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郵政2月4日起暫停接收中國內地及香港入境包裹引發關注(美國郵政公告2月5日恢復接收來自中國的包裹)

當地時間 2 月 4 日,美國郵政這一聯邦政府機構釋出通知,自即日起暫停接收來自中國郵政和中國香港郵政的入境包裹,後續安排將另行通知。不過,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信件及平郵大信封投遞業務暫不受此次變動影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彭博社報道稱,美國郵政並未說明暫停接收的原因。有分析認為,這或許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宣佈取消價值低於 800 美元進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稅門檻有關。《華盛頓郵報》也指出,該舉措可能會暫時阻礙或延誤來自 Shein、Temu 等中國電商平臺以及亞馬遜平臺的部分包裹運輸。
近年來,Temu、Shein 等中國電商 APP 在全球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外媒普遍認為,這些中國電商在一定程度上受益於“最低限度豁免”政策,即對低於特定數量或價值的包裹免徵目的地國家關稅。早在上世紀 30 年代,美國國會為方便美國遊客攜帶紀念品回國,便設立了小包裹豁免機制,2016 年,小額免稅最低額度從 200 美元提升至 800 美元。此後,依靠“小額豁免”進入美國的包裹數量呈爆發式增長,從十年前約 1.4 億件飆升至去年超 10 億件。白宮官員曾表示,中國電商公司是這一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其中 Shein 和 Temu 更是兩大主要受益方,它們直接從中國向美國消費者發貨。
市場分析機構 data.ai 於去年 1 月釋出的《2024 移動市場報告》顯示,Shein 榮膺 2023 年全球購物類 APP 下載量榜首,Temu、Amazon、Aliexpress 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和第九位。隨著 Shein 和 Temu 的迅速崛起,它們成為了美國政府的重點關注物件。但實際上,除中國電商企業外,美國本土的亞馬遜、沃爾瑪等零售商也在利用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機制進口商品。
自去年 9 月起,部分民主黨籍眾議員如布魯門瑙爾、德勞羅和索齊等就不斷向拜登施壓,敦促其利用行政權力封堵小額包裹關稅豁免機制的“漏洞”,他們聲稱中國電子商務公司和芬太尼賣家藉此讓“非法商品”流入美國。面對壓力,拜登政府於去年 9 月表示已著手收緊“小額包裹免稅”機制,以限制中國貨物流入。
路透社援引白宮官員訊息稱,美國擬取消受 301、201 和 232 條款貿易執法行動約束產品的“低價豁免”資格。今年 1 月 17 日,美國前總統拜登在任期最後一個工作日提出提案,進一步收緊低價值進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稅門檻。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網站同日釋出通知指出,更新規則後部分產品將失去豁免條件,以往 800 美元(約合 5860 元人民幣)以下商品入境美國無需繳納關稅或特定稅款的情況將改變,因其“對美國企業不公平”。
資料顯示,過去 10 年申請“最低限度”關稅豁免的貨物數量呈指數級增長,從 2015 財年約 1.39 億件增至 2023 財年超 10 億件,增幅超 600%,2024 財年更是突破 13.6 億件。上週六,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徵關稅,並取消價值低於 800 美元進口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稅門檻。不過,Shein 和 Temu 均表示其商業模式並非依賴“最低限度”免稅門檻,且已在美國設立配送中心,賣家可將商品提前運至美國倉庫儲存。CNN 專家分析稱,若對每個包裹進行嚴格檢查,國際包裹進入美國的速度勢必減緩
美國國際運輸行業組織“國際郵件諮詢小組”執行董事凱特·穆特向《華盛頓郵報》表示,美國郵政此舉可能致使中國郵寄至美國的物品嚴重延誤,運輸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她還強調,美國郵政需與中國同行協作實施新海關檢查程式,當前行業正面臨巨大變革,雖各方都在努力遵循新規,但具體操作仍存在諸多疑問。

突發!美國郵政公告恢復接收來自中國的包裹

此前,美國郵政當地時間2月4日公告稱,將從當日起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入境包裹,直至另行通知為止。但今天最新宣告又稱,來自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包裹不會受到影響。老美這是鬧的哪一齣啊?
【免責宣告】文章綜合整理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資訊僅供分享。本公眾號平臺不對文章內容真實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絡更正或刪除。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