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到上海,精緻“滬爺”撐起了中國門面?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他被稱為當代徐霞客,
藏地攝影“第一人”,
“中國探險終身成就”榮譽獲得者,
為記錄即將消失的歷史文明,
他堅持了38年。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他的故事!
世界和中國的雙向奔赴,
才剛剛開始!
韓國人說不去上海,結果身體很誠實。
這波免籤政策一放出來,韓國人就已經擠爆了仁川機場、外灘、豫園、田子坊。
“週末特種兵滬遊”,儼然成了韓國年輕人的社交狂歡派對。
以前在上海是擔心聽不懂滬語,現在又開始聽不懂滿大街的韓語。
隨便在南京路走一圈,耳邊不是上海話,而是清一色的:
“歐巴,快幫我拍張照片!要拍出ins大片那種!”
還有更離譜的,在外灘天橋等紅綠燈都能偶遇10個韓國遊客,這密度直接讓韓國語快成了“上海第二官方語言”。 
同時,韓國人還把“輕裝上陣”玩出了花。
他們週五下班拎著包就出發,飛機上打個盹,醒來就已經在東方明珠下襬pose了。
吃小楊生煎、逛田子坊、外灘拍拍照、迪士尼玩一天,這些“滬遊套餐”安排得比某些本地人還地道。
01
上海如何俘獲韓國人
在各大社交媒體上,關於“街上突然‘長’出一堆韓國人”話題爆火。
很多人不禁想問,韓國年輕人怎麼就突然愛上了來上海旅遊?
要說韓國人對上海的熱情,真的離譜又合理。
自去年11月8日中國對韓國實行免籤政策以來,上海的含“韓”量就肉眼可見地多了起來。
韓國網友:11月去哪?
旅行社:上海!
訂單直接爆了,上海遊的漲幅178%!
從首爾飛到上海,兩個小時就能到,短得像出門遛個彎兒。不信?再看看機票價格,含稅不到500塊,比在首爾點份烤肉加啤酒還划算!
怪不得韓國年輕人一邊刷票一邊感嘆:“飛上海,不是旅遊,是薅羊毛!”
誰能拒絕這趟又快又便宜、還能承包美食和快樂的航線?
想象一下,早上還在首爾喝冰美式,中午已經在外灘擼著蟹粉小籠拍照了。
這距離優勢,直接讓上海晉升為韓國年輕人的“後花園”。

更誇張的是,航班頻率高得離譜,機票便宜到懷疑人生——週五下班來上海,週日晚上再飛回去,韓國人已經把“滬遊”玩成了去隔壁城市度週末的輕鬆體驗。

這波距離和便捷感,妥妥地拿捏了韓流特種兵的心!

要說什麼地方最懂“顏值即正義”,上海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武康路的法式浪漫,隨手一拍就是文藝大片;
外灘的霓虹燈,是時尚大片的質感;
迪士尼的童話風更不用說,直接承包了夢幻濾鏡。
上海這座城市,簡直是為韓國人ins量身定製的天然“寫真棚”。
韓國遊客來一次上海,分分鐘實現“一個週末攢夠一週朋友圈素材”的夢想,隨手發張圖,Ins點贊都能爆表。
對於一生要出片的韓國朋友來說,這麼高的出片率,誰能不心動?
上海,更是一座讓韓國人直呼“過癮”的文化大熔爐。
來到上海的韓國遊客,體驗的不只是國際大都市的潮流範兒,還有本地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邊是豫園的古韻悠長,感受東方傳統的精緻;
另一邊是現代都市的霓虹燈海,未來感撲面而來。
這種“穿越式體驗”直接讓韓國人上頭,黃浦區馬當路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更是成為了每位韓國人到訪上海的朝聖之地,歷史氛圍感拉滿。
這裡不僅有超越韓綜級的美食街、愛豆同款咖啡館,韓國人剛到上海就變身“美食偵察兵”!
韓國人的美食行程必然會包含“海底撈”“很久以前羊肉串”“漢舍烤鴨”“小楊生煎”以及“上海姥姥”中的一家。

很久以前羊肉串,一定要貼退熱貼;海底撈,一定要吃夠免費的西瓜。 

還有不少人在機場發現,韓國人離開中國準備回家時,不忘帶兩箱青島啤酒回家,啊這?真的不嫌重嗎? 
連太平洋對面的美國網友都感嘆:“沒有比中國更適合旅行的地方了吧,擁有超過任何發達國家的建設,但卻擁有最便宜的物價和安全的環境!”
02
“韓國濾鏡”崩塌
雖說中韓比鄰,文化看似唇齒相依,但韓國人對中國的瞭解,可能還不如他們家門口的炸雞店選單熟!
2022年韓國《朝鮮日報》做了個好感度調查:美國,7.24分C位出道;中國呢?2.6分,勉強贏了朝鮮的2.42分。
可免籤政策剛出兩個月,就秒變“打臉”現場。
新聞剛出的時候,韓國網友一個比一個嘴硬:“上海?不可能去的!”
但沒過幾天,上海街頭已經被韓國遊客“佔領”。
更絕的是,首爾到上海的航班直接開成了“空中地鐵”,每週往返200班次起步,還不算釜山、濟州島等其他城市的航班。
韓國人一邊喊著“不會來”,一邊比誰飛得更勤,行李箱裡塞滿了上海的伴手禮。
上海的吸引力是“真香警告”級別。開篇是傲嬌又高冷的“我不來你們也別來”,但上海用超跑和網紅地標直接擊碎了這份偏見。
當女生水光肌,披頭散髮,男生順產頭,劉海分岔的韓國人走上武康路,眼前呼嘯而過的是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豪車,一輛接著一輛,讓他們目瞪口呆。
為了讓韓國人見識啥叫“上海人的實力”,那些平時跟貓頭鷹似的上海富哥富姐,硬是把作息調成了“早八卷王模式”。
早上街上啥畫風?敞篷法拉利加羽絨服,不是為了保暖,是為了搶鏡!
街拍的韓國歐巴一拿起相機,咱們的豪車哥立馬擺出“我是這條街最靚的仔”姿勢。

