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科學獎項·
2024年度沃爾夫獎揭曉
2024年沃爾夫數學獎授予以色列數學家Adi Sharmir和Noga Alon,以表彰他們“對數學密碼學的根本性貢獻”。Adi Shamir與Ron Rivest、Leonard Adelman 共同設計了一種突破性的公鑰加密方法,稱為 RSA(三位開發者的首字母縮寫)。該方法改變了全球計算機通訊的面貌,是現代電子商務和資訊安全的基礎支柱之一。Noga Alon創造了新的概念和原創方法,為離散數學、資訊理論、圖論以及計算機科學理論中的理論研究及其應用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024年沃爾夫物理學獎授予英國物理學家Martin Rees。評選委員會認為他的傑出貢獻包括揭示了高能天體物理學中伽馬射線爆發的機制、強大的射電噴流和星系核中的黑洞形成,以及宇宙結構的形成和“黑暗時代”末期最早的恆星和星系的物理學。
2024年沃爾夫醫學獎授予法國眼科醫學家José-Alain Sahel和匈牙利生物學家Botond Roska,以表彰他們“使用光遺傳學方法挽救或改善盲人的視力”。
2024年沃爾夫農業獎授予印度植物學家Venkatesan Sundaresan,美國生物學家Elliot Meyerowitz和美國植物遺傳學家Joanne Chory,以表彰他們“與作物改良相關的植物發育生物學的關鍵發現”。(The Wolf Prize,公眾號“知社學術圈”)
· 科學設施·
ITER專案再次推遲9年,成本再增約50億歐元

ITER五個真空腔中第一個透過用氮氣和氦氣評估密閉性的洩露測試。(圖片來源:ITER ORGANIZATION)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正式啟動於2006年,旨在驗證核聚變能源功能的可行性,然而數十年來其建設遲遲無法順利推進。根據ITER的新專案計劃,即新基線(baseline),ITER將於2034年首次執行,比此前的計劃晚了近十年。而產生能量的聚變反應要到2039年才會實現。
當地時間7月3日,ITER總幹事Pietro Barabaschi在新聞釋出會上回答了有關ITER新基線的問題。他表示,製造組裝元件中遇到的故障、新冠疫情,以及首次研發大型裝置的複雜性都延緩了進展。新計劃的科學目標並沒有改變,但這些延誤令該專案重新制定了前進方向:開始運營更完整的機器。Barabaschi表示,他們將不再用相對粗糙的機器象徵性地測試,而是計劃從等離子體開始真正的研究,希望實現在全磁能和電流下進行整合除錯的演示,這將成為科學儀器研發的一個強有力的開始。ITER的成本估計已經超過200億歐元,而根據新的時間表,其成本要再增加50億歐元。ITER現在正等待其理事會,包括中國、歐盟、印度、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審查和評估該計劃。(ITER)
· 航空航天·
SpaceX計劃於7月31日前發射首個商業太空行走任務

圖片來源:Polaris Program via X
當地時間7月3日,北極星黎明號(Polaris Dawn)任務在其官網及社交媒體平臺X上釋出訊息,該任務計劃將於7月31日前發射。北極星黎明號任務是北極星計劃(Polaris Program)三項任務中的第一項,這是由億萬富翁賈裡德·艾薩克曼 (Jared Isaacman) 資助的一系列私人載人航天計劃,由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公司代為運營。
根據官網訊息,SpaceX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將攜龍飛船(Dragon)從美國佛羅里達州發射,北極星黎明號艙內的四位機組人員將在軌道上停留長達5天的時間。此次發射將抵達距離地球約700千米的軌道,這是自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阿波羅登月任務以來,軌道高度最高的載人飛行。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的軌道距離約為400千米。在這次任務中,宇航員將嘗試使用SpaceX設計的艙外活動(EVA)宇航服,進行有史以來第一次商業太空行走,並展開一系列科學監測活動,包括測試星鏈雷射通訊、收集輻射環境資料等。(polaris dawn)
· 古人類學 ·
丹尼索瓦人在青藏高原烤羊肉吃

