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綜合自網路,謝謝。
歐洲的半導體目標似乎遙不可及
根據歐洲審計院(ECA)的最新報告,歐盟到2030年實現佔據全球微晶片市場20%份額的目標的可能性很小。
儘管歐盟於 2022 年透過的《晶片法案》雄心勃勃,但該地區目前的發展軌跡遠遠沒有達到其既定目標。
儘管《歐盟晶片法案》促進了半導體行業的活動,但它不太可能導致歐盟全球市場地位發生重大轉變。2022年,歐洲在全球微芯片價值中的份額為9.8%,預計到2030年將僅達到11.7%,遠低於20%的目標。
歐盟委員會在實施其戰略方面取得了合理進展,但審計人員發現,其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差距。
“歐盟迫切需要對其微晶片行業戰略進行現實檢驗,”負責此次審計的歐洲審計院成員安妮米·圖爾特布姆(Annemie Turtelboom)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地緣政治競爭激烈,我們目前遠遠沒有達到實現目標所需的速度。20%的目標本質上是一個願景——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到2030年將產能翻兩番,但以我們目前的進展速度,我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歐洲需要參與競爭——歐盟委員會應該重新評估其長期戰略,以適應實際情況。”
儘管《晶片法案》到2030年的總資金估計為860億歐元,但只有45億歐元(約佔5%)由歐盟委員會管理。其餘資金預計將來自成員國和私營部門。而且,正如審計員指出的那樣,全球頂級製造商僅在2020年至2023年的三年內就預算了4050億歐元的投資,這幾乎是《晶片法案》十年總預算的五倍。
報告稱,除了資金之外,歐盟半導體行業還面臨一系列外部挑戰,其中包括依賴進口原材料、能源價格高昂、環境問題、地緣政治不穩定以及熟練勞動力短缺。
審計人員強調的另一個擔憂是,歐洲半導體行業由少數大型企業主導,這意味著單個專案的延遲、取消或失敗可能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儘管《晶片法案》刺激了晶片製造能力的一定增長,但 ECA 得出的結論是,“該法案極不可能大幅提高歐盟在微晶片市場的份額,或達到佔全球產量 20% 的目標”。
ECA建議委員會立即重新評估《晶片法案》,並與成員國和業界密切合作,確定其目標在當前資源、全球競爭和挑戰下是否仍然切合實際。並引入定期監測系統,以便及早發現並解決障礙。
與此同時,委員會應著手製定新的半導體戰略,借鑑以往經驗,設定清晰、可實現且有時限的目標。該未來戰略應包含適當的資助措施,必要時考慮法律調整,並確保在歐盟層面更好地協調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競爭。
歐盟如何在半導體領域採取一致行動
歐盟正在為特朗普時代制定《晶片法案2.0》。歐洲人應該向日本學習,將“戰略不可或缺性”作為其新工業方案的基礎。
四月中旬,唐納德·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用大寫字母大肆抨擊電子產品。“在即將啟動的國家安全關稅調查中,我們將關注半導體和整個電子產品供應鏈,”他高喊道。此前,他本月早些時候將晶片排除在了10%的進口關稅上調範圍之外。拜登時代的《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開啟了這位新總統旨在透過其“更完善的晶片法案”和潛在關稅來加速的程序:推動美國國內半導體產業與中國競爭。儘管如果他繼續加徵關稅,供應鏈中斷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與此同時,在歐洲,歐盟審計法院警告稱,歐盟2023年《晶片法案》中設定的目標,即到2030年將歐盟在全球半導體供應中的份額翻一番,從2020年的10%增至20%,這“本質上只是一種奢望”。行業組織也批評該法案過於繁瑣。這些組織還認為,該法案過於側重製造業,從而忽視了供應鏈上的其他型別企業。
如今,歐盟正在籌劃一項適應特朗普時代的新《晶片法案》。為此,歐盟必須專注於自身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例如,荷蘭公司阿斯麥(ASML)壟斷了用於印製微晶片的極紫外光刻機的生產。這意味著該公司是臺積電公司等先進製造巨頭不可或缺的裝置供應商。此外,德國蔡司公司生產的光學系統是阿斯麥機器無法生產的必要條件。
