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院沉寂多時,最可惜的是炫花活的電影。
比如最近這部自己誇自己“天馬行空”的[瞬息全宇宙]。

一瞬間恨不得快切800種樣貌的楊紫瓊。
光頭的,咒怨的,至尊寶的,骷髏的,葡萄的……
怎麼離譜怎麼來,把多元宇宙捲到飛起。

再造個能把宇宙炸掉的黑暗貝果,玩一玩左右互搏。
眼花繚亂的外殼下,核心卻是苦澀的。
宇宙躍遷,生命坍縮。
不可承受之重,導向不可承受之輕。
只好學著汪峰老師問一問:
“我該如何存在?”


推石頭的母女
[瞬息全宇宙]野心不大,但又很聰明。
它的主角是一對關係緊張的東亞母女,足夠觸動觀眾神經。
母親伊芙琳,第一代美國移民,過著失意的中年人生。
蹉跎在隨時倒閉的社群洗衣店裡,盯著衣服轉了一圈又一圈,為一桌子的報稅材料焦頭爛額。

無能的丈夫想離婚,叛逆的女兒要出櫃。
從中國遠道而來的父親,更讓她如臨大敵,因為她最害怕父親失望。
這種害怕是習慣性的,從出生到和丈夫私奔,她已經讓父親失望了很多次。


一句“你真是沒鬼用”,會喚醒她過去所有的創傷性記憶,加深對現在的不滿和厭惡。
伊芙琳擁有相當數量的平行宇宙,由她過往人生節點的選擇衍生。
每一次選擇的失敗,都轉化成其他宇宙的成功。
比如,在某個沒有和丈夫私奔的宇宙,她成了功夫明星。
在電影節走紅毯,無數攝像機為她閃亮,無數人等著她簽名。

那是她第一次看到其他宇宙的自己,光鮮亮麗的自己。
她哭著對丈夫說:
“我看到我的生活,如果沒有你是多麼美好。當年我應該聽我爸說的話,不要跟你走。”

從阿爾法宇宙穿越過來的男人告訴她,她是所有宇宙裡過得最差的伊芙琳。
因為她有太多的目標沒有完成,太多的夢想沒有實現。
可全宇宙最差的伊芙琳,偏偏是全宇宙最“魔王”的女兒一直在找的人。
“魔王”女兒名叫丘布·圖巴姬,因為天賦異稟,被阿爾法宇宙的伊芙琳訓練到大腦過載。

她由此獲得了最強大的宇宙穿梭能力,可以在同一時刻經歷所有宇宙的所有可能性。
但與此同時,她也承受了所有宇宙的重量,沒有人能與她感同身受。
除了全宇宙最差的伊芙琳。
全宇宙最差的伊芙琳擁有全宇宙最多的遺憾和悔恨,所以擁有穿梭全宇宙的潛能。

剛開始她只是透過宇宙穿梭,獲得不同版本伊芙琳的記憶和技能。
從歌手宇宙獲取信心,從披薩宇宙學會掄盾牌,從功夫宇宙練就一指禪。

後來她發現自己可以隨便想象出荒謬的東西,在某個宇宙中實現。
比如料理浣熊,在廚師宇宙中操控了伊芙琳的競爭對手,讓他變成炙手可熱的大廚,就像[美食總動員]一樣。

越來越多的宇宙,越來越分裂混亂的大腦,超出了伊芙琳的極限。
這讓她在“魔王”女兒的誘導下,輕而易舉地產生了自毀傾向。

在歌手宇宙的舞臺大喊,把廚師宇宙的浣熊送走,砸碎主宇宙洗衣店的玻璃窗。
然後和“魔王”女兒一起,在沒有生命的宇宙裡變成了石頭。

巨石的本質是虛無
這是全片的神來之筆。
石頭推不動了,那就乾脆變成石頭,從懸崖上滾下去吧。

到頭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魔王”女兒很早就這麼做了。
她用娛樂去解構嚴肅。
給警察換上滑稽的香蕉裝,讓警棍變成男性的丁丁。
用番茄醬替代鮮血,把人命當作輕飄飄的綵帶。

她還創造了一個黑暗貝果,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東西都放上去。
食鹽,芝麻,希望,夢想,過去的成績單……
然後貝果坍塌了。

她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是重要的”。
“如果沒什麼是重要的,那你就不會因為一事無成,而感到痛苦和羞愧。”

變成石頭的母女,在懸崖上談到未知的千千萬萬個宇宙,和宇宙尺度下人類的渺小和愚蠢。
伊芙琳因此和自己的失敗達成了和解,也和主宇宙中的不完美女兒喬伊達成了和解。

她曾經責怪女兒不愛給家裡打電話,不商量就從大學輟學,還是個同性戀。
她用自認為的“正確”要求女兒,其實只是害怕在女兒身上看到父親對自己的失望罷了。

但是“魔王”女兒卻陷入了更深的虛無。
她在進行宇宙穿梭之初,就是以“伊芙琳的女兒”身份不斷做選擇,而不是她的個人意志。
在穿梭了所有宇宙之後,她似乎已經沒有了選擇。

