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末的福州,春意盎然。福州城市新地標“閩江之心”浸潤在春茶的香氣中,順著茶香尋覓,入眼便是兼具觀感與體驗感的福州茉莉花文化體驗館。在這裡,“傳統茶文化”與“新潮生活方式”碰撞顯現。放置在門口的茉莉花、草坪上裝飾著茉莉花的鞦韆、經過時就能感應開花的創意裝置……吸引遊人駐足打卡。也是在這裡,福州市歐美同學會副秘書長、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傅曉萍向記者分享了自己在茶行業的逆向探索之旅。
從海外歸來的
“茶企革新者”
初見傅曉萍,利落的短髮、溫和的笑意、從容的舉止,令人印象深刻。作為“茶二代”,她在2014年從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回國後,進入父親傅天龍創立的春倫集團,開啟了自己在茶行業的征程。
“剛回國時,我對茶的認知,還停留在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實際上連六大茶類都分不清楚。”傅曉萍坦言,對茶的不甚了了,反而成為自己大膽創新的優勢。
2017年,傅曉萍創立福州馥源餐飲服務有限公司,推出“馥源”和“ITEAMO”兩大品牌,前者將茉莉花茶與輕食、社交場景結合,以20-30元的價格主打年輕白領市場;後者則定位高階美學茶空間,在位於東百中心的門店裡,中式傳統泡茶法與冷泡、虹吸萃茶等西式工藝碰撞,空間設計巧妙融入禪茶、國潮元素,茶器也選用可迴圈材料,開業後便迅速出圈,成為福州火熱的網紅打卡地。“年輕人不是不愛茶,而是需要找到更貼近他們生活的飲茶方式。”她說道。
在國際市場開拓上,傅曉萍也展現出前瞻視野。“回集團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2016年成立了法國分公司。”她將春倫茉莉花茶帶入巴黎米其林星級餐廳,把“茶”與“餐”結合,順著這個路徑打開了歐洲和北美地區的業務。
此外,她還與國外知名品牌合作,讓28歐元一杯的茉莉花茶成為法餐後的“東方驚喜”。從傳統原葉茶到新式調飲茶基底,從茶葉到自研茶器,從著眼春倫品牌出海的高階茶到平價的OEM定製茶,她用國際化語言詮釋中國茶香,讓中國茶一步步在海外市場站穩了腳跟,產品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和歐洲、北美地區。

擁抱科技
讓茶香融入生活的“創新者”
作為製茶世家“傅氏家族”第七代傳承人,傅曉萍深知“傳承不是守舊,而是讓傳統活在當下”。於是,她與身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父親傅天龍,開啟“雙向奔赴”的代際傳承。傅曉萍表示,“父親是從農業種植到全產業鏈的實業深耕,而我是走一條從創新產品形式到迴歸文化根脈的逆向探索之路。”

傅曉萍在檢視茶葉品質
她提出“從三產到一產”的逆向探索——先透過創新產品形式吸引年輕消費者,再回歸源頭把控品質。她帶領研發的“天香茉莉”冷萃茶,保留花香減少苦澀,成為爆款;茶酒、茶咖等跨界產品,打破了茶與飲品的邊界;在梁厝等地的大眾茶館,10多元一杯的平價茶讓市井充滿煙火氣,茶的“儀式感”裡有了更多的“日常感”。
科技賦能是她推動春倫集團適應性轉型發展的另一抓手。春倫集團與福建農林大學合作培育的高EGCG茶樹品種“農大-8”茶葉,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即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是茶多酚的主要組成成分)含量達14%左右,較普通品種提升3.5倍;與科研機構共建“新茶飲茶食聯合研發中心”,將現代技術融入製茶工藝;緊跟低空經濟發展大勢,因地制宜使用無人機巡航茶園,構建智慧物流網路,發展低空旅遊,讓茶山插上科技之翼。“三茶統籌(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不是口號,是要讓每個環節都接上時代的‘插頭’。”她說。
在她的推動下,集團構建起“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的全產業鏈模式,全省自有茶園和茉莉花園近5萬畝,帶動10多萬農民增收,入選全球減貧獲獎案例。從田間到舌尖,她用產業振興踐行“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初心。

讓中國茶成為時代的
“日常之選”
“茶文化的傳承,不是博物館式的保護,而是讓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採訪尾聲,在嫋嫋茶香中,傅曉萍感慨道,“父親那代人一輩子都在深耕茶園,我們這代人要做的,是讓茶園的茶香留在都市年輕人手中的杯子裡,飄向世界的餐桌。”從創立品牌到佈局全球,從科技賦能到文化輸出,她始終在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平衡點——就像ITEAMO門店裡,傳統的窨制工藝與年輕人的打卡鏡頭和諧共存。
也許,當年輕人覺得喝茶是件“酷”事,當世界把中國茶視為日常飲品,那才是傅曉萍更加期待的“雙向奔赴”。
來源 :福州市婦聯

今日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