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離職博主紛紛選擇重返職場,曾經立下的flag,如今成了“打臉現場”。
■
頂著大廠光環的“離職三部曲”,往往是離職博主再難重現的流量巔峰。
■
流量少、變現難,離職博主賽道已成紅海,逃離的大廠人再陷入內卷漩渦。
陳曦(化名)的夢想是“不上班”。
每次離職後,她都會拿出3個月時間試水自媒體,但流量始終沒有起色。直到去年那次裸辭,恰好趕上“離職博主”賽道成了突如其來的新風口,她第一個影片就接到了商單。
那一刻,陳曦相信“屬於自己的機遇終於到了”。她不光自己做博主,還拉了男友一同辭職創業——目標是月入3萬。
但就在最近,已經靠做博主實現月入萬元的陳曦決定迴歸老本行,繼續紮在大廠裡。
這不是個例。離職博主的熱潮之下,另一股暗流正在同時湧動。兜兜轉轉,離開大廠又重回大廠的離職博主們,開始逃離2024年最擁擠的網紅賽道。許多離職博主悄悄改頭換面,重新回去上班。
他們告訴雪豹財經社,“從來沒有哪一刻像現在這樣,覺得上班真好!”

“還是要回去上班的”
消失一段時間後,陳曦的小紅書總算更新了。她宣告自己裸辭15個月後,即將重返職場。
她曾在多個教育網際網路公司輾轉,擔任新媒體運營,擅長起號,有文案、拍攝和剪輯經驗。為了填補Gap Year(間隔年)的空白,陳曦在應聘時,將裸辭期間做出的粉絲破萬賬號包裝成了新專案。
裸辭兩年、擁有一個近4萬粉絲量的賬號後,離職博主李然(化名)也在今年春天決定重返職場。
她是做財務的,待過大廠和四大會計事務所,還在做跨境電商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任職過。這次為了“上岸”,她一次性投了上百份簡歷,最終被一家位於上海的初創電商公司“打撈”。她沒多猶豫,面試、入職。
做離職博主,在過去兩年時間裡,成為越來越多的被裁或裸辭大廠人的退路和港灣。
據DT商業觀察,近半年時間,小紅書“#我離職了”話題瀏覽總量從2.5億增長到了3.8億,參與人數從35179人增長至56411人。抖音上出現了以“離職”為關鍵詞的帶貨。在這條新興賽道里,還衍生出了從位元組、騰訊、阿里等不同大廠離職的“細分賽道”。
他們大多有一套完整的網際網路工作“方法論”、做事情講究SOP、有網感,並因此相信自己做自媒體的變現能力。甚至出現了一批專門分析離職博主接單收入、粉絲數、商單數和筆記報價的“觀察員”。
然而,想象中的降維打擊並沒有普遍發生,離職博主賽道也並非大廠人的快樂老家。很多博主逐漸意識到,“還是要回去上班的,這才是靠譜的選擇。”

《我,準點下班》劇照
圖源:豆瓣
在雪豹財經社接觸的離職博主中,大多數人回了老本行,一位時尚博主去了網際網路公司做直播管理,一位在影視公司任職多年的職場博主去了藝人工作室,還有一位家居裝修博主去旅行平臺工作。也有不少人吃回頭草,像離職博主穀子(化名)一樣接受了前東家的橄欖枝。
做博主的經歷留給陳曦最大的教訓,是“要牢牢記住單幹的苦”。
如今,她繼續為公司做賬號運營。既不用陷入自己沒人脈、沒轉化能力的內耗之中,還不用被逼著全靠自己解決問題。“遇到問題可以尋求領導、同事幫助,沒事的時候還能摸魚。”她告訴雪豹財經社,“這才是上班的真諦。”
重新擁有穩定收入來源的李然,現在更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她就職的初創公司工作壓力不大,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
最起碼她認清了一點:做離職博主就像圍城,“走進去才知道,還是城外的世界更好”。

起點即巔峰
在離職博主的賽道中,不乏吃到紅利的人。
頭部職場博主“姜Dora”小紅書粉絲30萬,全網粉絲超過百萬。作為一個擅長聊天的E人,她的特色內容是做訪談,邀請各行各業的從業者聊天。

“姜Dora”錄製影片
圖源:小紅書
“醜窮女孩陳浪浪”小紅書粉絲超過88萬,她的個人標籤是“三本女孩進大廠”,從一開始就保持了幽默又有點喪氣的個人風格。
還有一些離職博主靠知識付費賺到了錢。
博主“王子的核電站”粉絲7.9萬,此前在大廠做教育專案負責人,主要透過做直播教授粉絲如何做IP,包括起號和變現。
雪豹財經社在她的個人店鋪看到,19.9元的“小紅書流量變現訓練營”和999元的“知識IP流量變現課”均有200人以上購買,9980元的“小IP變現,60天私教訓練課”也有近30人購買。光這幾個課程,就為她帶來50萬元以上的收益。
這些頭部博主的成功故事,吸引著源源不斷的新人入局。每一個新入場的離職博主,都有起號的“三板斧”。
先是預告,“點贊破XX就離職”。緊接著是官宣,用錄Vlog、拉橫幅、歡送儀式這經典的三件套,紀念在大廠的最後一天。最後是“To do list”,去旅遊是堅信“人生是曠野”,做副業則是“重啟人生”。
很多離職博主開玩笑,說流量是大廠給員工的離職禮物。
離職博主“Claire 茶仔”釋出了一篇吐槽位元組“大廠病”的帖子,包括寫日報、重視嫡系員工、不尊重女性員工生育權益等,獲得了近3500個贊,還被位元組高層關注。
米卡(化名)從大廠離職後在社交媒體上設了一個欄目,叫“離開大廠後要做的100個挑戰”,吸引了兩萬多人點贊。這也是她流量最高的時刻。

