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輕奢珠寶的年輕人,把這漂亮石頭當平替

▣公號:新週刊 (ID:new-weekly) 作者 | 阿瑞,編輯 | DR
無人在意的角落,國內品牌金價已經從一年前的600元/克漲到現在的800元/克以上了。
以鑽石、仿水晶為主的輕奢珠寶賣不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年輕人轉而愛上黃金,原本圖的就是它既能保值,還能招財的“功能”。
如今眼看著黃金要買不起了,年輕人在尋找平替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竟捧紅了更具價效比的水晶玄學。有網友表示:“玩黃金,錢一下子就沒了;玩水晶,同樣的錢可以買好多。”
不算稀缺的水晶,價格向來親民。何況,“黃水晶聚財、白水晶淨化、粉水晶招桃花、綠幽靈提高事業運……”沒有年輕人能拒絕玄學的祝福。
新年是一年中最講究意頭的時候,年輕人更難以拒絕玄學buff。(圖/《去有風的地方》)
航海加電商資料顯示,2024年水晶手鍊/手串以佔據水晶市場36.06%的地位,貢獻了8.5億—9億元的銷售額,同比暴漲319.84%。當然,這還要歸功於2024年下半年,伊能靜、於正、董潔、徐藝洋等明星紛紛開啟水晶直播帶貨,讓水晶的熱度和價格水漲船高。
不過,許多年輕人相信玄學,卻不盲目消費,作為“黃金平替”,選擇水晶的原因主要還是出於實用主義。只要稍微做做功課,那些溢價太高的水晶,還真不一定能收割得了他們。
1
水晶玄學,兩代人都無法拒絕
水晶的爆紅,何嘗不是一種炒冷飯。
00後女生小孟表示,小時候,她和媽媽去上海旅遊,導遊把她們帶到了一個水晶展上,琳琅滿目的產品讓她對水晶心生嚮往。
東海縣水晶產業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水晶收藏與選購》作者吳清峰“證實”了這個說法。吳清峰於2009年入行,曾在一家水晶博物館任職,也做過十多年的水晶採購。他告訴《新週刊》:“以前電商不流行的時候,業內主要透過各種展會和景區實體店進行銷售。”
老劇裡也有水晶玄學。(圖/《愛·回家》)
“小時候我媽給我買了一個紫水晶蘋果,就擺在家裡,寓意大概是招財或者平安之類的。”00後男生David回憶道。
上一代人相信的玄學,終於被這一代人繼承了。巨量算數近日的統計顯示,18—23歲年齡段的人群對水晶的偏好度顯著高於其他年齡段,其次是24—30歲的人群。
小孟上大學後,有了更多的消費自由,便開始買水晶飾品。她平時關注星座,時不時會在網上刷到水逆注意事項,其中總有佩戴各種水晶對抗水逆的推薦。“(水晶)價格一般在百元左右,也不算貴,我就陸陸續續買了很多。”目前,她在這方面累計花了七八千元。
在入坑的路上,小孟還看了不少和八字、脈輪有關的內容。最初,她會嚴格遵守商家宣傳的規則,“比如學習時要佩戴紫水晶,出去玩要戴粉水晶”。她和朋友都感覺,“好像確實有點用”——朋友戴著粉水晶,被人搭訕了;水逆期戴著海藍寶,小孟在課上被突然叫起來回答問題,沒有像往常那樣怯場,演講也特別順利。
關於水晶的“功效”,存在不同的理論。(圖/《愛情公寓》)
95後女孩Chloe於2023年夏開始工作,當時很不適應職場。聽說雍和宮求事業很靈,她便想著去散散心,順便請了一條紫水晶配黃水晶的手串,結果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好運。此後,她保持每個季度去一次的頻率,每次都要在宮裡買新的水晶手串。
雍和宮的手串定價在二百元至千元間不等,近幾年頗受年輕人青睞。Chloe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流程,每次過完安檢首先直奔法物流通處買手串,接著檢票進宮,領香火、許願上香、為手串開光。
