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當AI浪潮席捲全球科技圈之際,字節跳動Seed部門業務負責人朱文佳的名字,在業內外引發了廣泛關注。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的AI掌舵人,他的每一個決策都牽動著行業神經。
在字節跳動這家以年輕、創新著稱的科技巨頭企業裡,朱文佳的存在似乎總是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與許多熱衷於公眾表達的科技高管不同,他更專注於技術本身,將精力投注在AI模型的突破與創新上。
作為直接向梁汝波彙報的位元組大模型掌門人,朱文佳帶領團隊在生成式AI領域打造出引發業界關注的豆包大模型。
從早期在百度深耕搜尋架構,到後來在字節跳動的技術革新,他始終站在技術創新的最前沿。在他的帶領下,字節跳動的AI實驗室正在重新定義著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AI競爭中的位置。
然而,朱文佳的故事也不總是順風順水。在前谷歌DeepMind副總裁吳永輝博士加入字節跳動並擔任大模型團隊Seed基礎研究負責人後,字節跳動對大模型團隊進行了架構調整。朱文佳疑似被“半架空”,多名原本向朱文佳彙報的演算法和技術負責人開始轉向吳永輝彙報。
這是一個關於技術追夢人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中國AI力量崛起的縮影。

外媒報道的朱文佳 圖片來源:Attention Factory
01 初入位元組:“內容是搜尋的根本”
朱文佳在入職之前的經歷十分神秘,除了“早期在百度任搜尋部主任架構師”一句簡短的描述之外,公開渠道沒有他任何求學經歷和其他工作經歷的資訊,似乎是從一個“魔法世界”而來,空降於位元組團隊中。
2015年,朱文佳加入今日頭條,負責頭條搜尋業務。曾被字節跳動的推薦演算法負責人楊震原稱讚為“頭條裡演算法技術的Top3人選”。
時間來到2019年。在6月份的一次密集的人事調整中,朱文佳接替原CEO陳林成為今日頭條負責人,同時接手的還有西瓜影片和皮皮蝦。時至今日,這兩款產品仍與今日頭條並稱為“大頭條體系”。僅僅三個月後,朱文佳就改為直接向張一鳴彙報。
從2017年至2019年,每一年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都會進行一次“換帥”:2017年是張一鳴,2018年換成了陳林,2019年則變成了朱文佳。
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往往意味著內部劇烈的動盪,而今日頭條卻是一個例外。2017年時,許多人對“字節跳動”這個名字仍感到陌生,而抖音的崛起尚未形成氣候,張一鳴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今日頭條的運營上。而隨著2018年抖音的迅速崛起,字節跳動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業務結構。張一鳴因此將今日頭條的CEO職務交給了陳林,以便他能夠專注於更多新興業務的發展。緊接著,在2019年,陳林又將這一職位轉交給朱文佳,這同樣是因為陳林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於更重要的事務。

作為今日頭條CEO的朱文佳 圖片來源:36氪
在陳林擔任今日頭條CEO期間,公司的月活躍使用者(MAU)增長逐漸放緩。根據易觀的資料,2019年1月至6月,今日頭條的MAU分別為2.88億、2.62億、2.50億、2.64億、2.79億和2.86億,顯示出增長態勢的停滯。朱文佳認為,“早期今日頭條的日活躍使用者增速較快,每年可增加三四千萬,但近一兩年增速明顯減緩。”張一鳴也曾提到,“如果不擴充套件搜尋場景和優質內容,今日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僅剩4000萬日活使用者。”
在2019年的生機大會上,朱文佳強調,未來資訊產品的發展趨勢將是推薦與搜尋的雙引擎。他將今日頭條過去七年的發展總結為“一橫一豎”:橫向是儘可能豐富的內容形式,縱向則是儘可能多樣的分發方式。他認為,未來今日頭條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標準意義上的通用資訊平臺,能夠涵蓋所有型別的內容和分發方式。
技術方面,朱文佳表示,今日頭條在2019年已經建立了一套業界獨有的搜尋技術架構,“我們從推薦引擎上探索出機器學習的方案,然後把這套技術架構和底層演算法遷移到搜尋引擎上,發現效果也很好。”儘管過去幾年搜尋市場份額相對穩定,搜尋引擎技術並沒有停滯發展。“第一,技術真的有提升空間,這幾年技術發展比較快,這些技術還沒有被充分用上,這可能跟大家的認知不一樣。”,朱文佳說,“第二,透過做好內容來改進搜尋,這個思路是之前探索不夠的,內容是搜尋的根本。這兩點上做好,幾年後搜尋引擎可能比現在再上一個臺階。”
02 華麗轉身:走向更大的藍海
在2020年,朱文佳擔任今日頭條CEO期間,該平臺在使用者數量和活躍度方面取得了顯著增長。
根據Questmobile的資料,2020年春節前後,今日頭條的日活躍使用者(DAU)達到了1.4億,相比2月增長了7.09%,這一增速遠超同類應用如騰訊新聞、新浪新聞和網易新聞等。
儘管今日頭條在使用者增長上表現出色,但以圖文內容為主的資訊市場已顯現出增長天花板,尤其是與近年來迅速崛起的短影片市場相比。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月,抖音在中國的DAU已達到4億,而TikTok在美國的月活躍使用者數則為1億,日活躍使用者為5000萬。
2020年8月,曾被寄予厚望的TikTok CEO凱文·梅耶爾辭職,隨後原TikTok美國總經理Venassa瓦妮莎·帕帕斯接任全球負責人一職。自梅耶爾離職以來,TikTok全球CEO職位空缺已達半年,這在面對Facebook、Google和Twitter等強勁競爭對手的情況下,TikTok面臨著嚴峻的使用者流失問題。
一手是增長觸頂而模式穩定的今日頭條,一手是前景廣闊卻面臨危機的TikTok,朱文佳在此時調任TikTok業務部門更像是“天降神兵”,救位元組於水火之中。2021年2月,朱文佳從業務調整到技術崗位,將會到新加坡研發中心工作,支援TikTok的技術工作。得益於多樣的產品矩陣,位元組從一個產品(如今日頭條)中收集到的使用者偏好資料將會反哺於其他應用(如抖音、TikTok),帶來可觀的聯動效應與規模效應。

