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歲楊振寧月工資驚人!憑什麼?老了回國養老,卻把青春奉獻給別國

本文首發「超級父母」(微訊號:edu809)
“如今楊先生年邁期頤,
他的人生和學問猶如峰巒起伏,
蘊藏無數深壑與幽谷的雄山峻嶺。”
這是好友陳方正在近期的講座上對楊振寧的一段描述。
10月1日,這一天是祖國的生日,也是一代偉大科學家楊振寧的生日。
而近期熱映的電影《奧本海默》,更是把楊振寧帶上了熱搜。
科學家楊振寧的故事,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好奇。

他的婚姻

可能有很多人對他名字的熟知,並非源於他對世界物理學界的傑出貢獻,
而是起源於那篇“他在82歲高齡時,迎娶28歲的嬌妻”的風流韻事。
這一篇新聞讓大眾中的許多人對他產生情緒,認為即使是科學家還是逃不過“老牛吃嫩草”的世俗。
恰恰相反,我十分敬佩他在愛情上的堅定選擇。
在他的人生舞臺上,有兩位對他來說至關重要的女人。
一個是翁帆,另一個是他的前妻—杜致禮。
楊振寧曾經是杜致禮的老師,可他們並不是師生戀。
1944年,出生名門的杜致禮進入西南聯大附中讀書,在此遇到了楊振寧。
但這個時候楊振寧一心等待出國進行深造,對這個小5歲的女孩沒有多少印象。
可紅線一旦牽上,怎麼會那麼容易斷呢。
他們在美國重遇了。
1949年聖誕節,楊振寧和物理學家盧廷格去中餐廳吃飯,而杜致禮剛好也在這裡。
“楊老師,您還記得我嗎?”
楊振寧望著眼前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孩,他手心冒汗:
“記得,當然記得。”
一段美好的情緣在此刻開始繼續編織了。
重逢8個月後,他們閃婚了。
楊振寧有多珍視杜致禮,從他人生選擇都可以看得出來。
楊振寧結束在普林斯頓的合約後,奧本海默想留楊振寧在此長期工作。
他想都沒想就留下了,簽了五年的合約。
原因在於杜致禮。
因為當時的環境,杜致禮不能輕易回國,他想留下來陪她。
當時新中國一直邀請楊振寧回國,他猶豫不決,正是在考慮杜致禮的感受。
杜致禮的父母情況特殊,如果楊振寧貿然回國,可能會導致其岳母陷入困境。
杜致禮深深明白楊振寧對她這份愛。
在他們53年的婚姻生活裡,她主內,他主外,攻克學術難題。
可這一切美好在2003年戛然而止。
杜致禮因病去世。
這給楊振寧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精神一度萎靡,情緒低落至極。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獨自一個人生活。
看著家裡杜致禮曾經觸碰過的所有物品和書籍,楊振寧的心情便會墜入無盡的深淵中。
愁緒重重,鬱結難解,心痛不已。

在這樣如夜般黑暗的時刻,翁帆出現了。

她給楊振寧寫了一封慰問信。
這封信輾轉了幾個月,終於轉到了楊振寧手中。
他看到翁帆的關心,心生感激,就隨手回了一封信。
楊振寧新的一段感情便隨之開始了。
或許你會疑問,年紀相差半個世紀的結合真的會有愛情嗎?
又或許你會像大多數人那樣感到鄙夷,認為這不過是男方圖她年輕,女方圖他名利,純屬交易而已。
但他們用事實證明了他們和正常戀愛的情侶沒有區別。
一有空閒,楊振寧便會打電話給翁帆。
他會貼心地把時間安排在翁帆的課餘時間或者是晚上。
逐漸地,接聽楊振寧的電話成為了翁帆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果未能按時接到他的電話,她也會像青澀時期的少女那樣,感到失落與黯然。
他們會一起去石澳爬山,一起去北海騎車,一起去湖邊看日落。
夕陽西下,同坐湖畔,相訴心聲。
他曾深情告白:“為了你,我想活到100歲。”
更直言翁帆是上帝給他的禮物。
她也曾在採訪中說:
“感謝楊振寧,讓我一直以來,享受到都是象牙塔般的寧靜生活,我喜歡這種生活。”
他們的結合,恰如翁帆所說:“我和楊振寧一種靈魂的契合,是兩顆心靈相通的結果。”
楊振寧兩次關於愛情的選擇,也都印證了他所說的:我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
他不像東方文化那樣內斂,他勇敢,果斷,直接,卻又飽含東方獨有的浪漫。
當愛情來臨的時候,他會果斷出擊,明白自己所愛所想。
不管是杜致禮,還是翁帆,他都問心無愧,只求不留遺憾。
而他的婚姻無疑是算得上恩愛美滿。

