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4中國翡翠產業發展白皮書
來源: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作者:朱末
繼翡翠、玉石之後,水晶正成為新的財富密碼。
黃水晶聚財、白水晶淨化、粉水晶招桃花、綠幽靈提高事業運……作為“現代玄學”和“情緒治癒”的重要載體,水晶這種曾經相對小眾的寶石,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股熱潮,水晶手鍊、項鍊等飾品層出不窮,甚至水晶球和水晶金字塔等裝飾品也是供不應求。
在“療愈經濟”盛行的當下,水晶本身的配飾屬性和消費者需要的正向心理暗示,讓水晶擁有了爆款潛質。在社交平臺上,關於水晶的話題不斷升溫,僅在小紅書平臺,相關話題瀏覽量就超出了22億次,水晶與“轉運”“磁場”等關鍵詞緊密繫結,具有神秘力量的水晶,讓年輕人順勢將“五行缺金”“八字喜水”的消費心理投射到水晶上。
輻射效應還在繼續。擁有“世界水晶之都”之稱的江蘇東海縣,成了最大贏家,據東海縣披露資料顯示,整個縣擁有水晶加工企業3000多家,2024年,東海縣水晶交易額達到460億元,每年狂銷3000萬件。
值得一提的是,東海水晶還被老外“愛的痴狂”,2024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高達50億元。TikTok上關於水晶的話題累計播放量高達百億,隨便一條影片就能引發百萬點贊,東海縣也由此逆襲成為世界水晶的重要集散地。
然而,當一個市場開始交織著玄學、市場供需以及消費心理等多股力量時,商品的價格便失去了天花板,各類亂象也就由此滋生了。
當下的水晶市場充斥著各種“科技與狠活”,不少商家在宣傳頁面中標榜產品為天然水晶,實為利用染色、酸洗、拼接等造假手段偽造而成,存在嚴重的造假證、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等問題,牟取暴利;水晶價格越來越貴,部分水晶克重單價媲美黃金,利潤畸高;整個水晶行業缺少行業標準體系及嚴格的市場監管保障,消費者維權難。
當下的水晶市場,已經到了“激濁揚清”的轉折點。
01
從小配角到大主角
水晶為何一夜爆火
事實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水晶都是邊緣化的存在。
與金銀等貴金屬和鑽石相比,水晶本質上是一種石英結晶體,在礦物學上屬於石英族,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矽。所以,從物理構成上看,水晶與其他貴寶石之間有著客觀差距,比如鑽石在耐磨性和耐久性方面遠超水晶,折射率也比水晶更強,在光澤和閃耀度上更具吸引力。
而且,鑽石等貴寶石長期以來都定位在高階珠寶上,它們在投資、收藏及婚嫁等用途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反觀水晶,長期以來就習慣性被定位在“中低端”的位置,價格也相對低廉,且水晶的資源相對豐富,幾乎全世界只要有寶石產出的國家中,就會有水晶礦。
然而,雖然風頭比不過其他珠寶,但水晶卻是“玄學”領域裡的重要元素。遠一點的比如西方的占星術,就需要用一個水晶球;在中國,春秋時期已經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
玄學上認為,水晶具有強大的能量,可以轉運、辟邪、求財、祈福。不同顏色的水晶還有不同的寓意,流行的說法有黃水晶招財、粉水晶招桃花、白水晶淨化等,“高階玩家”還會根據自己五行缺什麼來確定戴什麼水晶,比如五行缺木要戴綠色水晶,缺土則要搭配黃水晶。

▲劇照《有風的地方》
開啟社交媒體,“水晶+玄學”的討論比比皆是。為了讓水晶保持積極的“高頻能量”,一些水晶愛好者會帶水晶曬月光“消磁”、用鼠尾草煙燻“淨化”,除了水晶手串、項鍊等飾品,一批五花八門的水晶製品如水晶球、水晶洞、水晶金字塔也各有各的作用。
再加上如今“療愈經濟”和“悅己消費”的流行,不管是傳統寺廟的精神寄託,還是Deepseek賽博算命等新型玄學,水晶的流行正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喜好。
除了帶有玄學色彩,水晶本身超高的顏值,也是年輕人“上頭”的重要原因。相比金飾、翡翠等傳統首飾,水晶顏色豐富,透過不同的配件進行混搭,又時尚又百搭。
明星的助推,又給水晶的熱度加了把火,眾多明星開啟直播帶貨後,水晶的銷量不斷攀至新高。其中,藝人徐藝洋僅一場直播,銷售額就達到了100萬-250萬,銷量最好的粉水晶手鍊累計賣出1000-2500條;伊能靜帶貨的6999元的水晶陣,單款直播銷售額達266萬元;於正帶貨5萬8的水晶吊墜,專場直播銷售額超過500萬元。

種種因素共同作用,水晶得以風靡開來,有需求就有供給,水晶市場迅速蓬勃起來。
02
假貨氾濫亂象重重
處處是坑防不勝防
無論是網紅明星的加持,還是高利潤的驅使,都使得水晶成為一門炙手可熱的生意。然而,當各路玩家紛紛湧入水晶市場,其“狂熱”的背後卻是造假頻發,想要買到“貨真價實”的水晶,並不容易。
水晶有上百個細分品種,根據品種稀缺度不同,價格也不同。目前,超七、極光23、聚寶盆、綠幽靈等品種因為具有稀缺性,加上寓意討喜,位於水晶鄙視鏈的最高層;石榴石、月光石、海藍寶位於第二梯隊;其餘的黑曜石、白水晶、粉水晶、紫水晶產量大、價格低,在最低層。

