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宣佈對韓免籤後,魔都火了。
“韓國人流行週五下班後去中國”登上熱搜。
上海擠滿了來自韓國的遊客,含“韓”量瞬間飆升。
曾經因為炫富、高調被批評的上海如今終於迎來了最懂它的那個人。
上海成為了韓國人來華旅遊的“最愛”,去上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週末遊成為了不少遊客的選擇。
遊客量的上漲讓大家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能夠一眼辨別韓國人。
但韓國遊客氪起金來卻毫不手軟:47萬一頓的晚餐是非常值得的、人均1000+的自助餐廳裡狂炫西瓜是非常實惠的。
能讓遊客和老闆都實現雙贏的,何嘗不是一種“雙向奔赴”呢。
此刻,2288一份的蛋炒飯和188一份的生菜沙拉終於迎來了最懂它們的“冤大頭”。
看著韓國遊客如此豪橫,滬爺滬姐們紛紛出馬,帶著自己的豪車出門壓街。
為了配合遊客們的出行時間,從夜間出行變成了打工模式的早八。
誰能想到,曾經因為高調炫富被批評的上海如今也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愛國賽道”。
那麼,這些所謂用豪車來“撐場面”的滬爺滬姐們,真的只是單純的想讓韓國遊客欣賞一下豪車嗎?
上海,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外國遊客,為什麼只有在迎接韓國遊客時,一定要爭相開著豪車為上海“撐門面”呢?
受國際形勢影響,中韓兩國關係微妙,為了爭取民族自信心,很多上海人希望透過這種“撐門面”的方式,向韓國遊客展現一個奢華繁榮的大國形象。
自從韓國遊客扎堆來到上海後,開著豪車炸街的不止有上海本地的滬爺滬姐,還有從外地趕來“支援”的人,還有掛著臨時車牌緊急出動的。
曾經被我們吐槽用力過猛的上海達人們,如今更是把街頭變秀場,隨處可見的時尚元素、各種各樣的風格穿搭勢要碾壓韓式穿搭。
即使被凍感冒了也要拿感冒靈裝冰美式,畢竟作為咖啡之都的上海絕不能輸給血液裡流淌著冰美式的韓國遊客。
韓劇中“霸道總裁”的形象對國內觀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因此大家希望這一次能夠實現角色反轉,讓韓國的歐巴和歐尼見識一下真正的霸道總裁。
在那個網路不發達的年代,韓劇是我們瞭解韓國的唯一途徑,霸道總裁、財閥會長讓無數觀眾對韓國充滿了嚮往。
但直到真的去了一趟韓國後,我們才明白原來韓劇裡都是騙人的。
再加上韓國媒體在宣傳上的表達一向比較“誇張”,韓國財閥遍地,鈔能力深不可測一手遮天。
因此,在這波韓國旅遊熱裡,國人迫切的想要戳破那層韓式宣傳的誇張泡沫,讓韓國遊客見識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財閥繼承者。
長期以來,韓國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國情實力都存在偏見和誤解,上海作為十里洋場的國際大都會,自然不希望被韓國遊客看低。
上海,作為中國最為富有的城市之一,它是一座融合了歷史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國際都市。
因此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總是有一種天然的自豪感,上海是紙醉金迷的魔都,奢華、耀眼、開放、包容。
而韓國,長期以來都在歷史文化和國情實力上對中國存在誤解和偏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們對中國有多大沒有一個實際的感知。
一位韓國登山博主登頂600米高山後詢問中國網友中國是否也有這樣的高山可爬。
一向喜歡高調炫富的上海網友,為避免被“小瞧”,自然要將自身實力展示出來,堅決不讓韓國遊客帶著優越感離開上海。
只是,這場專門針對韓國遊客的“炫富”行為,從一開始的玩梗到現在,是否有點變味呢?
面向韓國免籤是一次很好的文化輸出,在來華旅遊的韓國人的宣傳下,中國在韓國的風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把物質崇拜等同於民族自豪感,忽視了真正的民族自豪感應來自歷史文化的底蘊和城市發展的水平。
恩格斯在《論英國工人階級現狀》中說過:“資產階級竭盡全力向民眾灌輸一個觀點。資本家的財富就是整個民族的財富,即使是倫敦東區最貧窮的愛國者,一想起英國的財富和工業,便會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國家開放免籤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旅遊,拉動經濟增長,而不是為了炫富。
上海有太多值得對外展出的大好河山與民族文化,我們不應該將這場狂歡聚焦在金錢物質上。
再者,隨意偷拍韓國遊客將其放到網上評頭論足,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隨意拍攝遊客的照片,不給打碼就直接上傳到社交平臺上,甚至還有直播跟蹤偷拍韓國女生的,嘲諷遊客的髮型長相。
很多來到上海旅遊的韓國遊客他們衣著得體,在消費上毫不吝嗇,希望能有一個完美的旅遊體驗。
換位思考,相信沒有人作為消費者會願意被這樣背刺吧。
這些公然炫富、嘲諷的行為早已脫離了民族自信的範疇。
讓免籤成為更多年輕人文化交流的雙向奔赴,在旅行的途中傳播更多的中國文化,這才是真正的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