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新出現的電器品類,最耀眼的一定是掃地機器人。但不管迭代了多少次、不管配置多麼高,所有的掃地機器人還是給人類的心口開了三槍:
🔫第一槍:機器人太胖了,桌腿林立的餐廳、小東西多的臥室,都是它的煉獄,要麼橫衝直闖拆家式打掃,要麼得靠人工先收納整理;
🔫第二槍:機器人太高了,鑽不進床底、沙發底掃地,這些要命的工作還是得交給人類;
🔫第三槍:機器人太吵了,不僅吵自己,有時還吵到樓下住戶。

圖丨giphy
按照當今網上衝浪流程,現在該向雷軍喊話了。不過這次我們還給出了一些建設性點子,希望雷總能參考這些路子造出完美掃地機器人(並且售價不超過500塊🙏🏻)。
給機器人減肥,你這樣做
很多人說,掃地機器人的小巧身形和清潔能力不能兼得,做太小就沒法用大電池、大吸力和大塵盒了。我看未必。
先說掃地機器人的驅動方式
驅動機器人的馬達和輪子,完全可以用磁懸浮嘛。
我們平時瞭解到的高鐵、儲能飛輪等裝置用磁懸浮主要是為了減少摩擦、提高速度,而掃地機器人用磁懸浮能“減肥”——敦實厚重的馬達和輪子,都可以用一塊小小的磁鐵來代替,一下子剁掉不少體積。如果室溫超導材料真的被發現了(畢竟每年都被“發現”幾次),這塊磁鐵甚至可以換成非常輕便小巧的超導線圈,掃地機器人就能更瘦了。

北京地鐵S1線運用了磁懸浮技術丨wikimedia commons/N509FZ
稍微有點麻煩的是,為了能用上磁懸浮掃地機器人,家裡的地板也需要改造一下,得能產生磁場並引導掃地機器人前進轉向。積極點想,雷總可以再開發個智慧地板,跟磁懸浮掃地機器人配套銷售(嘿,我這腦瓜子真能掙錢)。

像磁懸浮列車要配專用軌道一樣,磁懸浮掃地機器人也得配專用地板丨Wikipedia

如果開發出了智慧地板,我希望它有這個功能丨wikimedia commons/Poiuyt Man
好,接下來說機器人的電源
大電池能帶來高續航,也帶來大體積,看上去很無解。我們這邊建議改成無線輸電的方式給機器人供電。
雖然無線輸電出現在《三體》的近未來地下世界裡,但這個技術本身沒那麼科幻,基本原理和手機無線充電差不多,由無線充電電源以電磁波的形式發射電能,被電器上的線圈接收利用——這個線圈就比電池個頭小了很多。為了能實現高效供電,需要採用相控天線發射定向電磁波束,這也不科幻,跟現有的5G通訊、相控陣雷達原理十分接近。

十幾年前海爾就推出了沒有電源線、訊號線的無尾電視,首次在電視上使用了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儘管產品並沒有普及開來,但好歹證明了技術上能做到丨搜狐
最最重要的,雷總您前幾年不是已經推出了戶內手機無線充電技術嗎?給掃地機器人也整上吧!
最後來看看佔體積大頭的塵盒和水箱
從物理上看,為了保證基本的清潔功能,這兩部分還真沒法省掉;但也從物理上看,我們是不是能把這兩部分放到機身外面去?比如在機器人身後掛一排小塵盒、一排小水箱,像鴨媽媽遛小鴨仔,雖然視覺上不甚簡潔,但你就說機器人體積小沒小吧?

圖丨giphy
這個“開外掛”點子來源於地下工程。要知道地下鑽探出的空間很小,所以很多地下工程就會採取這種思路來減小裝置體積、合理利用空間,把做作業面和廢料、材料分開。
素有“地下掃地機器人”之稱的盾構機(我自己現封的稱號),它前端是打洞用的刀盤,後端是長長的土石、管片運輸裝置,把鑽下來的東西輸送出去而非存在機身裡。