需要注意的是,和翡翠玉石類似,水晶也是非標品,所以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根據品種的稀缺性和品質的不同,水晶幾乎是“一貨一價”。正常售賣水晶的毛利率基本在20%-30%,但若以次充好,毛利率達到70%以上也毫不誇張,說白了,水晶定價全憑商家良心,消費者很容易被高溢價收割。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水晶”為關鍵詞進行搜尋,相關投訴超過5000條。綜合消費者的反饋來看,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用低質、低價的水晶冒充高品質水晶進行銷售,由於水晶製品高度依賴專業鑑別,這種專業壁壘使商家可以明目張膽地將低端產品包裝成高階天然水晶。

常見的套路是,主播在直播間宣稱產品為“高品純天然水晶”,並以“獨家設計、限量定製”為噱頭吸引購買。不但如此,幾乎所有的賣家在售賣水晶時,都會強調“招財”“轉運”“防小人”的不同功能,在反覆的話術洗腦下,消費者會認為這時候購買的不僅是飾品,更是自己的願望和期許。
這樣的心態下,水晶的價格自然水漲船高。水晶直播間通常有兩類價格,一類是200元左右的客單價,以水晶散珠為主;另一類則是成千上萬的“高貨”,即主播口中的高質量水晶,主要賣給“懂貨”的人。
高價水晶的直播間風格,主要靠主播現場“破價”,當品牌方報出一款水晶首飾線下賣7999元時,主播負責為直播間的使用者談判,透過主播跟品牌方數個回合的拉鋸戰後,最終以2999元的“超低價”出售,刺激螢幕前的使用者購買。
然而,當消費者以幾千上萬元的價格購入後,卻發現得到的其實是後期加工的仿製次品水晶。目前水晶市場上的造價手段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商家選擇用特製玻璃或廉價礦石冒充天然水晶,比如成本不足真貨5%的玻璃假髮晶,經過包裝一番後就能以假亂真;也有商家乾脆對劣質水晶進行“整容”,比如用放射線改色、化學藥水泡洗後灌膠填補裂縫,讓次品煥然一新,真假產品之間的定價可以相差20倍。

至於鑑定證書,更是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什麼規格型別的都能造出來,完全照搬國檢網站的假冒網頁,專門為A貨出具檢定證書。

如此環環相扣的套路,簡直叫人防不勝防。
03
缺乏監管維權無門
水晶行業的下半場
讓消費者更為寒心的是,後續的維權十分困難。
由於水晶鑑定成本高昂,消費者難以承受,加上水晶行業缺乏明確細緻的質量標準和鑑定規範,導致監管部門執法時常常無法可依。
最重要的是,由於水晶多在線上平臺銷售,無良商家大可以頻繁更換店鋪、“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監管力量難以全面覆蓋,讓不法商家更為肆無忌憚,最後,賠了錢包有折兵的,只有消費者而已。
還有些精明的商家,則避開明面上的造假,轉而大肆利用“玄學”營銷,做起了定製水晶生意。這類商家會根據客戶的生肖、八字、命盤和近期心願煩惱等進行定製,分初階、中階和高階,會從五行、風水、中醫等多種角度定製最合適的水晶飾品,溢價空間更大,風險卻變小了。

發展到現在,國內水晶的生意已經卷成紅海。企查查資料顯示,國內現存水晶相關企業4.26萬家,其中,水晶相關企業多歸屬於批發和零售業,佔比74.01%。
透過如此驚人的資料,可以看出加入水晶創業潮的人不在少數。“00後拿1萬塊勇闖水晶行業”“東海水晶市場採購Vlog”“挑戰在家開水晶工作室”等都是社交媒體上的常見內容。

甚至在水晶主市場外,還衍生出瞭如水晶直播培訓、水晶療愈師證培訓等專案,僅需1500元,就能成為一名“專業人士”。
而當入局者越來越多,市場的快速擴張又導致了貨源的緊張,價格體系被嚴重扭曲,假貨越來越多,形成惡性迴圈,對真正以水晶生意為主的商家來說,生意越來越難做是普遍體感。
作為全球最大的水晶集散交易中心,連雲港東海縣的壓力正在與日俱增。東海水晶起家是依靠著一條綿延1500公里的礦脈帶,但自2001年起,隨著礦石資源的保護與管控措施的升級,當地早已不再進行水晶開採,東海人只能走出國門尋找原始,換句話說,東海水晶不論產量還是種類,均無法滿足需求。
而現下的水晶市場,已經開始面臨原材料稀缺性問題,雖然非洲、尚比亞等一些國家允許開採水晶,但已有不少地方開始禁止開採,供應量只會越來越少,價格就會越來越貴。

自今年以來,有些品種短短幾個月內價格就翻了數倍,中高階水晶普遍漲價了50%左右,並不利於行業的長期發展,未來水晶市場危與機並存。
再退一步說,其實目前並沒有可靠的科學實驗或醫學研究能夠證明水晶對人體健康、情緒或能量場有直接作用,雖然水晶確實存在一些物理特性,比如壓電效應、熱電效應,但這些效應需在機械壓力(壓電效應)、溫度變化(熱電效應)的特定條件下才能被觀測到,且與人體無關。
所以,商家宣傳的“能量”更多是源於人類文化賦予的象徵意義或商業包裝,只有消費者先回歸理性,水晶價格才能迴歸到應有的價格基準線。
試想,如果水晶能招財,那東海擁有大量水晶的商家早就走上人生巔峰了。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