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7000人,類目第一商家扛不住了

時代變了。
作者:周蓉 編輯:天宇
來源:派代(paidaiwang)
2月4日晚間,一紙財報引發美妝行業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曾多次登頂天貓、抖音美妝類目第一的雅詩蘭黛,2025財年第二季度(2024年9月30日—12月31日)顯示,淨利潤虧損5.8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5.74億美元,利潤由盈轉虧,讓人意外。
可能是面臨虧損壓力,同一天,雅詩蘭黛還丟擲了近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預計將在全球範圍內裁撤5800至7000個崗位。
雅詩蘭黛此次“斷臂求生”之舉,究竟能否止血成功並重回增長軌道?
這裡插播一條廣告:
【黑馬大課年度會員重磅來襲】
創業這條道路,你要跟對圈子。如果身邊都是悲觀主義者,你是走不遠的。所以,與誰同行,十分重要。
現在,加入黑馬大課年度會員,一起做有收穫、有成長的創業者!
會員核心權益包括:1、全年8場線下大課,任選3場參加;2、每場3天課程+私董會+小飯桌;3、全年線下認識300位優秀老闆;4、資源連結,進入黑馬校友社群。
掃碼諮詢報名
(翻到底部瞭解詳情)
01
業績雪崩:
中國區成利潤黑洞
步入2025財年,雅詩蘭黛已連續兩個季度陷入虧損泥沼。此季度大幅虧損的背後,是多方面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
分業務板塊來看,雅詩蘭黛的護膚業務收入佔比超50%,是絕對的收入大頭。但在本季度,該板塊銷售額下滑12%,銷量減少15%,直接影響了整體營收。
其他業務變動幅度相對較小,其中彩妝業務淨銷售額同比下降1%;頭髮護理業務淨銷售額同比下滑8%;香水業務淨銷售額同比微增約1%。
在區域方面,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美妝消費市場之一,長期以來都是雅詩蘭黛重要的營收來源。
但此季度,以中國市場為主的亞太地區淨銷售額延續下滑趨勢,同比降幅達11%。
其他地區淨利潤也有所下滑,但均在個位數。其中美洲市場淨銷售同比下降2%;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淨銷售額同比減少6%。
綜合來看,雅詩蘭黛此次大幅虧損,中國區堪稱“利潤黑洞”,成為拖累業績的關鍵因素。這主要是受中國消費者情緒低迷以及零售環境疲軟的雙重影響。
長期以來,雅詩蘭黛過度依賴免稅店這一銷售渠道。
在本季度,亞太區旅遊零售渠道受挫,消費者對免稅渠道的需求下降。像雅詩蘭黛和海藍之謎這些明星品牌的淨銷售額都有所下滑。
2023財年,以旅遊零售為主的免稅店業務銷售額大幅下滑34%;2024財年該渠道依舊沒有明顯的起色。
預計2025財年下半年銷售額還將“雙位數下降”,這對雅詩蘭黛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造成了持續性的衝擊。
儘管中國大陸線上渠道在雙11期間表現“穩健”,抵消部分跌幅,但線下渠道的崩塌遠超預期。
除了出乎意料的虧損資料,此次公佈的大規模裁員計劃同樣成為輿論焦點。
2025年開年,雅詩蘭黛第六任CEO司泰峰走馬上任。在此次財報披露之際,雅詩蘭黛公佈了全新戰略願景“Beauty Reimagined(重塑美妝新境)”。
這一變革涵蓋多個關鍵領域,包括重組計劃和運營模式最佳化,並且再次將中國市場視為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戰略落地,雅詩蘭黛官網公佈了全新的執行團隊和結構,於2025年4月1日生效。
在地理區域上,整合為四個地理叢集,其中中國大陸單獨作為一個叢集,由集團CEO垂直管理,中國區總裁兼執行長樊嘉煜繼續領導大陸業務,並直接向司泰峰彙報。
此舉也體現了司泰峰對中國地區的重視,但未來中國市場能否回溫,仍充滿不確定性。
02
內憂外患:
國貨圍剿與戰略鈍化
雅詩蘭黛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陷入瓶頸,背後有著複雜且多元的原因。
從內部來看,雅詩蘭黛在產品研發設計方面,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與歐萊雅、資生堂等競爭對手相比,雅詩蘭黛的研發費用佔比常年在1.5%左右,僅為對手的一半。
研發投入不足,直接導致了產品創新不足,產品迭代速度跟不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以明星產品小棕瓶為例,在2020年第七代推出之前,已有9年未更新,多年來產品配方和功效並沒有太大的突破。
消費者對美妝產品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新興品牌不斷推出功能細分、定製化的抗衰產品。
但雅詩蘭黛依然死磕二裂酵母,產品缺乏創新性和亮點,難以契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落於下風。
雅詩蘭黛的價格策略也存在問題。
在全球經濟環境複雜、消費者愈發理性的當下,它仍執著於漲價,僅2024年就兩度提價,部分商品漲幅超4%。
雖然打著成本上漲的旗號,但價格上漲並沒有帶來相應的產品價值提升,消費者越來越覺得花大價錢購買雅詩蘭黛的產品並不划算。
此外,雅詩蘭黛的產品線上線下價格體系混亂,免稅店和電商平臺經常有大幅度的折扣,這讓消費者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什麼時候買才是最划算的,從而影響了購買決策。
比如,同樣一款小棕瓶,在專櫃購買價格高昂,而在免稅店或電商大促時價格卻能便宜好幾百。
從外部來看,國貨美妝近年來強勢崛起,已然成為美妝行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3年國貨美妝市場份額達50.4%,首次超過外資化妝品品牌;2024年上半年,國貨美妝市場份額已攀升至56.7%。
