邊全是專家。戶外用品發展到今天,已經成了一種認知考驗。多數消費者買衝鋒衣就是哪款好看就買哪款,可深諳戶外裝備特色的朋友們一提到衝鋒衣,就免不了丟擲一堆名詞和引數:什麼全壓膠半壓膠,什麼拒水面料疏水面料,什麼EVENT/GORE TEX看得人頭腦發暈。
近期爆出的防水塗料致癌、和皮膚接觸影響生育的負面新聞,讓衝鋒衣的選擇變得越來越難。

如果你的腦子裡掌握著一些衝鋒衣的基礎知識,再回頭去看臺州鳥工廠的貨架,那一件件沒貼牌的衝鋒衣看著都像是不諳世事的璞玉了。出於“樣品”展示的考慮,三門縣衝鋒衣工廠裡售賣的大多數衣服是可以追溯製作工藝的。如果你能找到並揪住展廳裡的工作人員細問,他可以把面料編制線的寬度都給你講出來。
三門縣作為全國最大的衝鋒衣生產基地,有300多家衝鋒衣生產企業、200多家電商銷售企業,以及超過3萬的從業人員。工藝和原料方面,想要多少花樣他們都能給你拿出來。衝鋒衣愛好者走進三門縣,那就是老鼠掉進了米缸,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如果把外觀版型拋開,只看衝鋒衣的戶外效能,那麼對沖鋒衣有核心影響的引數其實只有面料和壓膠。
市面上主流的衝鋒衣面料有兩種:以北面等品牌為代表的EVENT面料、以始祖鳥等品牌為代表的GORE-TEX面料。這兩種面料來自兩個同名的廠家,在這些年戶外面料的爭鬥中,配方和性能都在改變和進步,孰優孰劣確實難以斷定。但兩者最基本的區別,到現在仍有參考價值:GORE-TEX總體透氣性不如EVENT,但耐用性好於EVENT。

前段時間被推上風口的“毒衝鋒衣”,就跟面料有關。
老式衝鋒衣面料上“C8拒水塗料”中的氟化合物PFAS,就是毒性的主要來源。這種塗料有著非常好的防水效能,可以充分分散水流。但在浸泡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較強的生殖毒性。所以早在20年前,這種“C8拒水塗料”基本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停用了。
而第二代“C6拒水劑”如今仍存在一些主流品牌衝鋒衣的面料上。儘管仍然具有微弱的“氟毒性”,但其成分和上一代已經不同,毒性基本減少到了可以日常使用的程度。
因此,購買衝鋒衣時只要確認面料不含C8老款拒水劑,就基本可以保證安全使用。
說完面料,再看看壓膠。所謂壓膠工藝,指的是在衝鋒衣布料的接縫處用防水膠密封的手法。壓膠層數越多,溢位接縫處的膠條越寬,衝鋒衣整體的防水效能就越好,但相對透氣性就會越差。為了考慮成本和透氣性,市面上大多數衝鋒衣都是非全壓膠的工藝,只有少數極端戶外場合的裝備,採用了完全壓膠。
有朋友看到這頭已經暈了,不免覺得:“有這種鑽營勁兒,我做什麼都會成功的,不如多掙點錢去門店買個安心。”然而,真正的資訊差就是出現在90%的人看不到的地方。
無論是高透氣面料還是全介面壓膠,這兩種衝鋒衣的“旗艦級”技術在臺州市三門縣好像都是標配。不光壓膠做得好,面料也是聲稱能直接對標GORE-TEX的防水和透氣性。
不過,打鐵還需自身硬,有些基礎知識不過硬的朋友,奔著花小錢買尖貨的目的到了工廠。買之前覺得自己是伯樂,買回來之後成了“不樂”。有看起來是全膠密封,拿回家才發現就是貼了兩條防水膠布的。

▲ 圖 / bilibili使用者@三億世代實驗室
還有穿上之後,才發現渾身上下拉鍊都拉不緊。壓膠再多也沒用,穿上還是四處漏風。
從工廠直接買的衝鋒衣,退貨也是一大難題。一兩件遇到質量問題,自己認倒黴就罷了,可一旦想要靠代購賺錢/人情,那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
三門縣的衝鋒衣工廠,就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準備充分,盆滿缽滿;一知半解,鼻青臉腫。認知決定收穫,在這裡就是鐵一般的規律,真心奉勸沒有完全準備的朋友,不要蹚這這趟渾水。畢竟,買到瑕疵品是小事,但如果被人認出來,那才是真的修羅地獄。

台州鳥走紅
最大贏家還是始祖鳥?

像每個地區的特種產業一樣,三門縣擅造衝鋒衣,也擁有一段充滿歷史底蘊的“品牌敘事”。桑坡之所以成了中國的UGG之鄉,是因為那裡曾經有著中國最大的羊皮鞣製基地,轉型做羊皮靴,再擅長不過。
而中國的“衝鋒衣”大本營台州三門縣,也是借了20世紀90年代曾風靡全國的“台州繡衣”的榮光。那時,作為以紡織業為主的三門縣積累了大量紡織人才。

在1996年後繡衣行業衰落,當地的工廠開始紛紛轉向工裝業務。
這時候一大筆來自北京的“衝鋒衣”訂單突然來到三門縣,讓它們第一次接觸到了這種戶外裝備。原本遺留在這裡的紡織高手和紡織裝置們一拍腦門:就搞這個!
於是,在2008年左右三門縣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衝鋒衣製造和供應鏈,並開始持續向全國產出衝鋒衣,特別是北京。
儘管三門縣造了這麼多衝鋒衣,卻直到去年才進入大家的視野。實際上,2024年全國衝鋒衣產量的60%,都來自三門縣的衝鋒衣工廠,僅賣衝鋒衣的銷售額,就能達到104億元。你可能不知道三門縣,但身上沒準正穿著三門製造。
中國的服飾界總存在一類“怪談”:什麼莆田鞋比正版結實耐用、什麼桑坡UGG皮料和設計都比正版UGG好。台州鳥質感吊打始祖鳥的看法,也在網際網路的角落悄悄流傳著。
事實真的如此嗎?誰也不知道。買門店鳥的人和買台州鳥的人們,其實都在好奇著對方的生活。
很長一段時間的敘事裡,貧富之分涇渭分明。窮人就是衣不蔽體,瘦骨嶙峋,富人就是大腹便便,滿口經綸。
但日常生活中,階級的差別其實無法一眼辨別。而是需要更加具體、更加細分化的產品,來成為標誌。
那個網際網路流傳已久的經典之問“奢侈品為什麼一定要讓窮人認識”中,早就給出了答案:買不起的人如果不認識,那麼奢侈品的優越感就只是圈地自娛。
台州本不生產鳥,生產的只是衝鋒衣。“台州鳥”的出現,已經是人們對始祖鳥品牌認可的最佳證據。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的爽文,才是品牌們真正想要的。

在臺州鳥和始祖鳥的對比中,較量的始終都不是效能,甚至也不是價格。而是他們各自代表的生活理念以及消費方式背後折射出的認知。
買始祖鳥的人們走進櫃檯,享受一年四季都恆溫的空調和良好的服務。用昂貴的價格買下一件輕便的外套,買的是品牌幫忙節約的時間。而絞盡腦汁研究台州鳥的人們,也執拗地證明著自己找到了一條捷徑:用更少的成本,去撬動更大的資源。
不論穿什麼鳥的人,都總是不免忙忙碌碌。買鳥和穿鳥與否,只是人生萬千決策中不值一提的一個。說到底,不論台州鳥還是始祖鳥,只要讓你更舒服,那它就是好鳥。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