位元組產品如何相互聯動 圖片來源:Attention Factory
從今日頭條到TikTok,位元組迫切希望這位“巫師”找到最適合自己“施法”的土壤。
03 走向未來:AI時代的“巫師”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網際網路再到AI,每一次生產力革命都帶來新的機遇,而總有人希望作為“弄潮兒”站在時代的浪尖。位元組也不例外。

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生產力革命 圖片來源:Jacques Ludik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網際網路公司,位元組取得的成功毋庸置疑。但在正在進行的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位元組感受到了危機。
率先捕捉到AI發展趨勢的百度早在2019年就推出的“文心一言”,隨後的幾年,阿里與騰訊都推出了其萬億引數級的LLM。2023年是LLM的爆發元年,智譜、阿里、360、華為相繼釋出自研大模型。而直到2023年8月,位元組才釋出自己的“雲雀”大模型,可謂是“趕了個晚集”。

中國國產大模型釋出時間線 圖片來源:DoNews
2023年1月,不甘落後的位元組成立了首個大模型研發的團隊,由其搜尋部門主導,朱文佳擔任負責人。

位元組大模型相關團隊配置 圖片來源:晚點LatePost
字節跳動的AI團隊由兩個小組組成,一個來自原搜尋部門,專注於語言模型的開發,由朱文佳領導;另一個則屬於產品研發與工程架構部下的智慧創作團隊,負責圖片模型的開發。2023年上半年,抖音的社交負責人陸游也加入了這個大型模型團隊。
在2023年8月,該團隊開發的“雲雀”大型模型完成了網信辦的備案。同時,字節跳動還推出了一款多模態的大型模型——BuboGPT。
同年11月,字節跳動成立了一個名為“Flow”的新部門,專注於AI技術的應用。該部門隸屬於公司的研發與工程部門(PDI),由朱文佳擔任業務負責人,洪定坤為技術負責人,朱駿則負責產品方向。
Flow部門目前有四個主要業務線:AI教育、國際化、社群和豆包。到時,該部門的員工數量已超過100人,飛書產品副總裁齊俊元和抖音社交負責人陸游也轉至Flow,分別負責PC端和移動端產品。

位元組生成式AI佈局 圖片來源:Z Finance
2024年4月,朱文佳獲得進一步晉升,現在直接向CEO梁汝波彙報。他領導的AI團隊被稱為“Seed”。除了Flow和Seed團隊,字節跳動還有兩個AI團隊:李航領導的AILab更側重於學術研究,而項亮的團隊則專注於資料與應用機器學習(Data-AML)。字節跳動各個業務單元也在積極探索將現有產品與AI技術結合。
隨著大模型賽道進入深水區,起步晚的位元組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拿下多項“第一”。在AI產品榜統計的2024年11月國產大模型的MAU排名中,位元組以接近6000萬的月活躍使用者量穩居榜首,甩開第二名百度的文心一言近5000萬的使用者量,展現出了強大的統治力。