大冬天吹著冷風,還要裝作春天般優雅,就問韓國人服不服!

在他們的vlog中,武康路變成了超跑大秀的舞臺,配文幾乎一致:

“中國人都開這樣的車上班嗎?”反差與衝擊鋪天蓋地,“嘴硬心服”成了韓國人游上海的真實寫照。 

韓國人出發前的行程規劃:3天遊遍中國,長城、故宮、上海灘,一個都不能少;
實際落地後:光是黃浦區就把他們“打趴下”!
外灘燈火通明拍一晚,南京路步行街逛到腳軟,豫園排隊買蟹粉小籠,再加個武康路網紅打卡點,什麼,還有迪士尼沒有逛?三天行程直接超時。
被現實教育的反差體驗,讓他們的行程變成了“上海黃浦限定”,從此網友們相互告誡“去中國,就只安排上海,別逞強啊喂!
韓國人來上海,第一眼被超跑震撼,第二眼卻被水果價格感動到想哭。
在他們眼裡,山竹、西瓜這些在韓國貴得離譜的水果,在上海居然成了“平民美味”,直接吃到撐:“中國人是每天都能這樣吃嗎?”
上海,真的讓他們感受到了什麼叫“大開眼界”。
03
上海成韓國人的新精神故鄉
你以為他們只是來打個卡?不,他們是來砸錢的!
“上海這個鍋,終於遇到了最懂他的蓋”。處於淡季的酒店業,被韓國遊客捧出一個小旺季。
韓男韓女努力營造的精緻的小資氣息,被上海穩穩接住。
東方明珠成了自拍標配,新天地是韓版citywalk大本營,連共享單車和街邊路牌都成了高階拍照道具。

更離譜的是,有人竟然還在地鐵站合影,難道上海的地鐵站長得比仁川機場還有感覺?

“韓國人的新精神故鄉”這個稱號,上海真是實至名歸了! 
而上海對韓國遊客的熱情,也堪稱“全方位服務”。
從韓語地陪到韓文選單,韓國人只要一句“안녕하세요(你好)”,就能輕鬆在上海暢通無阻!
飯店老闆遞上韓文選單時,韓國人直接感動到不想回家,連點菜都變成“母語輸出”,一口一個“감사합니다(謝謝)”。 
地陪更是火熱到堪比“限定導遊”,不僅帶路還外加文化講解,簡直貼心到飛起。
韓國網友吐槽:“這待遇在自己國家都沒享受過!”
韓國人一邊拍著小紅書、ins,一邊感嘆:“中國的文化,真不是一兩次旅行能看完的!”
從一碗蟹粉小籠到一段臨時政府的歷史遺蹟,上海把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全都裝進了這一座城。
 而最有趣的是,韓國人這波“親身代言”,直接幫上海衝上了國際旅行推薦榜。
“當滬爺撐起門面,中韓文化交流也跟著進入了新賽道。”
從武康路的梧桐大道到豫園的小橋流水,再到外灘的夜景燈光秀,上海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世界:
中國的文化自信絕非外在的炫耀,而是擁有眾多值得外國人深入瞭解和欣賞的文化元素。

從古老的文明歷史到現代的創新發展,從精美的傳統藝術到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目光。

這些文化寶藏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也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出了重要貢獻。

世界和中國的雙向奔赴,才剛剛開始!
史上最“貴”壓歲錢,
11枚千年前的古錢幣,
“小馬未都”精選——
“三元及第-寶貝壓歲錢”!
點選下圖,瞭解詳情

從幾千年前先秦時期的海貝幣,
到最·早的統一貨幣半兩錢,
再到漢代五銖錢、唐代開元通寶……
堪稱一座“小型錢幣博物館”!
包含3個不同品種的元豐通寶,
“三元及第”“連中三元”的好寓意。
將銅錢串成一串,掛在書包上,
祝願金榜題名,考出好成績。
特惠價398元,
新年大促直降30,
368元就能到手!
特惠限量,庫存只剩50件!
喜歡的朋友抓緊下單!
作為稀缺且不可複製的藏品,
千年古幣既可以自己收藏,
也能當作壓歲錢,春節發給孩子們,
比普通紅包寓意好,有文化更體面!
點選下圖,瞭解詳情
探秘藝術家背後的故事
解析美學密碼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wx,提前佔座
點選下方圖片
一鍵進入優選商城
檢視更多非凡好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