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提醒我們:生命如此脆弱,每刻相處都是恩典

點選題目下方全球見證分享關注,看見證,聽分享。
-1-
沒有親人的逝者葬禮
在義大利,新冠病毒的許多受害者在沒有家人或朋友陪伴的情況下,死於醫院的隔離病房。因為傳染病的風險太高,親友被禁止探訪病患。
儘管衛生當局說該病毒不會在死後傳播,但它仍可以在衣服上存活數小時。這意味著屍體會被立即移走。
該國北部克雷莫納市(Cremona)的送行者(入殮師)曼卡斯特羅帕(Massimo Mancastroppa)說:“許多家庭問我們能否見到親人的遺體最後一面。但這是被禁止的。”
死者不能穿上他們最好或最愛的衣服下葬。相反,他們下葬時穿著是匿名的醫院病服。
但是曼卡斯特羅帕正在盡他所能,完成家屬之心願。
他說:“我們把家人送來的衣物放在屍體上,就好像他們是穿著衣服一樣。襯衫在上面,裙子在下面。”
圖片版權JILLA DASTMALCHI
“他們別無選擇,只能信任我們”
在這前所未有的情況下,送行者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死者的家人或朋友,甚至牧師!
這是因為與死者親近的人,往往也正在被隔離中。
塞拉託(Cerato)稱:“我們對親友盡全部的責任。”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我們給親人發一張棺材的照片,然後從醫院接回屍體,將其埋葬或火化。親人別無選擇,只能信任我們。”
對於塞拉託來說,最困難的事情是無法減輕家屬的哀傷。因為現在他無法告訴家屬他能為死者做的事情,而是向家屬列出了不能做的清單:
“我們不能幫死者換衣服,梳理頭髮,也不能幫他們化妝。我們不能使他們的遺容看起來美麗而平靜。這太令人傷心了。”
塞拉託已經擔任殯葬業者30年了,他認為這些小事對喪親者十分重要。
“最後一次撫摸逝去親人的臉頰,握住他們的手,看到他們看起來端莊。無法做到這一點是如此難受。”
在病毒肆虐的時刻,送行者常被迫與哀傷的家屬,在緊閉的門口兩邊見面。
親戚們仍嘗試將信、傳家寶、素描和詩篇拿給送行者,希望這些東西能與他們死去的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一起埋葬。
但是,棺材內不會放入任何一件物品。
因為將個人物品陪葬現在是違法的。這是一個嚴厲的規定,旨在阻止疾病傳播。
若有人在家裡死了,承辦人仍被允許進入屋內,但他們必須穿著全面的防護裝備:眼鏡,口罩,手套,防護大衣。對於剛目睹親人死去的家屬來說,這是個痛苦萬分的景象。
然而,現在有許多送行者也正被隔離。
安德里亞(Andrea)每天至少埋葬一具屍體。沒有親人露面來告別死者,因為每個人都在隔離區中。
曼卡斯特羅帕說:“現在死者下葬時只允許一兩個人員在那兒,僅此而已。沒人能說幾句話,就只是沉默。”
只要有可能,他仍會盡力避免這樣的情況。因此,他會開車去教堂,開啟裝有棺材的後車廂,然後請牧師祈禱。這工作通常會在幾秒鐘內完成,因為下一個死者正在等待。
安德里亞說:“我們在克雷莫納的殯儀館外面排著長隊。”
“幾乎像一家超市。”
-2-
護理師成臨終病患
與親人間溝通橋樑
相比入殮師,護理師是患者在住院、臨終與親人之間唯一的溝通管道,他們擔任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
考慮到醫院探視禁令,護理師是少數能與病患接觸的人,成為患者住院期間與親人間的橋樑。
由於無法探視病患,親人十分沮喪。
護理師們盡其所能的,為那些與家人隔離的患者提供情感支援。維吉尼亞州的護理師雀兒喜麥克·夫林(Chelsey McLaughlin)僅有一年資歷,她試著騰出時間與病患交流。
她說:「我應該舒緩病患情緒。如同家人般地交談,真實體會他們的感受。」
當前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協助那些無法與家人接觸的新冠肺炎臨終患者。
阿拉巴馬州負責新冠肺炎的護理師謝爾比·羅勃茲(Shelby Roberts)將自己的電話放在塑膠套中,讓六名病人家屬與病患逐一通話。
羅勃茲說:「我將電話擺在病人耳際。親人與他道別、禱告,合唱〈奇異恩典〉。我握住她的手,播放福音音樂。」
這是羅勃茲和護理師們挑戰。對親屬來說,護理師給予很大的幫助,但對無法在場親人家屬而言,仍得面臨撕裂之苦。
疫情剝奪病患和家人臨終道別機會
維真大學 (Regent University)心理與諮詢學院的專業顧問,助理教授丹尼·賀蘭德(Danny Holland)博士說,這個困境讓人痛苦。「我們不僅失去親人,甚至被剝奪彼此陪伴的機會。」
他說,家人知道摯愛得到醫護人員支援,並不孤單,令他們感到安慰。他解釋:「護理師受過訓練,可以維持病患臨終尊嚴。報導說,醫護人員在病榻前徹夜守候。」
最重要的是,隔離並不代表著患者缺少親人的關愛和照顧。
丹尼說:「獨自死去,並不意味孤寂地走。這僅是臨終前沒有親人陪伴。」
對許多病患與護理師來說,音樂帶來極大慰藉。阿肯色州的護理師邁克爾·斯特拉米洛(Michael Stramiello)利用休息時間彈吉他,病患要求彈奏的曲目中,常有福音音樂。
“Waymaker”(開路者)是麥克·夫林的最愛,不時在病患吃藥時透過手機播放這首詩歌。她建議家屬隨時撥打電話,護理師會盡其所能的讓患者通話。
疫情儆醒每個人緊握關係。丹尼說:「誠摯地連結並珍愛身邊的人,把握分秒。這場疫情提醒我們,生命脆弱,每刻相處都是恩典。」
-3-
苦難的意義
分娩的痛苦帶來新生命的喜悅,賽場上的失敗促使運動員更加堅定地訓練。
失敗的屈辱導致人們對人格缺陷的全新認識、清醒的自我評價以及帶出更好、更成熟的生命。
痛苦和苦難的日子,是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經歷。
透過聖經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真理。上帝常常透過苦難暴露了我們的罪,並呼喚我們悔改,來挽救靈魂(羅8:18-23;路13:1-5)。
苦難,驅使我們從信任自我的危險中轉移到信任祂的平安中(林前2:8-9)。
苦難,看到上帝的作為,充滿著希望,聖潔與忍耐。
這場疫情提醒我們,除了珍愛身邊的人以外,更需要在苦難中認識愛我們的上帝。
上帝最大的恩典,就是讓你還有時間悔改,只有在基督裡,你的苦難才不會浪費。
參考/CBN NEWS
整理/邦尼
校對/小羊羔  Emmanue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