《重啟人生》劇照
圖源:豆瓣
職業倦態成為時代情緒,頭頂位元組、阿里光環,跳脫出固有體系的博主們,構成了一種爽文敘事。他們就像是都市劇中的主角,彷彿下一秒就會像劉亦菲戲中一樣,說出“從此,世界在我面前,指向我想去的任何地方”這樣的臺詞。
見識過大廠招牌帶來的流量後,離職博主們無不熱衷於在個人簡介中給自己貼上標籤:前位元組打工人、混過4家頭部網際網路大廠、7年網際網路人、鵝廠女工裸辭中。他們起號階段的帖子裡,幾乎每一個標題都會出現“大廠”二字。
沒在網際網路公司上過班的穀子也學會了這個套路,把簡介改成了“世界500強企業、18年職場人”。還有人把最高學歷、專案經驗和年薪都羅列出來,力求光環最大化。
然而,尋求和解和自我提升帶來的流量稍縱即逝。回過頭看,很多博主發現自己“起點即巔峰”,只有在大廠光環的映照下才短暫地看到了光亮。如今,過於氾濫的大廠標籤也逐漸被人們厭倦和拋棄。
變現才是最終目的的離職博主們,需要一個可以長期穩定輸出內容的新賽道。

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火熱又擁擠的離職博主賽道,捲起來比大廠還誇張。
李然嘗試過做讀書博主,但流量很差,點贊只有幾十個。她又轉型做職場博主,利用自己的專業做財報分析,點贊突破了4位數。花一年時間發了幾十篇財務分析,她的粉絲量慢慢爬升到了近4萬。

李然更新財報分析
圖源:受訪者供圖
收入來源一部分靠商單。商單報價通常與粉絲量掛鉤,4萬粉絲量可以報價三四千元。但平臺廣告數量減少,李然只能報價大幾百元。即使如此,一個月也只有一單,還要向平臺繳納10%的服務費。
李然還會提供付費業務,包括修改簡歷和麵試輔導,一小時面試諮詢收費198元。但這種單子在招聘高峰期才會有,她一年只做過七八個面試輔導。這也是米卡的主要業務範疇,她的一小時報價為299元,一年的接單量差不多是十幾個。
林林總總算下來,李然和米卡做職場博主後的收入,連交社保的支出都無法覆蓋,只能靠積蓄養活自己。
這並不令人意外。李然每次做財報分析都要花費大量時間,但她的競爭對手們不但錄影片,還會製作精美的PPT和Excel檔案,甚至推出系列網課打包售賣。相比之下,她的內容“完全不夠看”。
做博主期間,陳曦跟男友運營兩個賬號,一個做酒旅探店,一個做個人成長。陳曦負責寫指令碼,男友負責商務對接,兩個人一起拍攝和剪輯。
她本以為兩個人運營會讓內容更精緻,還能分擔壓力,但沒想到,“原本在大廠是偶爾加班,還能有雙休,做博主是007,全年無休”。她甚至還要額外花時間和精力跟男友開會溝通,“跟上班時的開會沒什麼兩樣”。

陳曦分享自己的博主經驗
圖源:受訪者供圖
有時拍攝會遇到同行。陳曦發現,一位探店頭部博主不僅自帶團隊,還會額外僱兩個攝影師,裝置中除了單反還有無人機。“一個探店影片,硬生生地拍成了電影大片,真的沒有可比性。”陳曦感慨道。
她的收入狀況相對好一點:多的時候月入兩萬,但需要跟男友平分,少的時候顆粒無收。由於缺乏人脈和專業談判能力,她有時會錯過商單,或是在報價上讓步。
還有很多人跟穀子一樣,為了做自媒體先交一筆學費,“從9.9元到299元,各種價格的自媒體班都上了一遍”。雖然穀子的成長博主賬號幾個月都未有起色,但她仍覺得在全員自媒體時代應該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IP,“但沒必要全職去做”。
擠不過變現這座獨木橋的離職博主們,最終選擇回去上班,將個人無法承擔的壓力丟給老闆。
重返職場後,陳曦並沒有完全放棄個人賬號,只是換了新的內容——“gap後找工作心得”。李然開始分享自己10年工作生涯中的職場經驗,穀子選擇的內容則是讀書筆記和個人感悟。只不過,流量銳減是必然。
穩定、有持續收入的工作是六便士,自媒體則是在內心給自己留了一點餘地和可能的月亮。月亮固然填不飽肚子,但是,萬一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