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年了,也該清點一下自己的錢袋子了。
來看最新資料:
2024年,人民幣存款又增加了17.99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4.26萬億元。
大家還在瘋狂存錢啊!
另一組資料:
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國居民存款總額為151.25萬億元。
什麼概念?
如果按14億人口來平均,每個人的存款就達到了10.8萬元。
人均存款已經突破10萬元了!
如果按一個三口之家計算,平均每個家庭存款超過30萬元。
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把錢放在銀行,每年都縮水確實不是最佳方案。
但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本金安全是第一,追求收益只能排第二。
那收入呢?
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31省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天津、廣東、福建、山東高於平均水平。

看,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8.5萬元,平均到每個月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7000。
浙江GDP全國第四,居民收入排第三。
江蘇GDP全國第二,居民收入排第四。
廣東GDP全國第一,居民收入排第六。
山東GDP全國第三,居民收入排第八。
果然,經濟大省居民收入也高。
這麼看,大家好像還挺有錢的!
但,真實體感如何呢?
我們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跟前兩年相比,整體增速在下降。

消費發動機一線城市,反而拖了全國後腿。
消費能力最強的北京和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都出現了兩位數的下跌。
再看太古公司在北上廣的高階商業,營業額幾乎都明顯下降。
1月到7月,內地奢侈品銷售額大跌10%。
就連女生最愛的化妝品都捨不得買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150萬億的存款還帶不動消費?
只講存款不講負債就是耍流氓。
央媽釋出的報告顯示,我們的宏觀槓桿率從2023年末的296.5%上升到2024年三季度末的298.1%。
宏觀槓桿率主要是三大部分組成,一是政府部門,二是企業部門,三是居民部門。
關鍵是,企業部門槓桿率最高,居民部門次之。
企業和個人的負債高,加上過去幾年對不確定性和風險的認知發生了很大發化,企業減少投資、居民減少消費。
而且我們的家庭資產裡,房子往往佔了大頭,房價往下走,自然影響到我們的財富。
現在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市場上的錢不流動,交易不活躍,在空轉,大家都去存錢,那基本社會上的經濟活動就是停滯的。
不知道這幾個月你有沒有感受到,各地鋪天蓋地的大補貼。
2025開年新一輪的國補已經下來了。
比如手機、平板、智慧手錶手環,售價不超過6000,可享不超過500的補貼;
再比如2級及以上能效或水效標準的12類家電產品,可享不超過2000的補貼;
……
力度更大,範圍更廣!
除了消費補貼,最近各地又開始恢復專案投資了。
尤其是新基建和產業專案的申報。
不管是基建全面鋪開,還是各地補貼大幅增加,都是為了讓整個內迴圈體系活躍起來。
不過“人均”這個詞很有意思,大家只需當個參考。
再看一組資料,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
年收入為34707元,月收入約為2892元。
低收入組的年收入為9542元(月收入約為795元),而高收入組的年收入為98809元(月收入約為8234元)。
同時,稅務局也披露了一組資料:
在申報個稅收入的2.2億中國人(有大量人不申報),超過7成的人,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也就是說,有超過70%的人月收入不到5000元。
這些資料已經足夠清楚了,我就不展開說了。
要想解決內需不足的問題,必須得想辦法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或者幫他們節約開支!
最近的“就業優先指導意見”,其中有一條就明確提出: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這不,央行也放了大招,透過再貸款工具批了1000億元。
主要就是投向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
為啥這麼做?
畢竟穩住了民營企業,也就穩住了80%人的工作。
最近漲工資的新聞也多起來了。
國家人社部資料顯示,湖南、吉林、雲南等地都上調了最低基本工資標準,漲幅都很明顯。
比如,湖南省最低一檔從1550元,上調到1700元,漲幅達到9.7%。
吉林省最高一檔從1880元,上調到2120元,漲幅高達12.8%。
另外,多個省份和城市釋出的最新企業工資指導線,也都有明顯提高。
前段時間中央財辦副主任明確提出:
1、有效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2、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
3、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增加收入、促進就業、完善福利,都是大家一直期待的!
還有生育補貼,目前也在討論中,預計今年上半年會落地。
現在不但要增加收入,還要讓未來的保障能持續!
再說債務,從某種程度上它不會消失,只能稀釋和轉移。
上面增加債務,把一部分地方政府、企業、居民的債務給背起來!
我們也看到了近期的一些政策和訊號。
比如,財政和央行的發力,地方債的置換等等。
說明上面已經在高度關注這些問題了。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我們正處在增速放緩的階段。
一方面是人口紅利在變化。
統計局最新資料,2024年末全國人口14082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9萬人。
另一方面是城鎮化率在變化。
截至2024年末,全國城鎮化率為67%。
通常當城鎮化率超過60%,城市化的增長速度就會放慢。
只要放緩大方向沒變,市場利率下行的趨勢就不會改變。
考慮到一季度是2025年發力的關鍵階段,降準的呼聲很高。
什麼是降準?
比如你在銀行存1萬,理論上銀行多了1萬可以拿去放貸賺高息,但又擔心你取現,不可能全部放出去,所以就從1萬里拿出一部分到指定賬戶。
拿出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統一由央行規定。
而降準就是把存款準備金率降一降,拿出到指定賬戶的更少,這樣銀行可以使用的資金就更多。
可別小看這一點下調,它會在市場上釋放出近千億的長期資金。
所以,降準能帶來更多的流動資金。
除了降準,降息也會一輪接著一輪。
總之今年的重點,就是繼續把錢“趕”出來!
請再多一些耐心,相信冬天不會很長!
如果想要諮詢全球化資產配置,請新增助理微信(lang202501)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