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為什麼培養不出趙心童?

5月6日,趙心童拿下2025斯諾克世錦賽決賽的冠軍,“檯球天才”進入了觀眾的視線裡。運動員們的父母豪擲千金託舉孩子追求夢想的故事再次霸佔各大頭條。但如果你仔細瞭解後,便會發現在這些天才成名之路比錢更重要的還有很多。
最顯而易見的天賦
在頂級運動員的年幼階段,需要父母挖掘出小孩有沒有運動能力的天賦。大部分運動員的家庭都有體育背景,既具備強大的運動基因又具備體育運動的專業知識。
12歲的谷愛凌獲得美國自由式滑雪全國錦標賽全能專案銀牌
谷愛凌的外公就愛好滑雪,媽媽谷燕曾是滑雪教練。谷愛凌不到8歲,已經掌握了駕馭高階雪道的技巧,9歲就拿下了滑雪強國全美自由式滑雪少年組冠軍。
鄭欽文的父親鄭建坪是高中體育特長生,高考後入選為湖北省二級田徑運動員。鄭欽文年僅10歲就獲得了湖北省青少年網球賽U10女單第一名;她自述14歲的時候就能發出來時速180KM的球,李娜感慨說自己練了整個職業生涯都達不到這種水平。
當然也有父母不是體育相關工作,卻能有人脈挖掘孩子的天賦。
2011年斯諾克表演賽上14歲的趙心童和36歲的馬克·威姆斯
趙心童8歲那年第一次拿起球杆陪爸爸和他的朋友打檯球。後來被比較懂檯球的前輩發現他有天賦,爸媽就帶著他在全國各地找教練和老師。
全紅嬋7歲時在操場上跳格子,被教練發現彈跳力和爆發力都很好,僅有1.2m的身高卻可以跳到1.6m。然後到體校測試,發現非常有天賦。
全紅嬋獲得2024年巴黎奧運會女子跳水10米臺冠軍
全紅嬋這樣的家庭也能夠走出一個天才跳水冠軍,就足以見得天賦這種東西,真有的話就如同黑夜中的螢火蟲一樣耀眼。大部分父母去追求“卷”“雞娃”,大機率其兒女的實力距離頂級運動員還有一定差距。
父母的眼界是入場券
運動員選擇是否走上職業化的道路往往都在少年甚至兒童時期,所以父母的認知差、資訊壁壘、人脈資源、經濟投入都是職業體育的入場券。
小時候的周冠宇在觀看F1比賽
17年前,6歲的鄭欽文被爸爸帶去北京看奧運會,她表現出對網球極大的興趣;19年前,3歲的谷愛凌被媽媽帶到了滑雪場,在別的家長害怕孩子摔倒的時,谷愛凌已經展現出超強的平衡力和協調力;20年前,5歲的周冠宇隨家人在觀看F1大獎賽,7歲首次駕駛卡丁車表現出超越同齡人的操控能力…
這些運動在當下都是鮮少人參與的“貴族”運動,在十幾二十年前,已經被這些天才小朋友們發現。如果不是父母特殊的眼界和品位,他們可能很難接觸到這些運動。
鄭欽文在海外訓練中
鄭欽文的父親鄭建坪是她最初的教練、營養師和康復師。他發現網球在當時的國內不太卷。如果你是一個天賦很高的乒乓球運動員,你贏了再多的冠軍都不敢保證能為國家出戰。而國內網球這個現狀,真的有很大機率把天賦從少年帶到成年。於是他才賣掉房子送當時在國內無對手的鄭欽文出國訓練。
當谷愛凌展現出對滑雪的狂熱時,谷燕也沒有陷入“體育與學業對立”的傳統思維,讓谷愛凌高效地成長為全方位的“天才少女”。除了滑雪之外,谷愛凌還喜歡攀巖、衝浪、騎馬、跑步、足球、籃球等,而且這些她無一不精。我們因為滑雪冠軍的身份認識她,可她的生活從不圍著滑雪轉。由於母親谷燕的超於常人的認知,才讓谷愛凌的未來有很多可能性。
2018年歐洲F3荷蘭站
中國第一位F1正式車手周冠宇走上賽車的道路也是如此。2004年,國內大部分人還並不太瞭解F1是什麼的時候,周冠宇就被可以出現在F1的比賽現場;在車隊幾乎全是外國面孔的情況下,周冠宇就被送到英國邊學習邊在拉丁車俱樂部訓練,利用歐洲成熟的青少年賽事體系積累經驗,鋪墊職業道路。對於當年只有12歲的周冠宇來講,父母的瞭解和認知是他堅持夢想的最大底氣。
而作為普通家長可能只在乎:“賽車比得好有什麼用,能考上公務員嗎?”