在她看來,這套固定流程買的不光是水晶,也是在堅持 一種信念。Chloe表示:“我就是相信雍和宮出品的水晶手串(能帶來好運)。如果只想買飾品,不會特別挑材質。”
值得一提的是,與水晶有關的玄學,還經歷著“出口再進口”。2024年,“水晶之都”東海縣水晶交易額近460億元,其中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50億元。
一名TikTok主播在跨境貿易公司工作,向外國人出售水晶製品。“在國外,水晶球、水晶塔、水晶雕刻件很受歡迎,很多外國人對水晶的能量深信不疑。國內還是水晶手鍊佔主流市場。”
玄學是全世界年輕人的共同語言。(圖/《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吳清峰表示:“水晶的各種功效學說有點像花語。近些年,西方的流行文化正在與中國的風水、中醫文化不斷融合,如今在以小紅書為代表的平臺上可以看到,五行說和脈輪說幾乎是平分秋色的。”
這些“信則靈”的理論,給足了年輕人情緒價值。但,相信和期待本身可以成為一種療愈,也可以成為割韭菜的利器。
2
溢價嚴重的水晶,
到底值多少錢 
“不能把它當作一門生意,應該當作一種祝福來分享,要有敬畏感。”在一條點贊上萬的影片中,伊能靜展示了“養水晶”的方式,諸如用碎石消磁、用鼠尾草淨化、曬月光充能,等等,儀式感十足。
新榜相關資料顯示,2024年11月初,伊能靜直播帶貨6999元的豪華水晶陣,銷量為381件,銷售額達到了266萬元。於正聯合商家進行的水晶專場直播,多款產品售價上萬元,預估總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明星徐藝洋帶貨的水晶手串,價格也在千元以上。
明碼標價的美好祝福,實實在在地炒熱了水晶生意。
不同品種的水晶稀缺性不同,價格差異極大。(圖/小紅書截圖)
吳清峰表示,2024年,水晶不少熱門品種的價格已經翻了2—3倍,且勢頭還在持續。“水晶有上百個細分品種,整體價格都在上漲。比如稀缺的超七,過去我們拿貨一兩百元/克,現在最高都炒到6000元/克了。產量最大的白水晶價格也翻倍了。”
瓜瓜從事半成品團購生意,她的客戶大都是手工愛好者,偏好中低價位。她說,那些價效比較高的珠子越來越搶手,如果不是第一時間找廠家預訂,很可能就被別人打包買走了。
在批發市場上,原本十幾塊錢就能買到一條品質不錯的巴西或烏拉圭紫水晶手串,“現在同品質的都得20—30元/條”。2024年上半年,瑕疵款每條只要三五元,年末她上新了一款差不多的,已經漲價到10多元了。
產量大的水晶品種以串計價,稀缺品種以克計價。(圖/小紅書截圖)
誠然,一些高品質的水晶本就價值不菲,但明星帶貨的水晶動輒幾千元,難免令人懷疑其品質是否值這個價。有網友清醒地指出:“明星扎堆賣任何產品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利潤高。”
網友的清醒發言。(圖/小紅書截圖)
和翡翠玉石類似,水晶也是非標品,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吳清峰介紹,根據品種的稀缺性和品質的不同,水晶幾乎是“一貨一價”。正常售賣水晶的毛利率在20%—30%,但若以次充好,毛利率達到70%以上毫不誇張。
說白了,水晶定價,全憑商家良心。缺乏鑑賞知識的小白,很容易被高溢價收割。
小孟偶然會刷到一些聲稱“清倉甩賣”的水晶商家直播間,也試著買過幾條,但質量是肉眼可見的差,“我基本都扔了”。有些產品甚至是塑膠合成的,珠子中間有很明顯的合模線。
一些商家甚至用塑膠冒充水晶。(圖/小孟提供)
嚴格來說,水晶本是自然生成的礦物晶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但吳清峰表示,高階和低端水晶的價格本就差別極大,加上不少透明材質的東西都被冠以水晶名號魚目混珠,導致概念不清晰,也給造假帶來了一定空間。
