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fw821120
一直以來,我喜歡的都是帶有復古元素的音響器材,無論是典雅的表頭、跳動的指標,或者是幽幽發光的電子管、充滿人文氣息的實木材質,都更容易讓我與器材有了更多的互動感覺。相比那些極具現代簡約風格的器材來說,復古器材帶來的氛圍感是無與倫比的。

Suca Audio聲優創就推出了這麼一款很有意思的電子管耳放,型號為T2 Max,採用胡桃木與鋁合金材質,尤為吸引眼球的是淡黃色背光的表頭,整體簡約而又具有濃厚的復古味道,而功能也比較豐富。
1、2000mW輸出,高低增益可調,滿足大部分耳機推力需求;
2、4.4+6.35+XLR三種耳機介面;
3、採用德國富豪ECF801電子管,可透過更換電子管感受不同樂趣;
4、可作為前級使用;
5、可更換運放體驗不同音色;
6、外形非常小巧,適合桌面玩家。

聲優創T2 Max的外形讓我想起來早期某些日系器材的設計風格,如著名的Yamaha雅馬哈GT-CD1,冰冷的金屬材質,再加上了實木元素之後,就讓器材有了更多的人文氣息。T2 Max外形尺寸為138MM(L)*200MM(W)*58MM(H),重量為1.19kg,可以說是相當精緻小巧了。

前面板最令人矚目的當然是圓形的表頭了,錶針會隨著音樂旋律而跳動,這也是表頭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之一。表頭的背光其實也很有講究,如麥景圖就將湖藍色背光做成了品牌的標誌,Luxman力士甲類功放為黃色,而AB類則是白色,很好地將兩個品類進行區分,ARC則喜歡用白色背光,如75SE和750 SEL後級。而T2 Max選擇了黃色背光,一來與電子管的發光相呼應,二來也更顯溫暖迷人。

T2 Max提供了4.4MM、平衡以及6.35MM耳機介面,可以說滿足了幾乎所有耳機玩家的需求了,即便是隻有3.5MM的耳機,也可以輕鬆透過轉接頭來使用,耳機匹配阻抗為16Ω~600Ω。

T2 Max採用了大旋鈕設計,阻尼順滑,操控也更便捷。

T2 Max頂部為切換控制,同樣採用了復古味道十足的撥杆式設計,提供了兩組RCA輸入,低增益/高增益調整(550mW~2200mW)。輸出選擇分別為RCA、耳機/RCA以及耳機,因為其可以作為前級使用。在作為前級使用時,其RCA電平在高增益時為8.4V,低增益時為4.3V,可以根據後級的輸入電平進行匹配,從而得到更好的音質表現。

T2 Max用的電子管為兩支古董德國Valvo富豪ECF801,這支電子管確實比較少見,聲音比較溫潤,具有大動態、低線性失真的特點。當然也可以更換其他品牌的ECF801來體驗不同的音色,只是選擇面比較小,畢竟富豪ECF801已經算是同類型裡相當出色的了。

由於是電子管耳放,因此T2 Max還在側邊設計了散熱孔以保障其可以更穩定地運作。但其實這一點基本上不用擔心,因為其熱量非常小,而且電子管是裸露在頂部,我用了幾個小時,也沒感覺到鋁合金機殼有多少熱量。

T2 Max的背部為電源介面以及兩組RCA輸入及一組RCA輸出,電源使用15V輸入,這也可以理解,否則就難以保持如此小巧的外形了。鍍金RCA座可以有更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得到更加純淨的音質表現,也可以看出聲優創的誠意所在。

T2 Max提供了四個橡膠材質的腳釘方便使用者貼在底部,當然也可以自行更換更好的其他材質腳釘。

由於變壓器外接,因此產品內部就顯得相當簡約,也不需要透過分割槽設計隔離變壓器的電磁干擾。

在用料方面,T2 Max確實算得上有誠意,用上了德國紅威馬電容,Wima也是相當多中高階音響器材愛用的電容了,具有快速度、低損耗、音質自然通透的特點。

T2 Max使用了兩顆TPA6120耳放晶片,每個聲道一片,帶來更大的推理和更高的通道分離度。此外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是可以直接插拔更換運放,如Muses02、OPA2604等,無需動用烙鐵就可以體驗不同運放的音色,對於新手玩家來說非常友好。

電位器為日本ALPS,調節更加精細,具有低噪耐用的特性。

來到主觀音質測試部分,音源採用了Luxman旗艦SACD D-10X,雖然有點過分,但也是為了音源不成為後腿而為之。耳機有AKG K701及森海塞爾HD800(300Ω,官方平衡線)。
先來一首Horowitz的《Chopin:polonaise no.6 in A flat Major,Op.53》鋼琴曲,T2 Max的高頻表現略顯內斂,有著電子管獨特的溫暖感,在快速演奏的部分,音符表現清晰,沒有出現混成一團的現象。當然如果可以更加清脆通透一些,可以將霍洛維茲的那種跳躍靈動的演奏表現得更加出色。

男聲部分選擇了Muddy Waters專輯《Folk Singer》裡面的《good morning little school girl》,實際上我認為T2 Max相當適合表現布魯斯男聲,溫暖厚潤的聲底可以很好地將Muddy Waters那種滄桑的感覺演繹出來,因為其有著比較好的中頻密度,雖然相比那些“中正直白”的耳放多了點染色,但這就是電子管偶次諧波獨特的魅力,而且就我個人認為它的中頻並不是那種厚重得化不開的型別,而是恰到好處,不會因為特意突出中頻而將兩端削弱。
低頻測試上,我選擇了趙家珍專輯《琴》裡面的《夜深沉》,這首音樂開頭就是中國大鼓獨奏,對於器材的低頻反應速度和瞬態都有著很高的要求。T2 Max在表現這首音樂的時候,可以比較明顯感受到鼓皮的震動,反應也相當迅速,沒有老式電子管器材那種“慢”的感覺。下潛略淺,低頻整體稍朦,不過考慮到這個價位及小體型,其實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表現已經算是相當亮眼的了。

結語:
一千多的價位,精緻復古的外形,電子管,對於入門耳機玩家來說其實相當友好,花費不多即可體驗到相當OK的聲音體驗。可以輕鬆推動高阻抗耳機,這一點也是電子管耳放的優勢之一(我手上除了300Ω的HD800之外,還有600Ω的AKG K240M,都可以推出不錯的效果)。T2 Max可以作為前級使用,這樣就可以讓桌面音箱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音質表現,是一個良好的加分項。除此之外,還可以體驗嘗試更換電子管和運放帶來的不同感受,也是這個機子的樂趣之一。在聲音方面給我的感覺還是物有所值的,很適合聆聽小編制的器樂、爵士及流行人聲,當然大編制的古典樂和激烈的搖滾/金屬確實力有不逮,我們也不能過於苛求。
當然,後面如果T2 Max還推出二代產品,那麼我希望可以加上USB解碼功能,因為購買這個產品的使用者大部分是用電腦作為音源,在目前情況下,如果要得到更好的音質,那麼在T2 Max之前還需要單獨加上一個USB解碼,無疑增加了不少負擔。而T2 Max後續產品加上USB解碼之後,即可一臺機子完成解碼、耳放、前級的功能,對於預算不高的入門級玩家來說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