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昨晚,發了幾張登山照。青島女騎問我:董老師,您發的是嶗頂嗎?我說,不是。這是哪裡呢?一個很小眾,但是很漂亮的山。天柱山。又稱皖山,安徽的皖,就是這麼來的。不是最近爬的。之前去爬武功山時,順路爬的,很小眾,自然爬的人少,記得我們爬的那天,一個遊客都沒遇到,下雨、大霧。為什麼最近突然想起了這座山呢?是因為,前兩天,去爬了魯山,同爬的隊友問這些石頭是不是人工堆砌的?我跟他們講,這都是天然形成的。魯山的這些,算不上鬼斧神工。石頭太小。海拔太低。相當於在一個平臺上堆起來的石頭迷宮。而天柱山的石頭迷宮是什麼?是在山頂。越到頂處,類似的迷宮越多,一鑽進去,彷彿突然就黑了天,需要開啟手電才能通行,那才是鬼斧神工,關鍵是,你朝天一看,會害怕,那石頭會不會落下來?在我爬過的不知名山裡,我覺得天柱山是一個很值得推薦的地方。黃山有的,它都有。包括迎客松。黃山沒有的,它也有。而且,景區可以無限大,有N多線路,我們這算比較能爬的選手,我們都爬了兩天,中間還住在了山裡。因為,提前沒有做過功課,怕讀不懂它,特意請了個導遊。我們從下面徒步上去。導遊坐纜車在山頂等我們。很用心的一個小姑娘,服務態度很好,每天要這麼陪客人爬上爬下,帶我們登頂時,她離纜車關閉時間只有40分鐘,全程跑下去,怕晚了車。但是,我們並不滿意她的講解。因為,我們最初跟她談的時候,是說,講點風土人情,把我們當朋友,不需要導遊詞。實際上,她全程都在講導遊詞。看,那塊石頭像不像一隻烏龜?看,這塊石頭,像不像唐僧師徒四人?這是悟空,那是八戒……這些,太幼稚了。我們更喜歡聽一些有意思的,可以分享給朋友聽的,例如做蘑菇培育的博士,被接見了,之前他是個有志青年,看什麼都批判,自從被握手以後,全反過來了,我問握手有什麼感覺?他跟我講,那雙手特別軟,特別熱,彷彿是父親的手。我心想,你爹不是種地的嗎?種地的手可不軟。邦邦硬。我在歐洲那些讀者,一回來,各類吐槽,尤其是疫情初期,他們感覺華人在海外很被動,因為兩件事,一是疫情政策,二是俄烏態度。又一天,出訪歐洲。我看他們的朋友圈,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哇,終於拍到了……所以,你說,縣長會在意一個懂懂說什麼嗎?懂懂覺得自己屌炸天。實際上,別說縣長了,我們鄉鎮的鎮長若是接見我,我也要急忙去雅戈爾買身西裝穿上,你看雷軍,前幾天,緊張的就跟個小孩子一般。就如同我們日常在網上罵明星,不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不說別人,就是鳳姐,若是哪天她主動跟你說話,你都緊張的要死,她可是鳳姐呢,若是鳳姐去你們公司,你們所有人都要跟她合影。我們都是嘴硬。身體很誠實!作為導遊,小姑娘是合格的,但是作為我們當初在山下交談的預期,她是不符合的,而且她為了趕時間,有些敷衍,把她送走以後,我們反而是真正的ENJOY模式,感受雨,感受霧,走走停停。青島女騎說的嶗頂是哪裡?嶗山的頂峰。不屬於嶗山最熱門的景區,適合純爬,海拔只有1132米,聽起來很矮,但是爬起來也有難度,因為嶗山就在海邊,海平面是0海拔。嶗頂,也有很多大石頭。這是怎麼實現的?原先,嶗山是海底。前幾天,木木姐妹倆去爬嶗頂,拍了張照片,我接著回了一句,嶗頂。木木還很詫異,懂懂哥,一張照片就能猜出來?因為,她發的照片裡,有個門。嶗山是道教聖地。嶗頂有個八卦門。嶗頂值得看的,也就是這個八卦門,貌似最高點是軍事禁區,不讓上,青島的戶外氛圍特別好,就是因為有嶗山在,嶗山不光有嶗頂,嶗山是一個很大的山脈,我在青島生活時,每個週末會跟著他們去爬山,隊長姓馬,他是真正的嶗山迷,一週兩爬,即便如此,他也沒爬完嶗山所有線路,嶗山太大了。所以,嶗山有七十二峰的說法。如今,偶爾回憶一下在青島生活的日子,我想了想,這些年,有很多東西是倒退的,尤其是一些與文化與時尚有關的東西,青島真的算是山東的制高點。記得知乎上有個帖子:為什麼我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麼繁華?最高贊是一個外賣小哥的。前半段,他先是用了一系列的場景描述,夜總會,5A寫字樓,大別墅,他覺得這些東西都不過如此,上海有,別的地方也有,甚至老家縣城都有。