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比較像節約時間的戰略,相當於從根本上把時間省下來了。但是,基於各種各樣的理由,大家還是想考試,還是得給孩子做早飯接送上下學,還是不得不關注孩子的語文學習,並在吐槽老師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壓力。
那麼,對於這些家長而言,這是不是意味著時間永遠像一座大山那樣,壓在了他們身上了呢?
也不一定。
如果把前文的做法比喻成直接在大山裡打了一個隧道,那麼我們要翻山越嶺不一定只有隧道這一條路。我們還可以走山上的羊腸小道,或者開車走盤山公路。儘管還是要翻山,但總比一味埋頭趕路要強,大小也算是個捷徑。
今天就來說說這些節約時間的戰術。
少加家長群
第一個辦法就是少加家長群。
現在家長群氾濫。當你加入一個培訓機構或者一個自媒體的家長群后,你就逐漸被拉進了若干個家長群。然後你就不由自主地越加越多,在不知不覺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焦慮更隨之增長。
所以我的辦法是儘量少加群,同時定期清理家長群。
我通常會給家長群按照入群目標來分類。
一類是資料群,往往是我必須要的資料,也就是很難在平臺上找到的資料。這些群不用經常瀏覽,偶爾看看是否有自己需要的資料即可。
一類是本地訊息群,主要是和孩子同學的家長互通有無。這類群相當於“沒有老師的校友群”。 大家可以在群裡互相提醒活動、作業等資訊。
還有一類是資訊群,目的是為了擴大自己的視野。所以,群裡的人所在地區、參與的活動以及想法和我相差越大越好,最好是那種八杆子打不著的。這樣就可以讓我瞭解很多自己根本不瞭解的情況,增強對於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適應性。
比如我瞭解到,有的地方初一就上課道晚上8點以後放學。孩子們回家吃晚飯做作業,通常要到深夜甚至凌晨才能睡覺。和他們相比,我們的孩子已經很幸福了。
那麼什麼時候要退群呢?標準就是群的活躍度。如果一個群長期緘默,只有群主不斷髮布團購訊息或者轉發自己公號的文章,就可以退群了。
還有的家長群,熱衷於傳播牛娃八卦,意義也不大。這並不是說,牛娃的養成經驗不值得學習。沒有一個家庭的育兒方法可以全盤複製的,但是每個家庭的育兒方法都很值得參考和借鑑。所以,最重要的是給出細節,方便分析討論,看看對自己是否有借鑑作用。
然而,有關牛娃的聊天都只是八卦,一般沒有太多細節或者乾貨。所以這種討論除了引發焦慮,沒有什麼太大價值了。
總之,我們要像打掃房間一樣定期清理微信群,避免時間被不知不覺地侵蝕。
少囤積學習資料
第二個件不做的事情就是囤積,具體來說就是少參加團購、少看直播賣貨、少下載分享資料,把精力從關注資源的價格轉移到關注資源的個性化和有效性上。
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要克服佔便宜或者看直播的癮頭也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是看到那麼多免費的海量資源,很容易手癢。
那怎麼才能做到不囤積呢?
首先,保持冷靜。也就是說,在獲取任何資源的時候,先去多方查詢一下這是不是你想要的,適合你的資源,而不是別人一說就去下載或者下單。
比如買書之前,我會去知乎瞭解一下在我需要的同主題相關讀物裡,有沒有更好的書,然後去微信讀書或者得到看一下電子版的文字。如果是給孩子的英文書,我會讓孩子去喜馬拉雅聽一下,看看是否合適。然後我會去看看閒魚有沒有二手書。
現在的直播帶貨和微信群團購都是激情消費,免費資源分享雖然不花錢,但是成本更低的激情消費。這樣獲取的資源,其有效性和個性化是很差的。
雖然這樣買書比較麻煩,但是這個過程讓我對相關主題有了更多的瞭解。所以我最終獲得的資源,基本都能用上。我的時間沒有白費,我的電腦空間也得到了充分利用。
第二個辦法就是直接利用網上資源,而不是下載。
比如在B站上錄播課、喜馬拉雅聽書,得到看書等等。這種辦法可以讓你短時間內海選,迅速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優質資源。
鼓勵和支援孩子自學
第三個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學。
人人都說自學很重要,但是一般都會給孩子上課外班而不是自學,就是因為自學很難,尤其是開啟自學的時候。
不過我們可以循序漸進。
比如先讓孩子獨立完成學校作業,再獨立高質量地完成學校作業。然後在父母的輔助下,讓孩子去分析自己的優勢和薄弱項,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接下來才是選擇合適的課外班。
這是我在我家小朋友自學經歷的教訓上,總結出一個更現實的做法。我們家老大朵拉的自學之路比這要坎坷得多。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數學學習的五個教訓》裡提到過這件事。
她的路之所以坎坷,因為她把兩件很難的事情結合到了一起:提前學和自學。
提前學有兩種。一種是預習,也就是先準備一下幾個單元或者一個學期的知識點。這種是比較理性的做法。第二種是大幅度提前學,也就是提前好幾年學。這種大跨度的學習非常容易遺忘,為此就不得不多輪重複。我們選擇的就是第二種做法。
這還不夠。
大部分人提前學,都是在課外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多輪重複,還算有章法。但她基本上是自學完成的。所以她走的是十八彎的山路,尤其折騰。最大的問題是,這種折騰還是沒有避免遺忘。這就是我在此前文章中所說的“打臉”。
但是,正是在這個反反覆覆得過程中,她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且建立了學習信心。到初中以後,她再也沒有報過課外班。
其實,初中的學習壓力尤其是考試壓力遠大於小學,這種考試壓力帶來的補課衝動也遠大於小學。有的家長很容易在開學考之後,就開始補課。補課加上課外作業好費的時間,以及初中校內學習的時間,就這麼把初中的生活壓榨得所剩無幾。
而朵拉,因為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路,騰出了大量的自主時間。到初二了,她不但一門課外班都沒有,還因為住宿省下了大量的交通時間。
你也許會問,她只是自學了數學,為什麼其他班也不報呢?
這也是我一開始很不理解的。我同意沒必要一著急就報班,但是如果報班有用而且效率比自學更高,為什麼不報?
但是朵拉就是不報。比如她的物理就是自學的,這件事我在BetterRead的文章《另類的物理學習》。她的自學範圍還擴大到了非文化課領域,比如上學期特別喜歡的烘焙課也不上了,因為她覺得也可以自學。
學習這件事很像蓋樓。從零到一是打地基,從一到十是起高樓。打地基是最費時間的,但是地基打好了,起高樓就可以又穩又快。雖然看孩子自學的時候經歷了重重波折,但現在回顧,我覺得很香。
朵拉的經歷讓我意識到,學科知識不同,但學習方法是可以遷移的。同樣可以遷移的,是自學帶來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對於補課的厭惡和對於掌握自主權的渴望。
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自學不是為了省時間,而是為了捍衛對生活的自主權。
從要求在學校住宿,到自己解決學習問題,都是她走向自主的一部分。最近,她又做了一件事,徹底斷了我偷偷給她報班補課的念頭——把自己加入了我所在的培訓機構家長群,隨時監督媽媽,截斷任何可能對報班衝動。
就在上週,她讓爸爸把自己拉入班級家長群。 我和全班家長、班主任一起,默默地看著她水靈靈地入了群。最後一道門,就這樣被攻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