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滑動檢視更多內容有個小細節要注意,和市面上一些主打「一鍵生成 PPT」的 AI 工具不同,WPS 靈犀的路子是先出大綱,再出排版。而大綱的梳理與微調正是考驗 AI 智商的時刻。我突發奇想,希望 PPT 大綱增加更多真題測試,用於課堂互動。換以前,這意味著我得手動新建頁面、找真題素材、調整佈局、配文字說明……光想想就累。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內容但現在,我只需要在對話方塊裡輸入想法,WPS 靈犀能立馬調整大綱結構,還貼心地給出具體內容建議。偶爾 AI 理解偏了?沒關係,再聊兩句就糾正過來了,這種自然對話式的創作體驗,源自於業界首創兼顧「文件創作」與「AI 助理」的同屏協同形態,讓做 PPT 像聊天一樣輕鬆。
使用 AI 文書功能,選擇「建立通知」,它基於聯網搜尋很快就調出了最新疫情資料、防護建議、注意事項,不到 1 分鐘的時間,一份既專業又不失溫度的通知就搞定了。開頭是疫情概況,中間是具體防護措施,結尾是溫暖的關懷提醒——邏輯清晰,語氣得當,這些實實在在的細節,比任何宏大敘事都更有說服力。開啟 AI 搜尋的正確開啟方式,讓每份文件都能「隨叫隨到」如果說上面的功能是幫你生產內容,那下面這些功能就是幫你「消化知識」。說實話,這部分功能看著不起眼,但打工人都知道這裡面的門道有多深。每個打工人的 WPS 賬號裡藏著海量的檔案,但想要迅速地找到這些文件猶如大海撈針。而這個 AI 搜尋引擎,確實 get 到了痛點:理解自然語義,定位關鍵資訊。
我們不用記住檔名,甚至不用記住準確的關鍵詞,只需直白地輸入問題,系統不僅能找到相關文件,還能直接定位到答案所在段落,實現精準跳轉,極大提升檢索效率。目前,網頁端已上線這項功能,而桌面客戶端也即將更新上線。此外,WPS 靈犀內建的 AI 搜尋功能不僅能搜本地檔案,還能搜尋網上的即時資訊。
我自己就訂閱了一個名為「全球 AI 前沿資訊」的知識庫,每當需要了解行業動態,只需向 AI 提問,它就能迅速檢索相關內容,精準定位到我需要的資訊,如同一個永遠線上、過目不忘的「第二大腦」。最後則是要重點說說這個 AI 聊文件功能,作為全網首個支援「聊文件」的隨身語音助手,它的使用場景也特別真實。想象一下,地鐵上人擠人看不了手機,健身房揮汗如雨騰不出手,現在我們直接對著手機說話就行,AI 會像個私人助理一樣,把文件裡的內容、資料、條款統統給捋一遍。我平時喜歡把一些讓人頭大的報告扔給它,讓它幫我即時消化文件內容。最人性化的是支援隨時打斷。聽到一半想問問題?直接插話。表達不清楚想重新說?馬上糾正,不用像傳統語音助手那樣,必須等它把一大段話說完。不得不說,WPS 靈犀的這套組合拳打得挺聰明:創作類功能讓你高效產出,獲取類功能讓你快速輸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辦公閉環,整體水準不亞於一個稱職的 AI 助理。最重要的是,它真的在幫我節省那些「毫無意義卻又不得不做」的工作時間。這些省下來的時間,我可以用來思考更有價值的事情,或者……多摸會兒魚。AI 接管「必須做」,人類專注「值得做」提起「AI 辦公」,大家都不陌生。但用過的人都懂那種割裂感——明明裝了一堆 AI 工具,真實的工作場景卻讓人抓狂:寫份報告要在五六個介面間來回切換——先用 A 工具寫初稿,匯出來;再開 B 工具找配圖,一張張下載;接著開啟 C 工具調整排版;等發現要修改,整個流程重來一遍。原本一氣呵成的創作過程,被切割成了無數個步驟。作為 AI 辦公真正落地的第一批「原生智慧體」,WPS 靈犀這一次把一站式 AI 辦公落到實處。它完全融入了 WPS 的原有生態。你的文件、表格、簡報,它都認識;你所沉澱下來的使用習慣、常用模板、歷史記錄,它也都記得。
1990 年,喬布斯說過一句名言:「計算機是人類大腦的腳踏車。」他的意思是,人類赤腳跑步效率很低,但騎上腳踏車就能輕鬆超越其他物種。計算機就是這樣的工具——放大我們的認知能力,讓普通人也能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工作。我現在的工作狀態就是,老闆給我下需求;我扭頭當起 WPS 靈犀 AI 的甲方,給 AI 定策略,比如怎麼做、重點在哪、如何呈現。AI 則負責幹體力活,比如寫初稿、找資料、調格式。四捨五入,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市面上很多 AI 產品都在販賣焦慮:「AI 要取代你了!再不學 AI 就要失業了!」搞得人心惶惶,好像明天就要捲鋪蓋走人。這種非黑即白的論調,要麼是培訓機構的營銷套路,要麼是對技術的認知偏差。
用了 WPS 靈犀 AI 助理這麼久,我最大的感觸是:它不是要取代我,而是要解放我。解放什麼?解放那些本不該佔用人類智慧的重複勞動。想想看,我們每天有多少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整理會議紀要、翻譯文件、做資料彙總這些瑣事上?偏偏就是這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事務,吃掉了我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現在,這些活通通可以外包給 WPS 靈犀了。它做的是一件更長久、更現實的事情:幫你把注意力,從瑣碎事務中抽離出來,重新交還給判斷、創造與思考本身。說白了,當 AI 成為你的「體力擔當」,你才能真正成為自己的「腦力擔當」,這也是人類與 AI 協作的最佳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