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還是“量子”:磁感測器的極限靈敏度|NSR觀點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量子感測技術,作為三大量子技術之一,構成了量子資訊感知與獲取的關鍵物理實現基礎。基於量子原理的磁感測技術,例如原子磁感測器和超導量子干涉儀,利用相干性(糾纏)等量子特性,在磁場測量方面表現出卓越的靈敏度和準確度。這使得它們在資源探測、生物醫學、基礎物理等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在量子磁感測領域,兩個基本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如何區分“量子磁感測器”與“經典磁感測器”?如何準確評估“量子磁感測器”的極限探測能力?解答這兩個問題對於量子磁感測的基礎理論、磁感測器的效能最佳化及其實際應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北京大學郭弘教授團隊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發表Perspective文章,從磁感測器的極限靈敏度評估方法入手,結合近期熱點工作,對以上兩個基本問題進行了評述。
靈敏度是評估磁感測器效能的重要指標,反映其能夠分辨的最小磁場變化。評估量子磁感測器的極限靈敏度通常有三個視角:量子噪聲量子引數估計能量解析度(上圖中的“綠葉”)。
文章深入探討了這些評估方法及其內在聯絡,強調它們遵循相同的基本原理,如量子不確定性原理統計估計理論資訊熱力學原理(上圖中的“樹根”),這些原理共同限制了磁感測器的效能極限。
本文還分析了磁感測器的極限靈敏度與其量子性之間的關係,為判斷磁感測器是否具備“量子”特性提供了新思路。
點選“閱讀原文”閱讀原文。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