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預言中國成AI工業翹楚!海淀硬核AI先鋒盛會,湧現更多未來成果


新智元報道  

編輯:編輯部 NZYH
【新智元導讀】2025中關村論壇人工智慧主題日,高能不斷。清華系團隊全新Vidu Q1影片生成可控性再創新高,炫目demo驚豔全場。圖靈獎得主Joseph Sifakis、清華朱軍、百度王海峰等大咖演講,更是將論壇推向專業的巔峰。
最近的美國AI圈,幾乎一天出一件大事。
谷歌Gemini 2.5 Pro,Grok 3,GPT-4o的原生影像功能,來自Grok、Perplexity和谷歌的Deep Research產品等等,讓人驚呼:AI的又一波大爆發來了?
然而,目前全球的聚光燈中心,已經遠遠不止集中在美國西海岸了。中國AI圈最近接連不斷甩出的幾枚核彈,已經讓全世界都隨之震動,引起山呼海嘯一般的後續效應。
而中國AI發展的奠基城市,毫無疑問就是北京。可以說,全國AI發展看北京,北京AI發展看海淀。
這麼說,不僅僅因為這裡是名副其實的中國AI人才第一城,匯聚了全國最頂尖的大學、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囊括了全國60%的AI人才。
更是因為,北京海淀幾年來對AI的扶持政策,已經反哺到了全國。甚至DeepSeek和Manus的核心團隊,也都身處北京。
作為中國AI的實際發源地,北京海淀扛起了全國AI發展的重任,既有實力,也有胸懷,用領先的技術輻射其他城市,帶動了全國的AI產業發展。
2025年海淀還會統籌安排數百億元,用空間、資金和場景,孵化出更多產業,以及影響全球的公司和產品。
而就在剛剛,這座中國矽谷迎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全球AI盛會。
2025中關村論壇人工智慧主題日,連開5天,以「積澱·湧現」為主題,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海淀區人民政府傾力打造。主題日將採用「2+5+N」活動框架,即2場主論壇、5場專場論壇,以及N場特色活動。
這不僅是一場AI領域頂級峰會,更是中國科技力量以海淀為核心,輻射全球的壯麗宣言。
這一次,依然是全球重量級嘉賓雲集,大佬含量滿滿。
三點陣圖靈獎巨擘、菲爾茲獎級別泰斗坐鎮,鄂維南等多位中外院士領銜,清北等頂尖學府專家雲集。
全球頂尖大佬共同掀起思想星爆,足以媲美NeurIPS上Ilya預言預訓練終結的震撼。
重磅技術成果釋出
會上,多項重磅成果一同釋出。
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海淀區在AI領域的雄厚實力,也為全球人工智慧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5個主體同框,Vidu Q1高可控震撼全場

GPT-4o生圖熱度還未過去,論壇上,國產AI黑馬再次祭出AI影片生成新版本——Vidu Q1。
相較於Vidu 2.0,它在影片生成,高可控上再次邁向了一個全新的臺階。
去年4月,Vidu首次在中關村論壇亮相,僅用一年的時間,已經完成了超進化。

左右滑動檢視
這一次,只需兩張動漫角色參考圖,外加兩張運動軌跡圖,一鍵合一,激烈的打鬥過程立即實現。
貓星人和巨齒鯊,也能瞬間同框。
配上幾筆運動草圖,汪星人和喵星人便能愉快地在草坪上玩耍。
看的出,在面對多個場景的合成,Vidu Q1影片生成能力依舊能夠保持高可控。
那麼,它具體在哪些方面,實現了高可控一致性?
以往的AI影片生成模型在位置上,很難做到控制,如下圖左場景參考中的咖啡,會直接在畫面中飄出。
Vidu Q1根據位置參考,場景中的角色很自然而然地,就把咖啡端了上來。
在運動佈局方面,AI影片模型常見的通病是出現亂飛的現象,Vidu Q1可以做到精準可控。
另外,再多主體一致性,Vidu是率先發布,這一次再次升級。
如下,一共5個主體,一個參考場景,Q1能夠做到可控的一致性。
此外,在音訊可控上,Vidu Q1也能做到精準可控。
只需將文字輸入,具體制定哪一秒出現的聲音可實現。
如下影片中,提示是1-2秒出現汽笛聲,2-5秒行人在嘈雜街道複合音效,6-8秒時車輛過。
Vidu Q1能在不同轉場中,做到音訊高度一致的可控生成。
再比如在辦公場景,1-2秒時出現打字聲音,2秒時出現打字、列印的複合音效,聽起來毫無違和感。
就影片生成來說,未來發展方向非常廣闊。
時間空間智慧,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走向,最終會通向人類的真實物理世界。

