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Financial小夥伴”,關注~標星~置頂,不錯過每日最新熱點~
說起清北,你會不會想到「行業冥燈」這個梗?
別急,咱們慢慢聊。
這不,網上有人調侃,清北的學生好像走到哪裡,行業就涼到哪裡。

但真的如此嗎?
咱們得好好分析分析。
首先,得承認,時代的趨勢確實大於個人努力。
就像大蕭條時期,哈佛畢業生都得去電梯裡給人拎包。
現在呢,斯坦福博士的可能去了小縣城,中大的可能去當火化工。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慘?
但這就是現實。
不過,有位清華經管的學姐,前美元PE合夥人,站出來說了句公道話:
「不是清北是行業冥燈,而是所有行業都有周期。」
清北畢業生更容易在行業鼎盛期就業,但任何行業都會盛極而衰,這很正常。
就像現在,一個行業發展到只能接收頂尖學生時,說明它已經快到飽和期了。
而疫情又讓這個下坡路加速了,結果更明顯。
而那些處於上升期的行業,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招聘的學生學歷範圍也更廣。

有人開玩笑說,清北的學生出國留美的多,那美國是不是也要涼了?
這話聽起來挺逗的,但也反映出一些人對清北學生的刻板印象。
還有人提到,清北的學生就業方向往往是行業的波峰,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這話也有一定的道理。
就像有人說,如果清北的學生都往一個行業發展,那他就得繞道走,因為和他們一起準沒好果子吃。
但說到底,機會在哪裡,誰也說不清。
就像金融行業火的時候,普通人進不去;
大廠牛的時候,普通人也進不去。
看似他們是行業冥燈,實際上是他們一直在拿著頂級的資源。
還有人提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失業問題,困擾了整整一代人。
那我們這一代,會不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其實,清北的學生也只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選擇和追求。

就像有人說,清北的學生去的都是當下的最好選擇,未來這個行業不是畢業生首選了,也很正常。
就像海底撈曾經要求過985211的學生,這也不能說明什麼。
公務員要求985,211,也只是一種選擇,不是所有清北學生都去當公務員。
最後,有人說,清北的學生大部分也只是卷王,並不具有開創性思維和貢獻精神。
這話可能有點偏激,但也提醒我們,不能過分神化任何人。
清北的學生和我們一樣,都在這個時代裡尋找自己的位置。
他們可能有更多的選擇權,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決定一個行業的興衰。
其實,真正有選擇權的只是清北本里一小部分人,剩下的和普通學生一樣,都是跟風的。
所以,大家還是保重身體,維持身心健康,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就交給時間去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