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異形的老對手鐵血戰士迴歸!
出乎意料的,口碑爆了。
爛番茄179評論高達92%鮮,觀眾評分也有82%爆米花。

外網媒體評論普遍友好:
「這是一部罕見的動作驚悚片,在不影響角色發展的情況下刺激腎上腺素。」
「可能是所有現存的[鐵血戰士]續集中最好的,當然也是最令人滿意的。」
「作為一部賦予女性權力、注重多樣性、槍械曝光率低的怪物電影,它證明了不僅僅是強壯的白人可以與危險進行探戈並智勝魔鬼。」
「是一部出色的型別片,肯定會滿足系列粉絲以及那些只想要一個宏大的生存故事的人。」
中肯的說,[鐵血戰士:獵物]的高口碑是建立在低預期之上的。
在經歷了2018年那部糟糕的、混亂的續集大片之後。
[鐵血戰士:獵物]以自然簡約的風格與低調認真的敘事,迴歸了讓它有效的初心:
講一個發生在叢林中的狩獵故事。

刪掉一切令人眼花繚亂的時髦元素。
回到首部初始風格。

迴歸傳統
不計入[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兩部番外,[鐵血戰士:獵物]是系列的第五部電影。
在此之前。
1987年,由阿諾·施瓦辛格主演的首部[鐵血戰士],奠定了系列基調:

來自外太空的高階叢林獵手鐵血戰士,利用其高能戰力,在各個舞臺與人類玩一場狩獵遊戲。
80年代,在越戰氛圍之下。
首部[鐵血戰士]是一部散發著濃濃越戰風的叢林獵殺片。
前半部分是施瓦辛格帶領的僱傭兵團隊深入熱帶雨林執行營救任務;

後半部分遇到外星獵手,轉而團隊不得已進入一場狩獵遊戲,直到最終施瓦辛格與鐵血戰士完成1v1決鬥。
[鐵血戰士]的成功,當然與彼時時代思潮有關。
[第一滴血]等越戰動作片大賣座,讓整個80年代的好萊塢銀幕,都屬於肌肉硬漢。
有人玩笑,史泰龍怕是要打光了地球最強猛男們,下一回該打外星人了吧。
兩個小編劇由此靈機一動,寫出了[鐵血戰士]的劇本。
熱衷於獵殺,將獵殺完全發展成為一種成人儀式的鐵血戰士,無疑是最適合對戰的生物。
他們還有各種高科技武器加持:
腕刃、長矛槍、肩炮、隱形能力、面具(熱成像)。

在特效並不算絕對優秀的第一部裡,隱形的鐵血在叢林之中將一個個美國硬漢大兵一擊擊穿。
其帶來的隱秘的恐怖統治力,即使是今天重看,也令人不寒而慄。
可惜,這個IP的系列續作,卻不如人意。
它並未像[異形]系列,發展出了有獨屬的一套世界觀與固定角色的電影宇宙。
相反,每一部續作都單獨展開,人員不固定,且風格差異極大。
比如。
當90年代,黑幫片盛行之時,[鐵血戰士2]就將背景放置在洛杉磯的黑幫團伙之中。

將其拍成一部都市驚悚獵殺片。
2018年的重啟版[鐵血戰士],被交到了[鋼鐵俠3]導演沙恩·布萊克手上(冷知識:他也是第一部中被秒殺的隊員之一)。
沙恩·布萊克交出的答卷則是一部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漫威風格爆米花電影。

問題是。
漫威電影的奏效方式,放在[鐵血戰士]系列,只讓人感到不適應。
這麼多熱鬧的角色,走錯了片場?
他們熱鬧的打鬥,動機又在哪裡?
2018年版口碑與票房的雙失敗,也證實了它無法走進系列粉絲內心。
終於。
[鐵血戰士:獵物]回來了!
它帶回了當年第一部的所有成功要素,以及部分讓人心潮澎湃的觀影體驗。
電影帶我們回到300年前的美洲大陸,再一次回到叢林深處。

這裡有來自外星的最優秀獵手,和成長在部落裡的女性獵人。
他們將展開成人儀式的終極對決:誰將成為誰的獵物。

獵人遊戲
一直充斥著男性肌肉的這個系列。
在[鐵血戰士:獵物]中引入了女性主角:在北美大平原上,一個年輕的科曼奇族女子納魯。

納魯生活的部落,仍以狩獵作為生活核心。
她有一個驍勇善戰的哥哥,在一次拯救族人的活動中,打敗了兇猛的美洲獅。
在族人見證下完成了自己光榮的成人儀式。

對納魯來說,這次經歷,卻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部落裡的其他男人都無法理解,即使是納魯媽媽也常表示困惑,作為女子照顧好後方家庭即可。

為何一定要上戰場成為獵人?
但對納魯來說,透過狩獵證明自己不比男人差的能力與體魄,本就是目標之一。
可惜,她的首次狩獵活動完全失敗了:在和獅子的對抗中掉下了樹,被哥哥抬回了家。
納魯決心離開家,獨自去廣闊的草原上尋找獵物。