真正讓他覺得上海是上海的地方是,我摘抄一下吧:真的讓我感到上海繁華的是文化,我給一個85歲老奶奶送貨,她還會用微信還給我打字,還用的繁體字,很多字我都不認識,看她說話就像穿越了,像是讀了一段優美的段落,像是我許久未見的信,還有電梯遇到的90歲老奶奶,精氣神十足化著妝,一絲不苟的,恰到好處的,談吐優雅。然後又想起了自己老家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對比。最後總結來了一句:我想,半個世紀前,這些無數個有文化的老奶奶們就在上海建設,這文化底蘊有多深厚,上海就有多繁華。深刻認同!人,應該跟著985畢業生流動方向走。我在青島時,企業招人,工資特別低,甚至跟縣城差不多,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青島虹吸了整個山東半島的畢業生,很多人到青島找工作的目標很簡單,先活下來,有份工作,能養活自己,這就足夠了,至於別的,以後再研究,2008年前後,當時招客服,月薪1500,大學生隨意招。前幾天,胡潤財富釋出了中國富人資料。對於老百姓,主要是三個檔。600萬,1000萬,1個億。臨沂1000萬以上的家庭是3800個,臨沂有三區九縣,我簡單粗暴的用3800除以10,得出沂水大約有400個千萬資產的家庭。實際上,要小於這個數字。因為,這些家庭應該主要分佈在三區。我跟媳婦聊起這個話題時,媳婦認為不可能,光我們小區有多少吧?光我們認識的朋友有多少吧?然後,我們在想,是不是統計的存款?存款,沂水也不止有400個過千萬的。得出的結論是,不準!資產過1000萬的家庭,上海有多少?!我剛才問了一下豆包,答覆是26.3萬戶,佔常住人口的3%。那,大家覺得更不準了。在上海,一套房子就1000萬,咋可能只有26萬戶呢?我們先假設,它是準的。那我試著來談談我的觀點:第一,大部分人住的房子,總價小於500萬,我不瞭解上海,但是我瞭解深圳,我們在深圳也有兩套房子,算是對這個市場略懂一二,500萬無論是存款還是住房,對於大部分家庭,不管是一線還是二線還是三線,這都是一個天塹,很難逾越,深圳有半數人是居住在農民房裡。是半數!第二,房子的基本盤,不是有錢人,有錢人永遠是少數,也就是人群裡的5%,房子是給基本盤住的,基本盤就是工薪階層,從而,房子的價格高度受限於月供的極限,這個資料用平均資料就能計算出來,上海的平均工資是1萬元,網際網路行業算是高收入群體,平均2萬元,兩口子是4萬元,他們不能把4萬元全部當月供吧?!從這一點就能看出,房子不可能一直漲。因為,它不能脫離了基本盤。這個問題,我曾經跟房產大V深度探討過,他不認同,他認為一線城市的目標客戶是全球有錢人,我認為那都是小比例,真正的大比例還是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這是基本盤,房租比銀行利率都低,我在上海買套房子出租?我腦子進水了。房子也好,車子也罷。最終的買單者,就是普通老百姓。你以為的上海房子是湯臣一品。湯臣一品是例外。真正的基本盤就是一個個常規小區,甚至老破小……上海有3.3萬個小區,5000個居委會。倘若,我跟媳婦在上海工作,我們倆一個月收入5萬元,那麼我們拿3萬出來還月供,我們咬咬牙是可以接受的,有個屬於自己的家,倘若一個月需要還5萬,那麼我們肯定會放棄買房,雖然一線城市不可能人人都有能力買房,但是也至少要讓有能力的前30%買上吧?沂水這邊,很多公務員的孩子,最終留在了一線城市。公婆,岳父岳母,小兩口,六個錢包齊心合力買套房,聽著在北京買了房,其實沒多少錢,三家人湊了200萬,北京上海大部分房價就是400萬到600萬之間,即便是過了600萬,他們也沒有被胡潤統計在內,因為有貸款不算。言歸正傳。青島女騎,就是疫情時,我騎行山東,陪我騎行青島站的那位姑娘。她是重慶姑娘在青島。單身。做房產的。房產銷售,房產代理,二房東。在青島打拼了這麼多年,應該有了幾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我以前寫過,做多房產的年輕人,多是永漲派的信徒,從而槓桿會拉到極致,甚至首付都用信用卡,記得我寫過蟬禪參加房產投資培訓,屬於房產剛開始熱的年代,那個老師很有名,叫金手指還是啥?誇誇其談講了三天,最後一節課,跟大家講,前面講的都是廢話,接下來的才是乾貨,回去辦信用卡當首付,滿倉幹!