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神獸”們紛紛開學,姐妹們的帶娃壓力應該小了不少。不過孩子一上學,大家又免不得犯愁起娃的學習,後臺姐妹們留言又經常在說“娃寫作業磨蹭”“娃英語學不好”這些問題。
之後我打算寫一些乾貨文章來幫大家解決困難,也歡迎大家如果有其他問題繼續留言,我來幫大家解答。

不過首先,在解決這些具體難題之前,我非常建議大家瞭解一下國家最近公佈的檔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先從宏觀方向上把握一下,國家對於未來教育的大方向是什麼,以及咱們怎麼跟進大方向,踩著“風口”培養孩子。畢竟大部分時候,正確的方向都遠比努力更加重要。

圖源:教育部官網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可能是近年來出臺的最為重要的教育界檔案。檔案原文很長,不方便在這裡放出來,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網上搜一下。
這個檔案中包含的資訊量非常大,我一字一句地讀完,也和認識的教育界專家詳細討論了一下,給姐妹們劃一劃檔案的重點:
事關孩子未來:中考分流可能要取消了?
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中考分流”的問題。目前根據國家政策,孩子們中考實行分流制度,一部分孩子去普高,另一部分孩子去讀職業高中。這個政策讓渣娃家長相當難受,畢竟現有條件下,沒有家長希望孩子去讀職高。
這次釋出的教育強國檔案中的第九條,專門提了一句“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也就是說,普通高中的坑位可能會增加了。

有不少自媒體直接把這條解讀成了“未來中考分流要取消”,“孩子都能上普通高中”。不過姐妹們可能有注意到,沒有官媒發表過這樣的言論。
國家決心擴大普高教育資源是真的,有可能未來中考分流的比例會做調整,讀職高的孩子佔比會降低,但是這並不代表中考分流會取消。
因為未來10年,國家不但要發展職業教育,檔案裡還明確要求要“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學校課堂 圖源網路
對於中考分流引發廣泛爭議的“分流時間過早,中考結束後孩子年紀尚小,不能判斷出究竟適不適合走職業教育路線”問題,其實檔案中倒是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職普融通。
所謂“職普融通”,指的是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透過教學資源共享、培養成果互認、發展路徑互通等方式,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體實施方式包括課程共享、師資互派、學分互認和學籍互轉等。
這裡把“學籍互轉”劃個重點,也就是普通高中學生可轉入中職學校學習,中職學生也可以轉入普高學習。按照這個要求,未來孩子們在高中階段或許可以同時體驗到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兩種教育內容,最後選擇自己適合的教育路線。

我國是工業強國,對高階技術人才有旺盛需求
圖源網路
當然,發展職業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提升未來“藍領”技工們的社會地位與工資待遇,讓我們的孩子和家長不再把“去讀職校”當成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檔案在這方面態度相當明確,表示我們的職業教育要培養的是“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並且強調要穩步擴大職業本科學校數量和招生規模。

圖源:新浪微博
24年底時,爆出過有學生高考601分去讀殯葬專業的新聞,充分說明只要職業教育就業好,發展前景好,有大把年輕人願意踏入這片藍海。國家在職業教育方向發力佈局,相信未來的教育格局、就業格局都會有所改變。
不必去向往其他國家的什麼“壽司仙人”“工匠之神”,而是切實地擁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大國工匠”,這一定是最好的結局吧。
強身健體,國足崛起要從娃娃開抓
檔案的第四條內容,要求“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明確要求中小學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並加強校園足球建設,控制近視率、肥胖率。

咱們國家的孩子每日戶外活動時間比歐美低很多,很多孩子也沒有每天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從制度上明確要求“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對於學校和社會層面的兒童教育都能起到好的引導作用。

其中,“加強校園足球建設”這個提法值得姐妹們多多關注。因為“足球”是檔案中唯一提到的具體運動專案,再結合社會上對國足恨鐵不成鋼的氛圍,完全能感受到咱們國家想從娃娃抓起,把足球專案的實力提起來的決心。
如果有孩子在這方面有特長,真可以考慮考慮重點培養,後續或許會有不少政策上的支援。
STEM教育或成為新風口
檔案的第三十八條寫到,要支援國際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研究所建設發展。

其實一開始在檔案中看到這個提法,我還覺得挺驚訝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這個術語起源於美國,指的是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具有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的複合型理工人才。
簡單理解的話,STEM專業主要指的還是理工科。國家要大力發展理工科教育,創造我國理工科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來看,全世界的教育都在大力發展STEM專業,文科專業相對式微。這可能和全球經濟衰退,都在尋求從理工科技術突破中發展新的經濟增量有關。
在就業上,STEM專業的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中也非常搶手。作為家長,我們在給孩子規劃未來的時候,可以在尊重孩子興趣的大前提下,嘗試把孩子的特長往STEM方向去引導。
人工智慧會讓教育有大變革
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AI時代,這句話怎樣反覆強調都不為過。在國家的教育規劃中,人工智慧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加強課程體系改革”——中小學將要引入人工智慧教育課程
“深化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教學將使用人工智慧技術輔助,來達到更好的課堂效果。
“打造人工智慧教育大模型,建設雲端學校”——我的想象力還有些匱乏,姐妹們不妨大膽設想吧,人工智慧會如何深入地影響我國的教育,甚至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習慣的傳統教育形態……

圖片為AI生成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家也在抓緊培養人工智慧相關領域的青少年人才。咱們公眾號另有一篇文章:教育部已發文,人工智慧將改變小學教育 對此進行過更詳細的解讀,大家感興趣可以跳轉連結去看。

除去這些教育新政策、新方向的訊號,我還在教育強國這份檔案中,看到了咱們國家對教育的極度重視。
檔案中默默地寫著:“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高於4%。”這種踏踏實實的對孩子教育的傾力支援,給我們家長一種穩穩的安心感。
在國內越來越好的教育環境中,我們家長做好家庭教育,結合當下的政策與風向,帶領孩子找到他的天賦與熱愛,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會差。
大家對於這些教育的未來方向有什麼想法嗎?你有什麼教育孩子的問題嗎?歡迎多多留言討論。
點點在看
願我們的娃都能
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 ↓ ↓
姐妹們有商品、育兒等方面的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找“大管家”,她貼心又靠譜,包解決,包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