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Deep seek對各行各業的影響。
綜合看到的幾條新聞,串接起來之後,讓人感覺現實很魔幻。
首先必須承認,deep seek比我們過接觸的任何一個Ai工具,都更加好用。
並且當他配合豆包/剪映等其他工具後,疊加形成的效果,更是文章、短影片各方面都有質的提升。
但這依舊只是deep seek,帶給經濟以及就業環境的改變的冰山一角。
最近已經看到幾個行業,出現因為deep seek而裁員的訊息。
比如最近網上就出現,某管理公司的一個內部聊天截圖。
其中提到包括法務、客服、新品創新等不同崗位,都要淘汰50%~95%的人員,而剩餘的人員僅保留會用ai工具的人。
以前關於ai的發展,我們經常提到一個趨勢:ai無法淘汰打工人,但是會使用ai工具的打工人,能夠淘汰不會使用ai工具的打工人。
如今這個趨勢,已經變成了現實。
第2條新聞,是杭州的新聞聯播首次使用了ai數字人,完整地進行了新聞播報。
這個事件也是引發了非常有爭議化的評論。
一方面數字人能夠,毫無差錯地完成新聞播報,而這在人類主播身上,是要有十幾年經驗,甚至是國家級新聞聯播的播音員,都有可能出錯。
一個數字播報員,在上崗第1天就能做到0失誤。但是因為數字人缺乏人類情感。也就很難引起另外一部分觀眾的共鳴。
這一趨勢的出現,對新聞主播行業形成了衝擊。

然後另一條資訊則更加直接,以前我們總認為,製造業的生產線,特別是電子廠的流水線,已經越來越難找到年輕的工人。
而最近江蘇某媒體就報道江蘇的某個電子廠流水線上,原先需要非常有經驗的質檢員,才能勝任的崗位,如今已經找到了替代方案。
那就是用deep seek的視覺系統,然後再新增三個攝像頭,就能取代原本十幾個質檢員的崗位。
這些媒體報道的都是deep seek的某一個方面,針對某一個廠家的改變,但這種突破是可以複製到其他行業和其他崗位上。
因此它實際造成的衝擊,比單一新聞看起來的要大得多。
與此同時,今天我們也能看到另外一條新聞。

那就是每年年後都會出現的,廣東工廠招工難問題,今年再次出現。
今年的廣東招工市場,特別是服裝產業的招工難登上了熱搜。
從招工市場的資訊來看,眾多工廠的老闆或者是招人的主管,高舉日薪500的招牌招人,卻被打工人一一挑揀。
也就是說,在服裝產業的流水線工人這個崗位上,不是工人找工作,而是老闆求工人,工人挑企業。
在一批日薪500的老闆爭奪之後,少數工廠最後開出日薪600,才能招到部分工人。
而日薪600,實際上月薪就是18,000。
過去幾年,大家經常提到的幾個就業蓄水池行業,比如送外賣,比如滴滴司機,又或者網路自媒體。
但說實話,到了今年,無論是滴滴司機,還是外賣員和快遞員,個體經營者已經不可能獲得月收入18,000以上。
至於自媒體行業,在這個高度內卷,高度競爭的行業裡,除了極少數倖存者偏差的,受流量眷顧的人,可以殺出重圍之外,99.5%以上的新入行從業者,也都不可能拿到月收入18,000以上。
這些新聞結合在一起,就體現了目前就業市場的三大特徵。
第一,deep seek正在讓一些傳統的高薪崗位減少。
讓原本的一些高收入的香餑餑人群,突然面臨失業風險。
第二,過去幾年許多人崇尚自由,以及收入更有價效比的外賣、順風車、自媒體等行業,因為就業人群過多,賽道擁擠,內卷加重,收入降低。
第三,就是現階段一些傳統的工廠崗位,月薪15,000~18,000,遠超自由職業者,以及傳統白領工作但很多人不願意去。
這些特徵結合在一起,咱們普通老百姓要作何抉擇呢?
我認為。大家首先還是要選擇【人少的行業】。
而且要做好,任何一條賽道,任何一個行業都無法吃一輩子的準備。
比如就有人說服裝行業現,階段出現18,000都招不到人的崗位,那麼就必然會圍繞這些崗位,ai和工業機器人會發力,導致5~10年後,這些行業會出現工業機器人將這批工人取代。
但是在那一天來臨之前,願意在服裝廠這些崗位乾的人,願意堅持5~10年的人,他這5年就比選擇送外賣的人,每年要多賺10萬塊錢,5~10年就是50~100萬。
Ai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可確定性,比如在過去幾年,遠端醫療,被認為是學醫的人,以及醫療從業者未來最大的上升空間。
任何一個醫生,除了在自己的醫院裡可以獲得一份高收入之外,透過網路遠端醫療,也可以獲得更廣泛的收入空間。

但是今年deep seek的網路醫療,已經被驗證為超過了許多三甲醫院的醫生。
也就是說ai在這個方向蓄力發展之後,將極大的可能取代普通的三甲醫生遠端醫療的崗位,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在未來ai不斷發展之後,每一年會有新的,大家預想不到的,還很紅火的高收入崗位,突然之間就被ai取代,這是不可測的。
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選擇當下能夠賺到錢,能夠為家庭創收的崗位趕緊把這筆錢先賺到。
先賺到這些錢,實現積累之後,才有可能在5~10年之後的ai衝擊下。積累尋找切換賽道時,個人和家庭不至於崩潰。

面對當前的ai局面,網路有另外一個聲音,那就是既然ai對就業衝擊這麼大,能不能把機器人和ai產業發展慢一點?給普通打工人留一些工作崗位?
可是在當今世界,美國已經進入了馬斯克的高速加速主義。無論是矽谷還是華爾街,都選擇加速主義都全域性梭哈ai。
如果我們選擇放慢腳步,或者乾脆放棄發展,保留傳統就業,最終的結果還是美國人率先達到Ai取代人工的節點,然後用ai的船堅利炮敲開我們的大門。
AI加速化的趨勢已經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既然無法阻擋,只能在這股大潮中趨利避害!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