真聽話的,都真發財了。因為,房產一直高歌猛進,蟬禪跟我認識的那個下午,給我講的故事是一天如何賺了100萬,怎麼賺的?他認識了做房產的大哥,就是牛哥,牛哥帶他買別墅,一人交20萬買兩套別墅,定上,不交首付,也不籤合同,只定上,這期間把銷售經理搞定,成為自己人,允許他們這樣拖著,等一年後,要清盤了,結果樓價上來了,結果就是賣一套賺一套,一分錢沒花白賺了一套別墅,蟬禪中海那套別墅就是這麼來的,當然,這應該是誇張的說法,應該是少花了百十萬。那真是一個瘋狂的時代。所以,房產大V,一直都是滿倉模式,一直都是高槓杆模式。而且,他們多是苦行僧。日常吃喝都很節約,把月供用EXCEL表來管理,我寫的剛買了2000萬大平層的房產大V,她的穿衣打扮完全不像這個身家,乃至我總懷疑她吹牛,處處節約。回到青島女騎。昨晚,因為她問我照片是不是嶗頂。因為這個,聊了幾句。我有輛摩托車讓她買去了,當時她是想自駕318,從賣給她摩托車後,我們幾乎沒聊天,突然一找我,我接著問了一句,318騎了沒?她說,沒,很焦慮。我問,為什麼?她說,十幾年的青春,白乾了。滿倉+槓桿做多房產,遭遇了悶頭一棍,總覺得只是短暫調整,沒想到越跌越厲害……我問,那怎麼弄?她說,沒事,房子賣了就好了。在房價出現拐點以前,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房產投資者與股市投資者的區別。房產投資者,不管什麼時候上車,都是贏家。而且,還有兩大特點:第一,自帶3倍槓桿。第二,持倉時間長,以年計。股市投資者也不是一無是處,我認為,股市投資者相比房產投資者多了一樣意識,那就是防守。不可能一直漲。總有跌的時候。但是,房產投資者認為,房產是例外。所以,當拐點來臨時。房產投資者普遍不止損,覺得只是臨時回撥,最終肯定還會高歌猛進,關鍵是,當帶著槓桿跌的時候,也是三倍的跌。六個錢包湊了200萬,買了一套600萬的房子。如今,這套600萬的房子價值400萬。等於資產歸0了。松行長也是做地產代理出身的,松行長認為,經濟不行的一個根源,就跟熊市對股民的打擊是一回事,資產縮水了,沒心情了,沒信心了。但是,松行長認為,這一切都是陣痛。為什麼?因為,那些沒被套的,慢慢成長起來了。他們會成為消費主力軍。總有後來者!有一年,我是公眾號打賞第9名,排名第一的是那個寫股票的神一般的男人,他總在文章裡勸大家不需要給他打賞,他的打賞收入應該是第2到第10的和,還要多。所以,他股票一年賺幾百萬,那都是小收入。在很早很早之前我就跟大家講過這個觀點,不管什麼平臺,不管什麼時代,股評永遠是第一梯隊,暢銷書裡,最熱的永遠都有股票類的,我怎麼認識的小黎飛刀?就是因為我們倆同一個編輯。部落格時代,最火的是王亞偉,當時牛哥跟我講,王亞偉就是中國的巴菲特,他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股價波動。還有個曇花一現的帶頭大哥777,貌似被禁言了還是抓起來了?例如,最近AI很火,大家都在用AI生成公眾號。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沒人去進軍這個領域?這個賽道才是永遠的第一關注。為什麼?因為,中國人最愛賭博。最近,我親身驗證了這個觀點,我用上夏那個號來做定投的覆盤賬號,今天特意開通了打賞功能,上午有1000人閱讀,有800多的打賞。這是什麼概念呢?我的懂懂日記,一天都沒有800塊錢。這就如同在澳門工作的服務員,總會收穫大額消費是一個道理,有人贏了錢就拿錢不當錢了,澳門的美女為什麼也不愁客源?有人輸了無所謂,總有人是贏家,贏家花錢不眨眼,有1萬的有5萬的,肯定要5萬的,什麼小范冰冰,來吧,要不,你把李冰冰也喊著一起。拿錢不當錢了!跟青島女騎也沒聊太多,只是再一次想起薛蠻子送李想的那段話,買個包,買個表,不至於使我們陷入困境,但是錯誤的投資會。任何投資,都應該先保證本金安全。這就如同我經常遇到指責我的,說我不懂交易,要麼就是幼兒園水平,我就在想,我大機率不是幼兒園水平,為什麼?我的定投模型,首先考慮的並不是收益率多少。而是考慮的,如何不虧。本金的絕對安全。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又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閃電來臨時,我肯定在場,這樣的水平,咋可能是幼兒園水平呢?