小女孩「通通」,智商已達6歲

在通用人工智慧論壇上,重磅釋出了「通用智慧體+行業智慧體+社會智慧體」三大智慧體矩陣。
通院院長朱松純教授指出,AI創新如冰山,一共分為五個層級。
水面之上是,執行層、演算法層和模型層,水面之下則是理論層和哲學層。
前者是智慧外在表現,透過演算法創新可以改變和發展;而後者是智慧內在表現,難以測量,不會輕易因表層的影響得到改變,卻對智慧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
作為全球首個價值、因果驅動的AGI原型,「通通」實現了從底層哲學到頂層應用的全棧式突破。
此次釋出的「通通」2.0令人矚目,竟通過了5-6歲兒童經典任務測試。
相較於1.0,2.0版本在語言、認知、動作、學習、情緒、互動方面,實現多種核心能力升級。
· 價值與心智驅動的多輪對話
不再是被動應答,擁有獨立價值觀與人格,能主動引導對話。比如面對「睡覺」指令,她會耍賴談判,展現連貫的言行一致。
· 基於互動反饋的推理和學習
在複雜虛擬場景中,能即時調整任務規劃。比如拿不到遙控器時,她會踩沙發、墊靠墊最終解決問題,並透過互動更新技能庫。
· 多智慧體互動
在幼兒園、家庭場景中,能識別他人意圖,發起幫助或一起合作,展現社會化智慧雛形。
此外,論壇還展示了大型社會模擬器(Large Social Simulator),能模擬百萬級虛擬社會,西部世界即視感。
它將個體與社會智慧結合,推演決策影響,助力城市治理與資源最佳化。
此外,BIGAI還聯合樂聚、宇樹等成立了「通智大腦產業聯盟」,將通通認知技術賦能機器人本體,加速具身智慧多領域應用。

9大實驗室,共創前沿演算法

演算法創新,是人工智慧演進的核心引擎。
一直以來,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聚焦在前沿演算法,圍繞基礎模型、認知智慧、類腦計算等方向,系統佈局9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構建出演算法創新的多維網路基座。
大會上,清華唐傑教授、中科院自動化所胡衛明等大佬上臺,共同釋出了「北京前沿演算法協同創新矩陣」。
這個成果將以北京重點實驗室為關鍵節點,貫通國家科研機構、頂尖高校、部分新型研發機構與領軍企業,透過共建技術平臺、共知生態、網路共享創新勢能,升級產學研協同創創新的拓撲結構。

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生態網路

人工智慧三要素中,演算法資料之外,算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可以說,算力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燃料」,如何高效整合和排程算力資源,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論壇上,正式啟動建設「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生態網路」,由海淀區政府與京能集團、呼和浩特和林格爾新區、兵團十三師新星市、張家口市、克拉瑪依市、北京移動、北京聯通、北京電信、華為雲、火山引擎、無問芯穹、並行科技等多個算力資源主體攜手釋出,旨在實現算力資源池的統一排程,促進跨域算力資源柔性互通,有效提升算力資源利用,為高校院所及人工智慧企業匯聚提供更多普惠、開放的公共算力服務。
平臺打造了獨特的「算力超市+算力券+模型服務」的模式,實現了算力普惠一鍵觸,同時匯聚京津冀、內蒙、新疆、寧夏等區域超8萬P綠色算力,構建國內超大規模跨域協同的智慧算力網路。
「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自2023年啟動建設以來,一直在持續擴容,目前已建成北京最大、國內領先的超大規模算力叢集。
作為全國算力排程體系建設的示範樣本,海淀此舉不僅提升了區域AI創新能力,更為全國乃至全球算力協同發展,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

