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遠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門口就差報某人身份證號了

馮遠征開炮了。
兩會現場,北京人民大會堂門口,馮遠征眼睛像淬了火:
“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 他的話像把刀,直接捅進娛樂圈的心臟。

這是馮遠征的原話:
三天前,某流量明星被曝拍戲用數字代替臺詞。鏡頭前張嘴念“12345”,後期配音全靠AI。 
粉絲洗地:“哥哥太忙!”
馮遠征可以翻出自己演安嘉和的舊賬:
為研究家暴心理,他啃了三個月病例,看上百份卷宗。 
現在?流量演員報個速成班,三天畢業,臺詞靠配音,打戲靠替身,連吃飯都假吃。  
《哪吒2》票房吊打真人電影。
馮遠征反問:“動畫角色都能演得比人好,你們臉往哪兒擱?” 
觀眾用腳投票,流量明星用資料造假。真該讓安嘉和給他們好好上一課。
說三個點:
第一個,數字臺詞與AI搶飯碗
某古裝劇片場,男主角對著鏡頭念“54321”。導演喊卡,他低頭刷手機。副導演嘆氣:“後期會配音。”這場景不是段子,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馮遠征曾試用AI寫劇本,結果“嚴謹但冰冷”。 可如今,AI連演員的飯碗都要搶,反正真人也不背詞。  
資本在背後獰笑。請流量明星,片酬佔製作費七成。 劇本?特效?全是邊角料。一部仙俠劇投資兩億,主演拿走1.5億,剩下的錢只夠做五毛特效。 馮遠征痛批:“這不是拍戲,是搶錢!” 更荒誕的是,資料公司專幫明星刷播放量。假流量換真鈔票,誰在乎戲爛不爛?  
第二個,假吃替身和塑膠演技
一場吃戲,筷子夾空氣。鏡頭切近景,碗裡全是P上去的菜。 粉絲吹“敬業”,馮遠征罵“丟人”:“演戲連真吃都不敢,乾脆別幹!” 某頂流拍打戲,揮劍像甩麵條。武術指導搖頭:“不如找個武替。” 結果替身演完全程,明星只露臉。  
這行當早爛透了。上世紀90年代,香港武行玩命拍戲,斷骨頭是家常便飯。成龍渾身是傷,李連杰脊椎裂過。 現在?流量明星擦破皮,救護車衝進片場。馮遠征的學員班練《雷雨》,網紅轉型先學走臺步。 可某些人連臺步都走不穩,憑什麼日入208萬? 
第三個,飯圈供養與資料造假
粉絲集資千萬,給偶像刷票房。鎖場、包場、買榜,手段比駭客高明。 馮遠征一針見血:“靠粉絲買東西,能撐幾天?” 某選秀出道的小鮮肉,專輯銷量破億。調查發現,80%是同一IP重複購買。 真相?全是機器人刷單。 他們什麼都要造假,練腹肌都可能假的。 
歷史總是輪迴。
1920年代,好萊塢明星制崛起,製片廠操控緋聞、偽造人設。但卓別林敢說真話:“電影是藝術,不是馬戲團!” 百年後,中國影視圈重蹈覆轍。馮遠征像當年的卓別林,孤身對抗整個流水線。  
藝考曾經是獨木橋,現在是康莊大道。2002年,全國藝考生3.2萬。2020年,暴漲到117萬。 學校擴招,門檻砍半。馮遠征招生時痛苦:“基本功太差,臺詞都說不清!” 某表演老師爆料:“學生連《雷雨》都沒讀過,只想當網紅。”  
1950年代,美國方法派演員崛起。馬龍·白蘭度演《碼頭風雲》,混進工人堆裡扛貨三個月。 2010年代,中國流量派演員崛起。某明星演醫生,連手術刀都不會拿。 馮遠征說:“這是斷代!” 演技傳承斷裂,文化根基被刨。 
更可怕的,是集體麻木。當年馮遠征演安嘉和,被觀眾當街扔雞蛋。 現在流量明星演技爛,粉絲卻喊“你行你上”。墮落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墮落當常態。  
馮遠征在兩會怒吼,不是為個人。他身後站著李雪健、濮存昕,站著人藝70年的魂。 今天,他讓學員用AR學經典臺詞,用VR練表演細節。 明天,或許真有人接過這團火。  
流量演員為什麼沒文化?因為資本喂屎,觀眾吃屎,演員變成造屎機器。但屎堆里長不出花,泡沫終會破滅。馮遠征的刀已出鞘,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