他的光與熱

相比他的娛樂新聞,楊振寧的貢獻可能更鮮為人知。
在一篇討論他的貢獻的文章下,有網友直言:他只敬佩鄧稼先。
公佈2021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中有楊振寧在列的時候,更是有不少網友質疑他為什麼能當選。
正如一些人間清醒的網友所說的一樣,偏見是有毒的。
這些網友之所以群起而攻之,不過是因為楊振寧沒有在那個艱難的時期回來。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即使他想回來,也回不了。
一是美國一聲令下困住了他,禁止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回到中國;
二是他所研究的方向在那個時候回來並不能合適地發光發熱。
經過大家討論,他只能再等等。
《我知道的楊振寧》的作者葛墨林院士說:
“楊先生為祖國做了很多事,只是他自己不願意說,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瞭解他的愛國精神。”
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丁肇中教授也曾評價說:
“中國人在國際科學上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楊振寧始。”
80歲才恢復國籍回到故土的他,究竟做了什麼能讓眾多學者或者科學家如此佩服呢?
他是20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
他研發出的“楊-米爾斯方程”是現代規範場理論的基礎,被公認為是20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物理理論。
7個人因這個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6個人研究這個方程後,也獲得了菲爾茲獎(最高數學獎)。
回國後,清華大學開出了月工資100萬但他轉頭把自己的家產都捐給了國家,全身心投入物理學的教育當中,為更多的年青一代提供機會與可能性。
他創立各類協會以及獎勵獎項,資助中國學者去進修,激勵學生去發展;
他設定計算機專業,為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
他把在清華的工資捐出來,用來引進人才與培養學生;
他義務參與建設了中國六十多個一流的物理實驗室;
他獨自一人把清華大學的冷原子凝聚態的科研水平提高了幾十年。
他楊振寧無疑是偉大科學家!
是和鄧稼先、錢學森、于敏一樣,都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的偉大科學家!
可以說,楊振寧對基礎物理學的貢獻以及我們年輕一代的影響,足以載入人類文明史冊。

他的人生

楊振寧,
出生於中華大地烽火連天的戰亂時代;
成長於清華園的平靜書香之中;
在西南聯合大學開啟屬於自己的科學之旅。
他以數學為起點,物理學為終點,走在科學前沿的無人區,創造了無數的突破和發現。
楊振寧的成就和貢獻無疑是令人矚目的。
相對來說更令我感動的是,他用行動證明了了自己所說的那句話:
“我一生最重要的貢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他的力量與努力的方向,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讓我們明白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他不僅以自己的成就為中國人爭光,更以自己的力量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也正是因為有了楊振寧這樣的科學家,中國科學界才能不斷壯大,才能逐漸擺脫百年來落後的面貌。
點個【在看】,祝願楊老健康順遂。
— END —
版權說明:本文首發「超級父母」(微訊號:edu809)。200萬+超級父母都在關注的公眾號,每日分享豐富有趣的育兒知識。

推薦閱讀:

做個合格的父母
長按識別二維碼

最後,記得分享文章,點亮在看

祝願楊老健康順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