「AI100 青年先鋒」榜單出爐

眾所周知,人才才是創新的根本。
為了進一步匯聚AI高階創新人才,DeepTech重磅釋出了「AI100 青年先鋒」。
首次評選共有65位入選者,所有名單如下。
它主要聚焦40歲以下,在國內從事AI科研、產業化的青年才俊,構建創新識別機制,精準發掘AI新秀。
這一計劃目標明確,分佈推進:
短期目標:立足北京,建立前瞻性AI人才挖掘和評價體系;
遠期目標:打造以人才為核心AI創新社群,鞏固北京在全球AI競爭中領先地位。
本次的入選者,從職業的選擇上來看,有一半是從事科研,另外有40%的人自創業或在企業就職。
另外,從候選人的研究方向來看,一半以上的關注人工智慧領域核心技術,包括LLM、RL、NLP,重點的工作方向在社會責任、安全倫理。
此舉,是為了構建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AI創新成果的生態平臺,最終形成「以人才驅動技術創新、以技術賦能產業升級、以產業反哺生態最佳化」的良性迴圈機制。

超級城市「生命體」

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首創的建設理念,「人工智慧創新街區」成果也正式亮相。
這一街區用大模型思維賦能城市發展,旨在打造一個「會學習、能思考、有溫度、可進化」的超級城市智慧「生命體」。
透過AI深度融合產、城、人三大要素,海淀區以此為抓手,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高低建設。
街區建設將充分發揮人才「智囊團」作用,加大校地合作與政企協作,豐富學術產業交流活動,搭建政府、學界與產業的溝通橋樑。
以「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為目標,海淀區正吸納各方力量與智慧,打造人工智慧創新的新名片。

首個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釋出

由人民法院出版社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研發建設的首個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也在現場重磅釋出。
模型基於最高人民法院法信平臺的權威法律知識資源構建,在預訓練階段使用了經過高質量標註過的3.2億篇專業語料(總計3.67萬億字)。
這些經過專業標註的海量法律語料,不僅為AI法律應用奠定了紮實的資料基礎,還透過規模化資料處理優勢,有效促進了法律行業主流價值觀語料庫建設。
人民法院出版社副總編輯、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社長林志農表示,透過科技和工程創新,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實現了從通用智慧到法律領域專精智慧的躍升。
目前,模型已經應用在人工智慧輔助審判系統、法答網案例庫庫網融合應用平臺等場景中,大幅度提升了法律統一適用和審判工作質效。

