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最高分日劇,來了!
主演能年玲奈,因日劇《海女》爆火的國民女神。
曾因與事務所糾紛,被封殺長達10年。

一回歸就勢不可擋。
2022年憑電影《魚之子》提名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
這次又是時隔10年後,首次主演劇集。
開分8.6,播出三集後漲至8.8分。

被公認是打工人必看的爆笑爽劇。


魚叔也第一時間追平,笑不活了——
《幸福伽菜子的快樂殺手生活》
幸せカナコの殺し屋生活


能年玲奈向來以清新、元氣的美少女形象為人所知。
從早年晨間劇《海女》裡眼睛有星星的天野秋。

到後來電影《海月姬》《魚之子》裡古怪、偏執的追夢者。
都是帶著漫畫感的隨性、呆萌的少女形象。

而這部劇中,她首先在形象上就有很大突破。
角色設定、外形,與她以往給人的印象反差極大。
上來就是牛馬味極濃的卑微社畜。

自打進入職場,她做的一直是沒有競爭力的綜合崗。
活多,任務重。
被迫包攬保潔、籌辦迎新會等雜活,遭到老闆職場霸凌了三年之久。


忍無可忍的她,一咬牙離了職。
但,又陷入求職無門的艱難境地。
找工作處處碰壁,眼看房租、電話費都要付不起了……

正絕望時,突降一個面試機會。
仔細一打聽,居然是個代理殺人的非法公司……
女主欲哭無淚。
「是我找工作太失敗,黔驢技窮到跑到暗網找機會了嗎?」


走投無路的女主,誤打誤撞做了殺手。
卻未曾想,之後的人生徹底開掛。
幾乎一夜之間,她逆襲成了頂級職業殺手。
初次行動,經驗空白的她,居然能在相隔35米的情況下,將目標一擊斃命。
留下羨煞旁人的業務報告書。

無論得到多難的任務,面對多少敵人,她都能應對得天衣無縫。
總能以敏捷、輕盈的動作,趁人不備接近目標。
找到完美的擊殺時機。

她總是身如閃電,行動乾淨利落。
不假思索扣動扳機,總是一擊必殺。
儼然頂級殺手的速度、力量和槍法。

留下的犯罪現場,讓經驗豐富的警察都忍不住斷言:
「這很有可能是一名殺人不眨眼的頂級職業殺手所為。」

一時之間,女主名聲遠揚。
有客戶表示,願意出雙倍的價格僱傭他。

女主也大受鼓舞,熱情高漲。
嘴上說著不敢殺人。
但一接到殺人任務,就兩眼放光。
毫不掩飾對殺戮的興奮和渴望。

心態也穩得驚人。
殺完人後狂飲啤酒,大口吃肉。

拿著鐵楸埋屍體時,還能愜意地哼著小曲。
和之前的牛馬氣質判若兩人。
不過……
這也完全不像正經殺手啊喂!


不難理解,這部劇為何讓人上頭。
主打一個「爽」。
不僅有卑微社畜逆襲成為酷炫殺手的爽文情節。
殺手的日常工作,也是直戳打工人爽點。
殺人目標,無一例外全是人渣——
逼員工加班的前上司,直接爆頭;

地鐵上的猥瑣變態,別想活著下地鐵;


隨意給女性打分的日版「留幾手」,立馬被注射有毒液體;


成天惡意投訴,欺負女員工的男人——
原地爆炸吧!


作為漫改劇,不僅情節完美迎合了大眾樸素的正義感。
超現實的浮誇風格,也避免了額外的道德負擔。
這種不符合現實邏輯的故事和畫風,反而讓爽感、喜感加倍。
一流殺手與侷促社畜,兩種形象的強烈反差,幾乎每秒都在製造新的笑料。

很多細節設計充滿黑色幽默,極具解壓效果。
比如,社畜病都變成了戰鬥技能。
女主以前因為太怕惹別人生氣,努力活得不起眼。
沒想到,成了殺手後,這一點竟然進化成隱蔽技能。
助力她成了會隱身的最強暗殺者。


以前總被領導催進度,吃飯都要掐著點。
轉行殺手後,她也因此成了出槍如風、瞬間制敵的神槍手。

以前作為宅女,愛看打打殺殺的特攝動畫。
結果當了殺手後,招式都派上了用場。
類似這種清奇設定,配合快節奏情節。
讓人一邊吐槽「什麼鬼」,一邊又忍不住笑到狂拍大腿。

