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新移民入籍率驟降,加拿大或面臨人力危機。
加拿大統計局學者Feng Hou與Garnett Picot研究發現,過去25年間新移民入籍比例下降了40%。資料顯示,如今僅有46%的加拿大新移民申請入籍,而1996年這一比例高達74%,其中大部分降幅集中在2016至2021年間。

這種入籍率的斷崖式下跌在亞洲新移民群體中尤為顯著。以中國移民為例,目前僅有四分之一的符合條件者申請加拿大公民身份。儘管這一現象尚未引發廣泛關注,但已有專家開始探究深層原因。
部分批評者將矛頭指向加拿大前任總理特魯多,認為其"去國家化"言論削弱了公民身份價值——2016年他在《紐約時報》訪談中宣稱加拿大是"全球首個後民族國家",並稱"加拿大不存在核心認同與主流文化"。另一些觀點則歸因於技術性因素:兩年新冠疫情導致部分外籍人士返居原籍,無法滿足"五年住滿三年"的入籍居住要求。
移民問題專家指出,人口遷徙本就是複雜決策過程,受政策變動影響極大。目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入籍率跌幅最大,安大略省與阿爾伯塔省緊隨其後。以下是十大關鍵因素分析:
1. 疫情影響(部分原因)
學者估算疫情導致2021年人口普查前五年入籍率下降40%,但剔除該因素後,2016-2021年仍是1996年以來入籍率下滑最快的五年期。
2. 加拿大競爭力下降
過去十年加拿大人均GDP增長乏力,薪資優勢不再。相比之下,伊朗、巴基斯坦等經濟困境國家的移民入籍意願更高,而英國、印度等來源國移民入籍率則較低。前移民部官員安德魯·格里菲斯指出,許多高技術移民僅將加拿大作為跳板,最終目標仍是薪酬更高的美國市場。
3. 住房危機
加拿大公民協會CEO丹尼爾·伯恩哈德直言:"難以負擔的住房是阻礙入籍的首要原因,這本質是對未來信心的喪失。"

4. 公民身份貶值
除政治因素外,實操層面的變化也削弱了公民身份價值:入籍儀式改為線上、取消境外公民投票年限(現數百萬海外公民均可參與聯邦選舉)、公共服務崗位取消公民優先錄用等。
5. 華裔政策收緊
移民律師塞繆爾·海曼指出,中國移民在"保留國內資產"與"入籍加拿大"間做抉擇,許多人為保全財產放棄入籍。
6. 雙重國籍限制
中國、印度等不承認雙重國籍的國家移民面臨特殊困境。如印度移民入籍加拿大後將喪失本土財產繼承權,相關討論在Reddit等平臺十分活躍。
7. 國際稅務審查
哈珀政府加強海外資產稅務監管,迫使高淨值人士向稅務局申報資產來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拿大對富豪移民的吸引力。

8. 過度強調功利性
部分移民顧問過度渲染加拿大護照的免籤優勢,將公民身份簡化為旅行工具,反而弱化了國家認同感。
9. 入籍費用上漲
政府提高永久居民入籍申請費也被視為影響因素之一。
10. 缺乏入籍激勵
格里菲斯指出加拿大已弱化傳統入籍教育體系,建議移民部將2%的安置預算用於"公民預備課程",重建具有儀式感的線下入籍儀式。
參考連結:
https://vancouversun.com/opinion/columnists/10-reasons-fewer-newcomers-are-becoming-canadian-citiz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