2024年11月AI產品使用榜單 圖片來源:AI產品榜
有人說,位元組在AI領域的巨大成功得益於其“卷王”的企業文化;也有人說,位元組有自己的“魔法”。
而如果有誰真的在“施法”,那麼在位元組這個資料與演算法建構的世界裡,朱文佳就是那個“白袍甘道夫”。

位元組領導層人員與綽號 圖片來源:Attention Factory
一位位元組人士評價,從學術研究到業務落地的光譜上,李航在最左端,中間是項亮,最右是朱文佳,他有 “綜合的工程和技術管理經驗”。
“做好搜尋有三個關鍵點:技術、內容、初心。技術決定體驗。”朱文佳早在今日頭條任職時就如此描述自己的理念,“同時,一個產品如果沒有或者是忘記了初心,即使擁有再多的內容,再好的技術,也很難把產品做好。”
“我們也希望能夠成為每個人手中的望遠鏡,幫助人們探索資訊的星空。”“理工男”朱文佳不無浪漫地表示道,“望遠鏡這邊,是使用者和創作者,望遠鏡那邊,是無限廣闊的的資訊宇宙。藉助望遠鏡,人們可以看得更遠,更清,看見更大的世界。”這是屬於他的初心。
此前,朱文佳在字節跳動的All Hands大會上發表了樂觀的講話:“雖然年初的情況比較艱難,但我認為2024年整體進展不錯。”他的自信並非毫無依據——到第四季度,位元組旗下的豆包產品已成為國內日活躍使用者數最多的AI應用,其底層的視覺理解、文生圖及文字模型也躋身團隊的第一梯隊。”
然後,DeepSeek的橫空出世似乎打破了一切。
豆包始終堅持自研路線,卻在面對DeepSeek開源浪潮時反應偏慢,這一策略已經讓字節跳動感受到市場的壓力。隨著行業內大廠紛紛加速接入DeepSeek,享受開源生態帶來的技術紅利,豆包的“閉門造車”顯然沒有換來足夠的競爭優勢。
位元組內部似乎對於Seed模型能力的進展失去了耐心。
2025年,隨著前Google DeepMind研究副總裁吳永輝的加入,字節跳動大模型團隊迎來了一次重大調整。朱文佳的工作重心逐漸從“基礎模型”轉向“模型應用”,而多名原本向他彙報的演算法和技術負責人也開始轉向吳永輝彙報。
這一變化或許標誌著字節跳動在AI模型層的領頭羊已經完成了更替。
儘管如此,朱文佳這位AI時代的“巫師”並未停下腳步。未來,他或將繼續施展他的“魔法”,在模型應用的新徵程中,為使用者解鎖更多未知的精彩。
作者:Aaron Cao
來源:
[1] 雷鋒網,字節跳動人事調整:朱文佳調任新加坡TikTok業務,今日頭條CEO由陳熙接任,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DCcTTZFCvgWX2OWE.html
[2]財經網,為了ChatGPT,大廠一把手睡在了公司,https://m.caijing.com.cn/api/show?contentid=4930843
[3]AI科技評論,位元組成立大模型研究院,瘋狂氪金 AI 人才,https://mp.weixin.qq.com/s/JDkpfi4axcnlpANnQjrPEg
[4]21世紀經濟報道,今日頭條第三任CEO朱文佳:使用者體驗方面,頭條搜尋已進入第一梯隊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91115/herald/246544f22b67b434a8c3da2d06a36127_zaker.html
[5]人民網,朱文佳:做好搜尋引擎其實就三件事,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1202/c14677-31485682.html
[6]Speakerdeck, TikTok&Bytedance, https://speakerdeck.com/matthewbrennan/tiktok-and-bytedance?slide=2
[7]鈦媒體,接棒陳林,今日頭條新CEO朱文佳用搜索試探邊界,https://www.sohu.com/a/354122648_116132
[8]第1財經,今日頭條新任CEO朱文佳:當下正處於“熬”的階段,https://m.yicai.com/news/100405533.html
[9]DoNews,年內狂攬五項第一,“位元組系大模型”何以後發先至?https://www.donews.com/article/detail/5213/75717.html
[10]a16z, TheTop 100Gen AIConsumerApps, https://a16z.com/100-gen-ai-apps/
[11]鈦媒體,今日頭條換帥,新 CEO 繼續試探邊界,https://mp.weixin.qq.com/s/NWjxEfAyLaqF8uFQNi5vwg
歡迎掃碼加群參與討論

———END——–
極思 TopMinds 相信認知能夠跨越階層,
致力於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本和商業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