上次失敗的活動並不是全無所獲,至少,讓她鎖定了新目標——
一種神出鬼沒的、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神秘生物。

她知道,草原上出現了比獅子更強大的獵物:會嚇走獅子,將蛇剝皮。
同時,他們也將是彼此的獵手——獵物關係。
[獵物]在前半段除了鋪陳年輕女獵人納魯的成長線,對叢林中食物鏈的描畫也相當精準。
獅子叼走族人,獅子此時是強大的掠食者;
族人追蹤獅子,彼此身份互換,獅子此刻淪為獵物。


獵人與獵物的對決,只是轉瞬之間,就可能彼此位置對調。
這在之後納魯遭遇鐵血戰士的戲份中,被一再反轉。
納魯以獵手的身份,前去尋找能作為成人禮的獵物。
但當她首次直接面對鐵血戰士,她知道,自己早已淪為獵物。

鐵血戰士的戰力,在本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呈絕對輾軋式的——
無論對自然界的霸主,如美洲獅、熊;
或是對此地的外來白人入侵者,他很容易狩獵到這群臭名昭著的殖民者。

真正的遊戲還是發生在鐵血戰士與女獵人納魯之間。
雖然之前無人看好——一個以斧頭作武器的原住民女人,如何戰勝高度進化的外星掠食者?

但看過全片,不會對此質疑。
[獵物]有效,在於它明確納魯現實的弱點,而沒有直接將其賦予難以置信的優勢。
相比鐵血戰士,她身材矮小,但她速度快;她不強壯,但她聰明;她沒有絕對力量,但她成長很快。

納魯的成長線,被貫穿電影始終。
既暗合了當下的女性崛起意識,也讓兩個彼此相似多過相異的獵人完成了一場精彩對決。

一點新意
[獵物]當然也有可指摘的部分:
比如鐵血戰士戲份並不多,在大多數時間,他更像遊蕩在地球穿過一段歲月的過路人。
相比較下,電影對以納魯為主角的部落文化與部落生活描寫很多。

納魯與哥哥的感情,也有明確的一條線索。
這也讓這部[獵物]在整個系列都顯得與眾不同。
它不那麼強硬,也不繚亂。
反而加入了對人物細膩情感與人物成長弧線的刻畫,多了些柔軟與情愫,整體更走心了。
這也可能讓這個系列吸引到更多女性粉絲。
而本片在動作場面也並不含糊,該硬起來的地方,比如近戰決鬥,打得也算頗有看點。

比起2018年那部看似打得熱鬧實則毫無設計感的動作戲。
[獵物]呈現了簡潔明快、驚悚度不缺的高水平動作場面。

同時,如果你是系列粉絲,你能得到不少明確的名場面致敬:
施瓦辛格那句“既然它會流血,我們就能殺死它”依然激動人心。

出現在[鐵血戰士2]末尾的那把“拉斐爾·阿多里尼1715”槍支,在本片落入納魯之手。


這也給了此IP之後繼續發展的可能性。
如果沿著[獵物]的風格繼續走下去,[鐵血戰士]系列未來會怎樣呢?
希望[獵物]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

▼
▼
【推薦閱讀】
從[寄生蟲]看韓國半地下文化|東亞國「私生飯」往事|“婚姻是什麼?長期賣春合約。”|那一晚,人質和劫匪幹了個爽|男女通吃的人,都長什麼樣?|中國人“不能公開談性”簡史|生而為女球迷,我很抱歉|男人看女人幹架時,卻在幻想寬衣解帶|女人們能穿上褲裝,用了幾百年時間|論臺灣髒話裡的“幹你孃”|我懷念,曾經有個坦蕩的色情片盛世|出軌這種事,當然要組團才划算|歡迎來到,偉大的攝像頭時代|噫,韓國男人“好羞恥”|易烊千璽怎麼了|《少年的你》裡的性隱喻,看懂了嗎?|銀幕上的臉,是一個人的終極裸體|我喜歡,80年代這個肌肉裸男|去他*的世界,做新一代“垮掉”|這是我戒掉雙十一的第三個年頭|《小丑》與鏡子的曖昧關係|日本人“斷袖分桃”往事|兩個男的搞在一起都能幹嘛|昆汀「抄」了,昆汀又「抄」了|愛是永恆的,但相愛不是|島國電影怪奇片名大賞|西方「亂倫畸戀」源流考|不是“媽蟲”,是驕傲的全職媽媽|只有獨立的女人,才配得上這條裙|「伍迪·艾倫式」話癆片簡考|霓虹燈與髒亂的暴力美學恰天生一對|那些跟明星上床的女孩,後來怎樣了|星戰是一齣外太空的家庭倫理肥皂劇|朱亞文這身衣裳,怎麼像太監?|自有性幻想以來就有觸手系

關鍵詞
鐵血戰士
電影
一部
獅子
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