此外,因為腦洞夠大,情節也往往出其不意,不斷有驚喜。
劇中,殺人案頻發,警察終於找上了門。
原本一路開掛的女主。
這次,居然因為過於緊張,當場認罪了……
那之後又要怎麼發展?
可謂吊足了胃口。



這幾年,全球影視都在拍打工人的崩潰與反抗。
比如現實向的電影《下一個素熙》,直擊職場高壓痛點;

以及科幻劇《人生切割術》,探討人在極端環境中的痛苦與反抗。

還有國產片《年會不能停》。
走黑色幽默路線,諷刺職場的荒謬與無奈。

這一部日劇,走的則是腦洞大開的中二風。
不過,風格貌似抽象,卻也帶著很強的現實反諷。
劇中,女主正常的工作經歷,都是完全不正常的黑心社畜地獄。
反而是可怕的殺手公司,更像個正常職場。
女主對這份工作深感滿足,不是因為能懲惡揚善,或是有高昂報酬。
僅僅因為能按時下班,工資待遇合理,還有加班費,領導友善……


所以這部劇的大受歡迎,還是源於廣泛的共情。
當代社會普遍的生存壓力,讓打工人在現實生活中難以找到出口。
曾有新聞報道,職場抑鬱症高發。

很多上班族因壓力太大選擇輕生。

前段時間,周雨彤演打工人發瘋名場面刷屏。

這都讓這部劇的「瘋感」,顯得相當寫實。
劇中,女主因為滿意工資待遇,開開心心入職。
被安排了殺人任務後,才清醒過來。
「殺人這種事,我怎麼行呢?」

沒想到,被安排的殺人物件,居然是霸凌了自己三年、讓無數員工抑鬱的前任老闆。
女主當即開了槍,毫無負擔完成任務。


但次日,清醒過來的她趕緊寫了辭職信。
「殺手這工作,給家人可沒法交代。」

結果辭呈還沒遞上去,就受到領導的大加讚賞。
「隔這麼遠都射這麼準,是天才吧?」

工作了這麼久,從沒聽到這種誇讚。
女主大為感動。
立馬將辭職信丟入碎紙機,決心死心塌地幹下去。
既荒唐又心酸。


其實不止這一部。
這兩年,很多影視作品中,都將職場話題和殺手人設、犯罪元素相結合。
比如德劇《正念謀殺》中,男主因為難以平衡工作和家庭,選擇殺了老闆從根源解決問題。
英劇《豺狼的日子》裡,身為頂級殺手的男主,還是要走上打工人討薪之路。

類似這樣的題材,主要是給觀眾提供一個可供宣洩的代償出口。
畢竟現實中,生存壓力所迫,打工人連辭職的勇氣都沒有。
就像之前有個烏龍新聞,「電科陳志龍反抗加班」。
最後被證實,只是虛構的爽文。


Manner員工的崩潰也揭示了,打工人面對的是複雜難解的系統性問題。


現實困境難以破解,規則、法律失效的情況下,人們就傾向於想象簡單粗暴的爽文。
用對抗權威和壓迫的「英雄」,寄託內心對自由的渴望和對不公的憤怒。
就像槍殺保險公司CEO的殺人犯,被捧為全民英雄的新聞。
包括這部劇在內,很多影視作品也是在塑造這樣的角色。

但或許不止如此。
大家發現沒有?
殺手形象,貌似與職場社畜風馬牛不相及,但本質上卻有很多相似。
比如殺手看似體面,實則承受了巨大壓力。
每天需處理大量幾乎「不可能」的難題,還需冷靜做出抉擇。

不能失誤,否則後果慘痛。

殺手為了工作,還不得不犧牲家庭陪伴。
雖然是一個殘暴的劊子手,但說到底也只是一個聽人差遣的工具,只不過最後做了背鍋俠。
這不就是最慘社畜的樣子嗎?
兩種形象大膽結合,其實也更進一步放大了職場困境,揭示現代社會中「工作即生存」的殘酷現實。

所以,這部劇之所以大受好評,主要還是源於與當下社會情緒的巧妙呼應。
不僅是諷刺職場現實的尖銳利器。
也是消解現實焦慮的,足夠爽快的一劑猛料。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