一整套盾構機是很長的丨央視新聞
思維再開啟一點,垃圾何必要儲存?不能用反物質技術即時消滅垃圾嗎?不僅完全省掉了塵盒,還可以透過物質湮滅產生的能量代替實體電池,把電池體積順道省了。
必須承認這個建議確實過於理想了一些。以現階段技術水平製造反物質,需要用到大型高能粒子加速器,且產量極低。假設雷總搞到了穩定的反物質貨源並決定裝在家用掃地機器人上,我們是萬不能奢望這臺機器只賣500塊的。
話都說到這兒了,再科幻一些吧。如果我們建設了《三體》裡的木星軌道環日加速器,或者掌握了量子效應中的真空漲落和隧穿效應的應用技術,就可以量產反物質,使無塵盒掃地機器人走入千家萬戶——這話就不喊向雷總了,喊向雷總的第100代接班人吧。
讓機器人變形,你這樣做
掃地機器人光是瘦身還不夠,能在家裡遊刃有餘的機器人,還需要變形。
首先,掃地機器人可以不是圓的,畢竟圓形直徑擺在那,進不去的地方再怎麼扭都進不去。我們可以開發蛇形機器人,一般情況下它是盤成一個圓形打掃,遇到小空間就展開成一條蛇進去,這樣就靈活多了。

每次看到掃地機器人變換姿勢試圖進入餐桌區域,我都會想到拿著竹竿進不了城門的魯國人
朋友們,這個可真不難啊,小時候我在少兒科普雜誌上就見過這種機器人了。現在的蛇形機器人主要用於進入狹小空間進行探查,比如洞穴、海底、廢墟之類,當然也可以包括我們家裡的地面。

球狀模組蛇形機器人丨參考資料[1]

履帶結構的蛇形機器人丨參考資料[1]
進入櫃子之間的縱向縫隙需要身形細長如蛇,進入床底的橫向縫隙需要身形扁平如紙。掃地機器人這個品類也在卷更薄的厚度,但機身變薄,它的面積就會變大,從燒餅擀成了烤饢,還是不方便。這裡我們也建議用改造馬達的方法,把圓滾滾輪子換成磁懸浮的薄薄一層,圓滾滾的毛刷也可以換成扁平一點的吸塵器。
搓長、壓扁之外,我們還有另一個思路,就是給機器人加上機械臂,遇到狹小空間不用整個機身都進去,直接伸機械臂進去打掃就行了,跟我們努力伸胳膊去撿沙發底下的貓玩具一樣。

完全拋棄掃地機器人外形的實用性,轉而緊緊擁抱娛樂性,也是一個做法丨giphy
思路再開啟一點,機器人非得在地面執行嗎?遇到障礙能不能直接飛過去呢?(喊話的喇叭轉向大疆)
讓機器人閉嘴,你這樣做
這樣一來,掃地機器人終於能順利打掃全屋了,只剩下吵鬧這一個問題。掃地機器人可以借鑑一下其他電器的降噪措施。
耳機的主動降噪:配置感測器即時監聽噪音波形,再透過發聲裝置發出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把噪音抵消掉——也給掃地機器人裝個小感測器小喇叭。
小家電的被動降噪:在噪音傳播的中途截斷噪音——我們可以把吵鬧的風機和毛刷包起來、把機身包起來,或者在銷售掃地機器人的時候送一副耳塞。
電動車的消除噪聲源:電動汽車行駛起來很安靜,是因為用了只會輕輕嗡嗡的電機,而非轟隆隆的內燃機——掃地機器人倒也是電動的,噪聲來源主要是風機的聲音和毛刷與地面摩擦的聲音,怎麼解決這個噪聲源呢?把風機和毛刷換成雷射槍、安靜又安全又致命地燒掉垃圾行嗎?

雷射槍聽上去科幻,其實早就被電力部門和應急部門使用了。圖為重慶電力部門用雷射清障儀燒掉電纜上的馬蜂窩。丨中國新聞網
讓機器人瑕不掩瑜,你這樣做
如果雷總婉拒了以上所有建議,面對消費者的抱怨,可以採取瑕不掩瑜的路子來改造機器人:給它加上更多簡單功能,使缺點佔比變小。
這些措施可以包括:收集地面的寵物毛髮並製作成毛氈玩具;在機器人頂部加設貓窩,帶著寵物滿屋平移;給地面投影,玩真人版掃雷;在頂部設定一塊顯示屏,可以投同事的大頭照上去,顯得同事在為你掃地,或者我們發起一個評論區徵集,點贊過10萬的評論就有機會被雷總看到。
參考文獻
[1]張軍豪, 陳英龍, 楊雙喜, 等. 蛇形機器人: 仿生機理, 結構驅動和建模控制[J]. 機械工程學報, 2022, 58(7): 75-92.
作者:藍巾
編輯:李小葵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