左右滑動檢視

分論壇成果

今天上午舉行的「人工智慧領軍人才發展論壇」同樣精彩不斷。
論壇現場宣佈了成立了北京市少年人工智慧學院。與此同時,「智星青年人才計劃」也舉行了啟動儀式。
論壇集中探討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重點圍繞打造「產學研創投」一體化的創新生態展開交流。
以創新、責任和領導力為核心主題,加快人才培養步伐,推動技術落地應用,全力解決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問題。
在「領軍人才發展論壇」上,海淀區重磅推出了「中關村AI北緯社群」,全力打造全球人工智慧創新戰略高地。
此次推出的社群充分整合了北京中關村學院的教育資源和產業優勢,打造了一個高效便捷、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
入駐社群企業可享受最高三年全免的優質產業空間、周邊千套人才公寓的強力保障,以及企業孵化加速、人才服務、產業政策等一站式全要素賦能。
正如社群口號所說:「讓科學家專注創新,讓創業者輕裝前行。」
除了今天的一系列重磅成果釋出及眾多大佬的分享,3月31號還將會有一場重磅的AI未來論壇:投資·創新·全球化。
現場將會舉行中關村科學城科技成長基金合作子基金簽約儀式,以及釋出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支援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投中榜2024年度中國最具創投價值城區榜單」。
論壇將以「AI引領產業投資新風向」為主題,圍繞人工智慧的技術創新、商業化路徑、創業投資等話題展開討論,探索人工智慧的技術前沿,前瞻未來投資趨勢。
啟明創投鄺子平、金沙江創投朱嘯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張曉燕等明星投資人、創業者和學者均會出席並作主題演講。
圖靈獎得主Joseph Sifakis演講:看好中國
在未來人工智慧先鋒論壇上,圖靈獎得主Joseph Sifakis就「邁向工業人工智慧」這一主題,發表了精彩演講。
他強調,人工智慧並不是單一的,有不同的AI方法和不同的AI應用。
下圖就是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展示了不同解決方案的成熟度。可以看出,計算機視覺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技術,而自動駕駛汽車就尚未成熟。
目前我們擁有的是通用人工智慧,在特定領域應用方面有巨大的潛力。而我們需要的,是用於科學、經濟和社會,以及工程和工業的人工智慧。很明顯,現在的AI無法應用於某些領域,比如對科學資料進行分析。
在AI的工業革命中,自主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它源於進一步自動化現有組織的需求,透過用自主智慧體替代人類來實現,而這,正是物聯網所設想的。
它們由需要管理可能相互衝突的目標集的智慧體組成,能與不可預測的網路物理環境進行互動,並且還能與人類和諧協作。
然而,比如像在自主視覺中需要大量使用的AI系統,就不像資訊通訊技術系統那樣可解釋,也無法讓我們透過數學模型來預測它們的行為,因而無法保證可靠性,在自動駕駛系統中,這尤為明顯。
之前曾有人承諾,到2020年就能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但如今情況遠非如此。這已經成為國際峰會激辯的主題,因為我們無法像對傳統資訊通訊系統那樣,嚴格保證AI系統的安全性。
甚至,還有些國家試圖透過聲稱應基於以人為本的主觀屬性來評估AI風險,從而轉移關於安全AI的討論。
但在Sifakis看來,AI對齊、負責任AI這些特性是無法評估的,這種方法會導致死衚衕。今天我們無法保證AI具有以人為本的特性,因為我們還不理解人類智慧背後的決策機制。
他表示,如今所有跡象都表明,AI已經達到了某種平臺期,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和影響是有限的。而美國大型科技公司所採用的策略——讓大眾快速採用對話技術,只是為了快速佔領市場而已。
他們推行巨型化的策略,採取了一種需要鉅額投資的暴力方法。這不僅阻礙那些沒有同樣投資能力的公司和國家,甚至還隱含了一些嚴重的經濟風險——投資規模和回報之間的極大不平衡,可能會導致金融泡沫的破裂。
回到自動駕駛汽車的問題上,缺乏技術標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目前,歐盟和美國在AI監管方面還存在分歧。去年,歐盟已經投票通過了全面的AI法規,如果真的將其應用,許多自主的AI應用是不被接受的。相反,美國的法規限制就很少,可以讓商業AI的開發者有較大的自由度。
總之,目前能達成全球監管框架協議的可能性很小,美國正在利用自己在對話式AI的優勢,試圖推行這種以市場為中心的自我監管方式。
那麼,中國能做什麼?
在Sifakis看來,中國擁有堅實而廣泛的工業基礎和統一的國內市場,非常有條件開發更可靠、更能適應實體經濟需求的人工智慧。
他認為,中國應該專注於各個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以開發特定領域的解決方案。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可以從其龐大且多樣化的工業基礎中獲取豐富的資料,從而訓練系統解決工業問題。
當然,中國還可以依賴大量智慧手機使用者的資料。此外,中國應該協同各個行業的國有企業來生產基本的構建模組。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需要發展自己的AI願景,這應該與美國的願景不同。中國應該利用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各種領域,如自動駕駛運輸系統、智慧城市、智慧工廠和農場等。
如果中國能夠成功實現這一願景,就將在工業人工智慧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平衡博弈,並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以能協調科技發展與社會安全雙重需求的方式,監管人工智慧。
AI產業領頭羊,海淀優勢正爆發
如果說,中國AI版圖上有一顆璀璨明珠,那它一定位於北京海淀。
近年來,一系列重磅成果接連誕生於此,這絕非偶然,而是人才、生態、政策多重優勢所孕育的必然結果。