最燒錢的投資
很多運動即使有十分的天賦,也不一定有足夠的資源託舉走上職業化的道路。甚至連比賽的報名費訓練費就是很多人一輩子無法賺到的收入。
網友幫著鄭欽文的父母算了筆帳,從教練,訓練場地,醫療團隊,國外訓練等,培養一個鄭欽文,按量化的金額來講,需要2000萬。谷愛凌在培養滑雪一項的投入就已是幾千萬人民幣打底。但滑雪也只是她眾多愛好之一,谷燕在谷愛凌興趣愛好上的花費遠不止此。
而對於燒錢的運動F1賽車更誇張,曾有圈內人估計過周冠宇在賽車上的花費億打底。首先基礎的卡丁車教練費每小時上千元,每年的花費包括進口發動機維護、輪胎更換、全國甚至全球參賽的交通住宿費用用等幾十萬也是常態。媒體報道周冠宇的父親為方便他訓練,曾花費1200萬建造了車道。
2024賽季F1車損費用排行榜
然而這在後續的方程式賽事面前卻還是九牛一毛。周冠宇的媽媽在書裡面寫到“我們所謂的富裕在F1這個‘銷金獸’體系面前實在是不夠看。從冠宇玩卡丁車開始,我們在孩子教育上的金錢投資就遠遠超預期,出國後的投資就更大了,然後每上一個方程式的臺階,投資都會成幾何級數上升。”哪怕是最基礎的參加區域性F4賽事每年的報名費用加訓練費用在500萬人民幣左右,再往後的F3、F2、F1已經是天文數字。
周冠宇的媽媽在書裡還是低調了,其實周冠宇的爸爸周文方是商界大佬,他旗下控股了多達15家公司,其中一家公司早在2017年的營收就達到了30多億。而作為賽車手,周冠宇2024年的年薪約1440萬人民幣(這僅僅是工資收入不含其他商業收入)。
福布斯2024年全球女子運動員收入排行榜
根據福布斯2024年全球女子運動員收入排行榜,谷愛凌在2024年的總收入約人民幣1.6億元;鄭欽文2024年總收入約1.49億人民幣;趙心童在世錦賽奪冠,光是獎金就有約合人民幣450萬人民幣,再加上各種代言年收入估計也能輕鬆破千萬。
當我們看到這些天文數字羨慕時,可能無法想象到父母背後不計成本的投資並不一定是為了孩子未來能賺多少。如今的頂級運動員之所以從事這項運動大部分都以愛好為主,他們對運動的熱愛不再只執著於金牌和獎金。
趙心童的母親曾說:“愛孩子就是讓孩子快樂,以後的人生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從那天開始,我就不考慮其他人的話了,尊重兒子的選擇。”當普通人還在為孩子的未來拼命時,有錢人對孩子愛好花費千萬可能只是一種投資罷了。
一場對孩子未來的豪賭
競技體育天賦固然重要,但努力訓練是最基本要求。由於職業化訓練正處於接受基本教育的時期,靠時間堆積的訓練擠壓著文化課的學習。這導致大部分運動員都要放棄傳統教育,對父母而言肯讓孩子幾乎放棄學業,轉向職業化道路無疑是一場“豪賭”。
趙心童小學文化成績也非常好,一直是年級前幾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一直是班長。然而12歲的趙心童向父母表達 “我要退學,專心打檯球” 的想法時,父母沒有立刻嚴詞拒絕,而是讓趙心童參加各種比賽,發現孩子的確是這一塊料。家人就同意他休學,耗費大約30w在家裡改造了一個練球房,並師從丁俊暉的教練伍文忠學習,正式走上了職業斯諾克的道路。
趙心童小時候穿溜冰鞋練球
在父母問他上大學之後要做什麼的時候,趙心童毫不猶豫地說:“打球。”而後,父母堅定地送他到世界斯諾克最高水平的英國斯諾克進行學習“幾乎每一天都是訓練。8點起床,9點到球房訓練,中午吃過飯後,下午繼續訓練到四五點,再去健身房進行體能訓練。”可以用枯燥來形容的日子,給趙心童帶來了耀眼的成績。
有家長佩服趙家父母的魄力,但更多人擔憂:“全國能出幾個趙心童?放棄學業風險太大了!”這背後是當代家長的集體焦慮。教育部資料顯示,超70%的家庭存在“特長培養與學業衝突”的困擾。
趙心童成為中國首位斯諾克世錦賽冠軍
趙心童的成功讓不少家長熱血沸騰,但別忘了,中國檯球協會註冊球員超3000人,能站上國際賽場的不足1%。而絕大數運動員都放棄了傳統學業,這就意味著一旦運動生涯沒有成就,在社會上沒有學歷文憑很難找到基本的工作。
而這些頂尖運動員的家長之所以願意冒險,一方面是相信孩子的實力,另一方面是家庭能給孩子託底的自信。對於這些家庭財富的羨慕的同時,不妨想想,有家底的孩子們本可能有太多路可選:子承父業、父母安排進大企業、投資做自己的小事業等等,這其中無疑走體育是最冒險的那條。但他們選擇相信孩子,這對事業有成的父母來說有多難?!
女子網壇的傳奇人物大小威靠著父親78頁的商業計劃書,幾乎沒花一分錢培訓費,統治了女子網壇數十年。但90年代的網球界尚未完全資本化,老威的“空手套白狼”策略在今天已經是“不可能的故事”。
如今的體育產業,已然是“資本的遊戲”。與優越家世的頂尖運動員相比,普通的家庭缺少的不僅是錢,更是難以獲取的行業資訊和人脈資源:他們有專業團隊規劃訓練,有私人醫生保駕護航,有商業團隊提前佈局;他們知道哪個專案容易出成績,懂得如何規避職業風險。
而普通家長往往連基本的訓練常識都沒有,只能讓孩子在低水平重複訓練中消耗天賦。當冠軍的培養成本飆升到千萬級別,體育這條曾經的"上升通道",或許變成另一道難以逾越的階級壁壘。
撰文 紫蘇葉
編輯 回收不鏽鋼臉盆
排版 紫蘇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