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注意到,上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帕哈爾格姆鎮附近發生槍擊事件,3名武裝人員朝遊客開槍射擊,導致26人死亡、至少 17 人受傷。激進組織“克什米爾抵抗運動”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該組織對超過85000名“外來者”在當地定居不滿。莫迪政府為了加強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控制,鼓勵其他省份的印度人前往。這嚴重地改變了當地的居民結構,對當地謀求獨立的努力造成了威脅,所以“克什米爾抵抗運動”發動了這次襲擊。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發生恐怖襲擊,救護車將一名受傷的遊客運送到醫院。(圖源:法新社)
是不是“克什米爾抵抗運動”乾的呢?其實並不清楚。這種鬼地方像這樣的“抵抗組織”特別多,到底誰是真正的襲擊者難以說清。印方認定巴基斯坦與襲擊有關聯。印度總理莫迪稱,這些人和其背後的支持者一定要受到“最嚴厲懲罰”。
印度方面作出了非常強硬的反應,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暫停履行《印度河用水條約》以切斷巴方水源、吊銷所有巴基斯坦公民簽證等。4月29日晚間,印度總理莫迪還授權印度武裝力量對這起恐怖襲擊事件採取果斷應對措施。巴方堅決否認與槍擊事件有關聯,並對印方採取多項對等反制措施,包括對印度航空公司關閉領空、暫停所有對印貿易等。據印度和巴基斯坦媒體報道,事件發生後,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交火,但沒有人員傷亡。

當地時間5月2日,印巴邊境,印度邊防部隊士兵在邊境口岸核實勞工的身份證件。(圖源:視覺中國)
這一輪印巴緊張局勢會引發戰爭嗎?筆者認為,從他們的主觀動機上看,應該不願意直接打起來,特別是巴方。但是,這種緊張局勢會持續一段時間。現在的問題就在於,這件事到底跟巴基斯坦有多大關聯。印度政府比較草率地認定責任在巴基斯坦,導致這件事從一個單純的恐怖襲擊變成了印巴兩國之間的直接對抗。
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英國天空新聞的主持人採訪巴基斯坦國防部長阿西夫時說,巴方長期以來支援、訓練和資助恐怖組織。也就是說,她懷疑巴基斯坦在背後支援了這起恐襲事件。阿西夫對此表示,巴基斯坦曾有過為西方國家“幹髒活”的歷史,但那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沒有參加針對蘇聯的戰爭和‘9·11’事件後的戰爭,巴基斯坦的歷史記錄將會是無可挑剔的。”阿西夫的表態間接回應了這次恐襲事件與巴基斯坦有關的質疑。過去幾十年,正是由於美西方出於地緣政治利益考慮,才給地區和世界帶來了嚴重的恐怖主義威脅,恐怖主義的罪魁禍首正是美西方。

巴基斯坦防長阿西夫(右)在接受英國天空新聞臺節目採訪。(影片截圖)
大家都注意到,印巴局勢升級後,中方透過外交渠道積極斡旋。但是中國在其中能發揮多大作用,現在不好說。這次襲擊的發生是個悲劇,中國也會予以譴責。站在中國角度,我們當然希望勸和促談,不要讓事態鬧大。但是他們會不會聽中國的,尤其是印度,目前不得而知。對於中國來講,一方面我們要表態希望事態平息,另一方面也要在西部加強一些軍事部署。萬一他們真大打出手,戰火有可能蔓延到我們這裡。在印巴兩國之間,毫無疑問,巴基斯坦是我們全方位的盟友。如果印巴真的全面開打,那麼對巴基斯坦一定程度的支援是必要的,我們絕不允許巴基斯坦戰敗。
關於巴方提出的中國和俄羅斯可以參與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的國際調查一事,筆者有兩點看法:第一,就這起恐怖襲擊事件來說,開展國際調查難度很大;第二,中國參與國際調查的可能性很小。因為印度現在故意咬定是巴基斯坦乾的,把這起恐怖襲擊事件放大化以達成它的某種目的,它不會同意第三方尤其是中國開展調查。所以筆者的看法是,不到萬不得已,中國不會去參與國際調查。如果有國際調查,中國會表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