從銷售資料來看,2024年淘天有29個美妝品牌GMV破10億元,其中國貨佔10個。珀萊雅在護膚賽道拔得頭籌,以56.83億元GMV拿下年度TOP1。
抖音美妝TOP20中有18個在增長。護膚類目裡,國貨品牌增長勢頭強勁,韓束、珀萊雅增速超60%,自然堂、可復美、DCEXPORT更是實現了業績翻倍。
京東平臺品牌集中度較高,歐萊雅雖佔領TOP1,但增速僅個位數,位居TOP5的珀萊雅雙位數增長,若2025年延續這一增長勢頭,有望超越歐萊雅。
另一方面,全球高階美妝市場增速明顯放緩,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和消費頻率降低,使得美妝行業整體收縮,雅詩蘭黛的市場份額也隨之被壓縮。
在中國市場,消費者愈發理性,對產品價效比和功效的關注度遠超以往,不再盲目為品牌溢價買單。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雅詩蘭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銷售壓力,業績虧損也在情理之中了。
03
裁員救市:
美妝巨頭的止痛藥
根據近期各大美妝集團陸續公佈的財報資料,雅詩蘭黛並非國際美妝巨頭在中國市場失速的個例。
資生堂2024年中國區淨銷售額同比增長0.8%,但在外匯中性基礎上為下降5.3%,中國市場的淨銷售額佔比下降0.3%。
歐萊雅集團2024財年銷售額同比增長5.1%,僅有中國所在的北亞地區銷售額下滑,其他地區均為增長,創下了歐萊雅在中國大陸市場近十年來的首次下滑記錄。
這些國際美妝巨頭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共同困境。
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不確定性增加,使得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信心受到影響,尤其是對於非必需品,如高階美妝產品的需求有所減弱。
另一方面,國貨美妝品牌的崛起,憑藉高性價比的產品和精準的營銷策略,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對國際美妝品牌的市場份額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面對目前的困境,部分美妝巨頭選擇了裁員這一方式,試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早在2024年初,作為“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PRGP)”的一部分,雅詩蘭黛集團就宣佈裁去全球員工總數的3%-5%,約3000人。
再加上此次公佈的裁員計劃,雅詩蘭黛近兩年裁員近萬人。
絲芙蘭中國區也因市場低迷裁員近3%,約120人,主要針對總部職位。
然而,裁員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從短期來看,裁員確實可以降低人力成本,緩解公司的財務壓力,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權宜之計。
產品力不足與渠道短板才是虧損的關鍵癥結,像核心護膚產品更新緩慢、市場渠道佈局不合理等問題,並不會因裁員而改善。
即便人力成本降低,產品缺乏競爭力,難以吸引消費者購買,渠道拓展有限,無法觸及更多潛在客戶,依舊難以提升銷售額,虧損困局仍難打破。
從長期來看,裁員也存在諸多弊端。
美妝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創新的行業,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新配方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而創新往往來自員工的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裁員可能會導致一些優秀的研發和創新人才流失,從而影響公司的創新能力和產品競爭力。
就像蘋果公司,如果沒有喬布斯帶領的優秀團隊不斷創新,就不會有如今的iPhone等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
另一方面,裁員看似是削減開支的手段,但實施過程中仍需耗費大量資金。
以雅詩蘭黛為例,在2024年初首次裁員時,就預計承擔稅前5億至7億美元的重組費用。到了2025年,二次裁員計劃預計產生12億至16億美元的重組費用。
這些高昂的費用,涉及離職補償金、處理離職流程的人力成本等,在短期內大幅增加了財務負擔,對本就業績不佳的雅詩蘭黛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在美妝市場,沒有永恆的巨頭,只有時代的品牌。
雅詩蘭黛的財報或許預示著國際美妝黃金時代的終結,但其76.1%的毛利率和La Mer、Tom Ford等頂級品牌仍構築了強大的護城河。
而國貨陣營在狂歡之餘需警惕:當國際巨頭放下身段加入價格戰,當消費者對“大牌平替”產生審美疲勞,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參考資料:
[1]史上最大變革!雅詩蘭黛新年大震盪.化妝品財經線上
[2]雅詩蘭黛爆出了個大瓜.蔚然時尚
[3]5400億!2024美妝電商成績單出爐.化妝品觀察
*免責宣告: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這裡認真推薦你:
加入黑馬大課年度會員,一起做有收穫、有成長的創業者!
主要權益包括:
1、全年8場線下大課,任選3場參加
2、每場3天課程+私董會+小飯桌
3、全年認識300位優秀老闆
4、資源連結,進入黑馬校友社群
現在,早期優惠價:3980元/人,任選3次黑馬大課,歡迎鎖定最後的優惠名額。
活動詳情如下
↓↓↓

掃碼諮詢報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