所以她才想走進黑暗貝果,想透過摧毀自己得到解脫。
把“毀滅吧”掛在口頭上的當代年輕人,也許能理解她。
我們生活的世界存在著許多錯綜複雜的系統,非個體可以撼動。
而資訊洪流來得越來越洶湧,把我們的注意力碾成碎片。
自主和系統的思考變得稀缺,真正有效的對話變得艱難。
我們被巨大的無力感吞噬,只好喊出一句“毀滅吧”。

可我們是真的熱愛虛無嗎?
不是的,我們只是被困住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從「連線」中尋找解藥
“毀滅吧”做發洩的口號尚可,做不了生活的解藥。
[瞬息全宇宙]給出的答案,是人與人之間純粹的連線。
“魔王”女兒一定要找到伊芙琳,拉她一起看黑暗貝果,就是向她求救的訊號。
“我希望你可以看到我看不見的,希望你可以說服我說我們還有別的選擇。”

那時的伊芙琳以為自己沒選擇。
主宇宙的她錯過了報稅時間,稅務官帶著警察上門沒收洗衣店。
那就乾脆一榔錘砸了吧,反正她一直都討厭這個鬼地方。

但一向無能軟弱的丈夫,竟然成功勸服稅務官寬限一星期。
“他跟我說了你的處境。我記得當年我丈夫和我提離婚的時候……”
這讓她回想起婚姻生活的種種,丈夫是怎樣用自己的方式給她支援的,一下子豁然開朗。

原來在虛無面前,可以用人與人之間的連線創造意義。
建立連線的前提,當然是平等和尊重。
主宇宙裡,當女兒喬伊哭著說“我們就各活各的,你別管我了。”
伊芙琳同意了,然後追上去告訴女兒“我想永遠待在你身邊”。

石頭宇宙裡,代表女兒的石頭自顧自地滾下去了。
伊芙琳站在懸崖上看著,然後跟著女兒跳了下去。

貝果宇宙裡,“魔王”女兒走進了黑暗貝果。
伊芙琳流出了眼淚,然後在女兒伸出手後,把她拉了出來。

每個宇宙裡,伊芙琳都是先尊重了女兒的選擇,再重新建立連線。
不是不願意“let go”,而是選擇一種變好的可能性。
見識了宇宙的宏大,人類的渺小,我們才能看清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人活於世,註定要像西西弗斯來來回回推著石頭。
痛苦是長久的,快樂是短暫的,可我們唯一能奢求的就是這短暫的快樂。

這短暫的快樂對宇宙沒什麼意義,但對我們絕對有意義。
就像電影中的熱狗手指宇宙,人們沒有雙手,卻還是找到了擁抱彼此的方式。

放下宏大抽象的概念,與身邊的人建立具體的連線。
這也是我們與虛無對抗的方式。
要記得,再虛無的人,也會在被黑暗貝果吞噬前向外界伸出手。
而我們,一定要選擇抓住他。


▼
▼
【推薦閱讀】
從[寄生蟲]看韓國半地下文化|東亞國「私生飯」往事|“婚姻是什麼?長期賣春合約。”|那一晚,人質和劫匪幹了個爽|男女通吃的人,都長什麼樣?|中國人“不能公開談性”簡史|生而為女球迷,我很抱歉|男人看女人幹架時,卻在幻想寬衣解帶|女人們能穿上褲裝,用了幾百年時間|論臺灣髒話裡的“幹你孃”|我懷念,曾經有個坦蕩的色情片盛世|出軌這種事,當然要組團才划算|歡迎來到,偉大的攝像頭時代|噫,韓國男人“好羞恥”|易烊千璽怎麼了|《少年的你》裡的性隱喻,看懂了嗎?|銀幕上的臉,是一個人的終極裸體|我喜歡,80年代這個肌肉裸男|去他*的世界,做新一代“垮掉”|這是我戒掉雙十一的第三個年頭|《小丑》與鏡子的曖昧關係|日本人“斷袖分桃”往事|兩個男的搞在一起都能幹嘛|昆汀「抄」了,昆汀又「抄」了|愛是永恆的,但相愛不是|島國電影怪奇片名大賞|西方「亂倫畸戀」源流考|不是“媽蟲”,是驕傲的全職媽媽|只有獨立的女人,才配得上這條裙|「伍迪·艾倫式」話癆片簡考|霓虹燈與髒亂的暴力美學恰天生一對|那些跟明星上床的女孩,後來怎樣了|星戰是一齣外太空的家庭倫理肥皂劇|朱亞文這身衣裳,怎麼像太監?|自有性幻想以來就有觸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