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遺憾,周海媚最終證實還是已經離開人世。斯人已逝,香魂杳杳。不過,還是有幾件事讓我覺得不安。
一是在官方宣告死訊之後不久,網上就傳出病歷照片。這不是第一次發生,為什麼?幾個月前,網紅孫笑川在早點攤不慎跌倒燙傷,他在華西醫科大學的病歷同樣完整地出現在網上。孫笑川是抽象流的小網紅,周海媚是影視界明星,他們在隱私曝光這一點的遭遇上沒有任何區別。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說今天的醫院已經徹底放棄了保護病患隱私的義務?就沒有人能夠逃脫病歷曝光的命運?如果醫院變得不可信任,那麼損害的將是全民的健康,因為人們會盡可能不要去醫院,去醫院也儘量不用真實姓名寫病例,否則第二天很可能周圍的親友同事鄰居對自己的病情已經一清二楚。這是醫院的初衷嗎?
不只是源頭有管理和懲戒上的問題,病歷圖片如何得以傳播?如何得到流量分配?都有哪些人在利益鏈條上?當然,如果連肇事者都始終沒有得到追查,提出這些問題就顯得太過遙遠,因為所有人都可以一臉無辜,他們即便為惡,也只是平庸的惡。
二是周海媚的噩耗不是第一天傳出,最早傳出訊息之後,很快迎來了一波網路闢謠,首個發帖的人也很快刪除了貼文。現在回過頭去看,首貼真是造謠嗎?在尚未釋出官方訊息確認之前,私自貿然宣佈任何人的死訊是一件不道德,不禮貌的事情,這一點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和保持緘默,呼籲等待官方訊息相比,主動闢謠是不是走得略微遠了一些?遠到站在了謊言的家門口?
人有沒有死亡這是一個事實。宣佈一個人沒死,宣佈一個和傳言完全相反的事實,是否需要事先做查證?是否需要先確定事實?我不清楚,也許在今天的網路上已經不再需要那麼麻煩。那麼我就會認為,在類似的事件之中,造謠和闢謠之間區別不大。造謠是在網上製造一條新聞,和事實未必相關。闢謠同樣是在網上製造一條新聞,和追求事實同樣沒多少關係—都是人為製造新聞,賺取流量。
那究竟有沒有所謂對人的尊重呢?反正從上述兩件事情裡,我沒有看出來一丁點,就看見一群禿鷲在空中盤旋。
最後,周海媚對於我而言屬於遙遠的過去。聽聞她的噩耗,我只是略微難過,卻並不悲傷。但是昨天晚間的時候,有一件事突然觸動了我。那是一段影片,內容是一雙中年男人的手,開啟一臺古老的卡帶式錄音機艙門,塞進一盒錄音帶,再“咔嗒”一聲按下播放鍵。熟悉的旋律響起,張學友的《吻別》。
我看過那個MV,在我的VCD機上,在卡拉OK螢幕上,張學友穿著紅色夾克在小巷狂奔,周海媚一襲金色短裙,白色圍巾飄飄,長髮盤起,修長的脖頸上一雙耳環搖搖晃晃。張學友在MV裡吻了周海媚的耳垂,這是我當年印象最深也最為憤怒的地方。
看著那臺在夜色裡幽幽發光的卡式錄音機,看著磁帶在艙內旋轉,聽著《吻別》的舊日旋律,我突然感到某種巨大的失去襲來,時光瘋狂流逝,拖曳著周圍的空氣都被抽走,變成一片純粹的真空,只剩下銳利的嘯叫聲不停在耳膜上回蕩。
願她安息,安息在那條永遠跑不到盡頭的小巷,安息在她人生中最美的時刻裡。
標題:《無處可逃》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2
Prompt:techno shadow noir, minimalist photograph, –ar 16:9 –V5.2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拳擊手》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5.2
南派三叔專區

阿π,一張《誰的羽絨服破了》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