巧妙運用這些槓桿的戰略將有助於歐盟應對日益交易化的全球秩序,這一秩序目前由中美對抗主導,且在半導體領域可能尤為激烈。歐洲政策制定者應該向日本學習,汲取經驗,探索如何應對。
不可或缺的成分
歐盟在東方誌同道合的夥伴正在實施一項基於“維持、提升和獲得戰略不可或缺性”理念的經濟安全戰略,以抵制經濟脅迫的企圖。這有時會導致大膽的行動。2023年,在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監督下,日本投資公司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光刻膠製造商(半導體制造的關鍵材料)JSR公司,並將其摘牌,以確保這家不可或缺的公司仍然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
鑑於歐盟的槓桿作用,歐洲政策制定者最好向日本學習。這將與受疫情影響的 2023 年《晶片法案》的防禦性立場截然不同,該法案主要關注供應鏈的脆弱性和風險。該法案還缺乏戰略深度:即沒有明確說明歐盟為何需要利用其現有的優勢地位;沒有關於歐盟技術優勢所在、如何培育和捍衛這一優勢以及歐盟可能在哪裡找到新槓桿的指導方針。此外,歐盟半導體行業的融資仍然分散。雖然自《晶片法案》提出以來,各個國家已承諾提供約 1000 億歐元,但只有 33 億歐元來自歐盟預算。這種設定使歐盟國家在補貼競賽中相互競爭。
為了解決這一分裂問題,歐盟九個成員國於三月發起了“半導體聯盟”。透過該倡議,奧地利、比利時、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荷蘭旨在與歐盟委員會密切合作,以增強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和戰略自主權。顧名思義,該倡議的另一個目標是加強合作。
半導體聯盟成員是歐洲研發、裝置製造以及材料和測試領域的佼佼者。這意味著他們最有能力透過與各自領域的私營部門建立坦誠交流的渠道,為《晶片法案2.0》提供參考。歐盟委員會目前對半導體行業的瞭解缺乏指導政策所需的細節,這主要是由於資源有限。反過來,歐盟政策也缺乏指導支援該行業所需的洞察力。透過專注於建立強有力的公私合作伙伴關係(這是東京戰略的基石),該聯盟可以幫助布魯塞爾克服這一障礙。
聯盟應在此基礎上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正如前歐洲銀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在其歐盟競爭力報告中所概述的那樣,歐盟預算中的半導體專項資金將透過支援對高影響力專案的共同投資來支援晶片行業。歐盟已計劃在下一輪預算中精簡其競爭力基金下現有的關鍵技術融資。但是,為更廣泛的半導體戰略提供額外的晶片定向支援將有助於降低私人投資的風險(由於資本市場分散,歐洲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降低私人投資的風險),以確保其企業仍然不可或缺,並促進跨境投資。
在此背景下,半導體聯盟由歐盟最大的成員國組成,這是其最大的優勢之一。透過強調半導體與國防之間的協同作用,它們有能力影響歐盟未來七年的預算談判。隨著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這可能會使此類預算分配更加有意義(也更容易被接受)。
安全是必需品
日本政策制定者將半導體稱為“工業之米”。在美國和中國爭奪技術主導地位之際,歐洲人不能依賴防禦性、雄心勃勃的戰略,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在這一經濟安全的關鍵領域落後。布魯塞爾應該像東京一樣,將戰略不可或缺性作為其新工業方案的基礎。這將有助於確保歐盟參與半導體談判,而不是出現在華盛頓或北京的選單上。
參考連結
https://ecfr.eu/article/chips-on-the-menu-how-the-eu-can-get-its-act-together-on-semiconductors/
https://evertiq.com/news/2025-04-30-europes-semiconductor-target-appears-out-of-reach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20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