夏河2號,透過古蛋白質組學方法從白石崖岩溶洞中鑑定出的丹尼索瓦人肋骨碎片(圖片來源:蘭州大學張東菊組)
丹尼索瓦人是一類已經滅絕的古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和現代智人親緣關係很近。但由於相關化石記錄非常稀少,我們對丹尼索瓦人的樣貌、生活方式以及它們與智人的關係等仍不瞭解。最近,一項發表於《自然》(Nature)的研究發現,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曾靠屠殺和食用岩羊及其他動物存活下來。
研究團隊分析了青藏高原白石崖溶洞出土的2500多個骨骼,已知丹尼索瓦人在這裡生活過。透過結合分子和視覺分析,他們確定了大部分骨骼來自岩羊(也稱藍羊,當今喜馬拉雅常見的一種山羊),而其他碎片來自食肉動物、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其中許多都有切割痕跡,說明它們曾經被加工作為食物,加工工具為骨骼製成,這些工具也在該洞穴中有發現。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了一個丹尼索瓦人肋骨,距今約48 000~32 000年。目前發現的丹尼索瓦人化石很少,所以這是一個重要發現。綜合來看,這些結果表明丹尼索瓦人在這裡一直生活到晚更新世,並在這裡充分利用了他們能獲得的動物資源。雖然海拔很高,但該洞穴所在的甘加盆地被認為給丹尼索瓦人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棲息地,這些丹尼索瓦人在末次冰期-間冰期-冰期週期期間生活在這裡。這項研究讓我們更瞭解丹尼索瓦人的行為,並揭示了他們對惡劣和多變環境的適應力。
· 健康·
年輕時的慢性炎症與中年後認知能力降低有關
人體的炎症反應可以大致被分為兩種,其中急性炎症只會持續較短的時間,被視為正常免疫反應的一部分。但慢性炎症會持續數月或數年,可能會引發多種問題。此前的研究發現,晚年的炎症水平與痴呆風險和認知能力下降有關,但很少有關於年輕人和中年人炎症水平對認知能力影響的相關研究。最近,一項發表於《神經病學》(Neurology)的研究發現,20~30歲的炎症水平較高可能與40歲後的記憶和思維能力下降有關。
研究者跟蹤觀察了超過2000名年齡在24~58歲的志願者,並在18年間,分三次測試了志願者的炎症水平。根據炎症水平,志願者被分為持續較高(高組)、中等或加重(中組)和穩定較低(低組)三組。在最後一次炎症水平測試5年後,研究者參與了6次測試以檢查思維和記憶能力。結果顯示,在調整了年齡、體力活動水平和總膽固醇等因素後,高組和中組的認知速度和執行功能方面的表現都明顯更差。研究者表示,這說明炎症水平對認知衰老有著重要影響,並且這份影響可能開始得比想象中更早。雖然目前的認知衰退預防工作主要集中在晚年,但這項研究提出中年人的大腦健康也非常值得關注。(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 心理學·
考試時天花板較高與考試成績較差有關
在中學或大學中,如果某門課的學生人數較多,學校就會選擇禮堂、體育館等大型室內場地作為考試場所。然而,今年6月30日,《環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學生在天花板較高的場地考試時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分析了澳大利亞一所大學三個校區2011年至2019年間15 400名本科生的考試資料。他們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考試教室的天花板高度進行了比較,並排除了學生的年齡、性別、考試時間和過往考試經歷等可能的相關因素,發現學生在天花板較高的場地中考試得分較低。在此前的研究中,研究者曾利用虛擬現實(VR)技術,讓被試者感受自己身處不同大小的房間中,並透過腦電圖(EEG)技術監測他們的大腦活動,同時控制溫度、燈光和噪音等其他變數。他們發現,當被試者置身於較大的空間時,與專注於困難任務相關的大腦活動會增加,這可能會對任務表現產生負面影響。這項新研究進一步支援了研究者此前的發現,並強調了調整學生考試空間的必要性。(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撰寫:劉雨彤、不周、二七
編輯: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