AI濃度全國第一

提到海淀區的AI人才濃度,全國TOP 1的稱號實至名歸。
這裡,匯聚了1.23萬名人工智慧學者,AI2000全球頂尖學者101人次,佔全市80%以上。放眼全國,北京的AI人才也是主要集中在海淀。
全區人才資源總量突破200萬人,人才密度81%,人才發展創新指數穩居全國第一。
更令人矚目的是,這些「出廠」的AI人才並未散落各地,而是紮根於海淀近千家AI企業中。
資料顯示,海淀AI企業的數量佔全市70%,形成了強大的產業叢集效應;AI獨角獸企業達26家;透過備案大模型76款,佔全市七成,基本形成了晶片、框架、大模型、資料技術與處理服務等技術體系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
不僅如此,海淀還在源源不斷地「生產」人才,全區37所高校中,21所開設了人工智慧本科專業。
從人才到企業,再到算力基礎設施的佈局,海淀區已打造出一條完整的AI產業鏈。
毫不誇張地說,海淀是名副其實的AI創新的策源地,更是AI產業的高地。

打造算力平臺生態網路,匯聚超8萬P綠色算力

算力是AI發展的戰略基石,北京人工智慧公共算力平臺,自2023年底啟動建設以來,持續擴容增效,不斷拓展算力生態夥伴,如今已匯聚了京津冀、內蒙古、新疆、寧夏等區域超8萬P綠色算力,構建起超國內超大規模的跨域協同智慧算力網路。
這意味著什麼?
據介紹,1P相當於每秒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80000P就相當於4000萬臺高效能筆記本的計算能力。
這一「超級大腦」可以高效支撐萬億引數級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將助推科研教育、大資料分析、自動駕駛等領域應用爆發。

生態閉環,科研產業無縫銜接

海淀的優勢不僅在於人才、算力,更在於強大的科研生態。
全區擁有5家AI領域的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新型研發機構,落地了中關村學院、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和5個國家人工智慧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清華大學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實驗室、北大微納電子器件實驗室等,為技術突破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那麼,科研該如何落地?
海淀透過概念驗證中心,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在清華、中科院等5家中心已初見成效。
與此同時,海淀支援奇績創壇建設的全國首家彈性算力實驗室,幫助科創企業快速驗證大模型,推動應用場景的落地。

下一步,智算網路與全景賦能

海淀的野心不止於此。
未來,海淀區將持續加強基礎要素建設,支撐萬億級引數大模型訓練、科學計算與機器人具身智慧研發,推動AI賦能智慧製造、智慧城市與生命科學,打造人工智慧全景賦能第一城。

中關村論壇,引領北京AI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主題日爭取到了國家級部門的支援與部委領導蒞臨指導,其中十餘場論壇由科學技術部、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等國家級和市級部門牽頭或參與。
並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等機構協助舉辦多場精彩紛呈的活動,彰顯了活動的權威性和代表性。
而活動雲集的重磅嘉賓和行業翹楚,讓活動更加星光熠熠。
活動匯聚的頂尖學者、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代表、行業專家、人工智慧企業代表等各類重要嘉賓60餘人,外籍嘉賓佔半,包括圖靈獎得主和菲爾茨獎得主等。
這場盛會覆蓋了AI全生態,吸引了全球目光匯聚於此,將助推海淀進一步朝著「全球AI新高地」邁進。
從頂尖AI人才聚集,到前沿技術快速迭代,再到應用場景落地,促進產業轉化生態閉環,海淀區以無可匹敵的優勢,夯實了其在AI領域領頭羊的地位。
這不僅是技術的試驗場,更是創新的孵化器。
海淀正用實力證明:AI高地的崛起,既是必然,也是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