防守才是我們的特長。進攻,那是副業。昨晚,幾個騎友聚餐,喊我。4點多就去了。打摜蛋。大家先聊了一個在健身群裡很活躍的哥們,那哥們動不動曬自己的持倉收益,當天賺了多少錢,給人的感覺天天都賺錢,玩的也多是熱點,機器人概念,晶片概念,我看最近玩的儲能題材。大家一致的觀點是,這哥們,不可能賺到太多錢。一切都是在吹牛逼。資料都未必是他的。評判的標準是什麼?他開的車,他穿的衣服,他日常的表現,吃什麼飯,喝什麼酒,跟什麼人玩……就是他外在表現的不像有錢人。有錢人,言談舉止是藏不住的,哪怕他再低調,終極有一個點,是藏不住的,例如過去總有人說,一個大老闆,就喜歡坐桑塔納,你覺得可能嗎?無論是從舒適度還是安全性,他都不可能坐桑塔納。這都是屌絲們杜撰的段子。一個有錢人,一定是閃閃發光的,有著與眾不同的輕盈感,他的整體狀態就不一樣,足夠鬆弛,這就如同看一個人打球水平如何,有些時候,能不能打的過,看他撿球的動作就知道他是什麼級別……席間,一個大哥聊到了健身房另外一位男士,說去的比較少,打扮的很時尚,說這個人老家是院東頭的,院東頭有個炒股的高手,人在青島,從幾萬元炒到了一兩個億,開著邁巴赫,他經常問他要股票,從而健身房也有幾個人問這個人要股票。這個事呢,在聽的過程中,我也打個問號。為什麼?我沒有一個億。我持倉只有1000萬。但是,倘若有身邊人問我,買點什麼?我的回答一定是,不要碰。500萬存款以下,不理財!還有一點,理論上,任何一支業績正常的股票都能賺錢,推薦股票這件事,本身就不靠譜,因為這裡面會涉及到買點、賣點,並且市場是千變萬化的,戰術是需要隨時調整的,不可能就那麼推薦個股票過來,那是不負責的。若真有這個量級。他絕對不這麼做的。因為,投資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哪怕只是買一萬元玩玩。也需要舉輕若重,把1萬元當1000萬去對待。絕對不能說因為是1萬元就可以很盲目的對待,投資這個東西,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甩手掌櫃是不現實的。倘若真有這麼一個人,並且願意見我。首先,我會購買他的時間。例如,給準備兩瓶茅臺酒,聊20分鐘。其次,我不會讓他推薦股票給我,我會讓他分享一下他的交易邏輯是什麼?他的交易成長路程是什麼?走過什麼彎路,吃過什麼虧?是怎麼一步一步進化的?我從他的交易邏輯以及心得中,去尋找值得我成長的點。我們是成年人。當年胡老師說過一句話,成年人是教不壞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咋可能無腦信任一個人呢?只會有選擇性的去相信。例如,我跟牛哥、松行長、青州老師他們在一起交流,我們都是隻交流自己的模型,誰也不會試圖去說服對方,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各有各的邏輯,即便是如我們交流的這麼頻繁的朋友,我們彼此也不會抄作業,但是會各有啟發。也不需要誰為誰負責,例如我跟著你買了什麼,虧了,賠了多少錢,都怪你……那不會!我們是成年人!進化最快的方式是碰撞,碰撞最快的方式是見面,同是一輩子,厚度有千百倍的差距,根源就是碰撞的頻率、進化的速度,像我爹這樣的人,幾乎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個能說倆人約著去小酒館喝個酒聊聊人生的朋友,怎麼進化?所以,我爹我娘,30年以前怎麼想的,現在還怎麼想。見朋友,碰撞,進化,搞錢,再認識新朋友,再進化,再搞錢,週而復始!(正文完,本文由AI生成,AI引導未來,有關寫作,有關AI,有興趣探討的朋友,可加懂懂私人微信:2361456)下面是乞討資訊:我,想成為一名純粹的寫手。純粹到什麼地步?靠純手藝吃上飯!不軟文,不帶貨,不培訓。那麼,只能文章有償閱讀。年費,200元。單篇,1元。自覺付費。(直接在文末打賞即可)不監督,不讚美,不譴責,如公交車投幣。那,怎麼知道年費什麼時候到期?您,估摸一個時間就行。甚至,兩三年,付那麼一次就行。意思意思就行。感恩,所有衣食父母!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