“一些商家會拿玻璃、人造水晶等等冒充天然水晶。還有的雖然是真水晶,但本身品質不高,某些商家就透過染色等方式改善其外觀。” 吳清峰說。
吳清峰坦言,很多人願意為水晶的玄學概念額外付費,但他建議消費者多瞭解水晶的品質、觀賞性與價格的關係,貨比三家。“畢竟如果買一束玫瑰花之後得到了愛情,我們也不能完全歸功於玫瑰花,把它賣到五千元一朵。這是有過高溢價的。”
3
“無品牌”的水晶,
務實的消費者
“招不招財不知道,反正我的錢是花出去了。”
作為漢服愛好者,夭夭平時會團購水晶半成品,自己製作適合搭配漢服的飾品。“團購更便宜,一條水晶手串的批發價也就幾塊錢。” 夭夭表示,將不同的水晶手串拆分重組,DIY成喜歡的樣式,不但可以解壓,而且做多了還能在二手平臺轉手。“我一般加價50%,很多(手串)都以9.9元的價格賣掉了。”
普通品質的水晶手串並不貴。(圖/電商平臺截圖)
如果拋開玄學和明星的濾鏡,其實天然水晶的價格大多對普通人十分友好。其因收藏門檻較低,被譽為“平民寶石”。
業內流傳著一句話:“珠寶玉石無品牌。”意即懂行的人只為寶石、玉石的品質本身買單,而不會為品牌溢價買單。“好比買黃金,你不用糾結品牌,你就問(商家)是不是真金,是999金還是18K金,這才是最有價效比的一種購買方式。”吳清峰說。
在有一百萬人口的江蘇東海縣,約有30萬人從事水晶行業。“這行非常側重導購服務,買家有‘四怕’,怕買假、怕買貴、怕買差、怕買錯。很多時候,買水晶像求醫問診,需要和老闆交流,瞭解自己適合佩戴什麼水晶。一個人能服務的物件有限,因此水晶行業以個體戶居多。”
對創業者而言,水晶行業也沒有明顯的壁壘。企查查資料顯示,國內現存水晶相關企業4.26萬家,從註冊資本來看,水晶相關企業多為輕量級,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100萬元—200萬元的企業分別佔比48.10%和33.91%。
隨著熱度攀升,網際網路上,不少個體創業者湧入水晶賽道。有人花費幾千元到批發市場囤貨,卻困於商品同質化,難以出售;有人將特色進行到底,結合玄學理論為客戶定製水晶飾品,倒能實現較高的客單價。
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很務實的。航海加資料顯示,2024年,100元以下價格帶的水晶手鍊最受歡迎,銷量佔比超過80%。
水晶的受眾也很廣泛。(圖/《法證先鋒》)
小孟也為是否遵守水晶的佩戴規則糾結過一陣。“想到有的理論說某種水晶會克我,就好像被剝奪了佩戴自由。”後來,她和一位懂八字命理的朋友交流過後,終於放下了執念。“人們每天接觸的物品很多,裡面說不定也有克自己的屬性,但他們仍能安然無恙。”
現在,小孟買水晶,純粹是為了顏值。“銀會氧化,鐵會生鏽,天然水晶佩戴幾年還是和以前一樣,所以我覺得消費水晶飾品的價效比還挺高的。”
歸根結底,既然大部分普通品質的水晶足夠便宜,那也沒必要追求保值升值。只要能做到一分價錢一分貨,買些漂亮石頭又何妨。
(除吳清峰外,文中其餘受訪者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一條水晶吊墜售價5萬8,為何明星、MCN扎堆賣起了水晶?.新榜,2024-12-09.
校對:遇見;運營:小野;排版:方糕,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週刊》。《新週刊》創刊於1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週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誌到新媒體,《新週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週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