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李嘉誠的長江和記實業公司釋出公告,將其持有的和記港口控股(HPHS)及和記港口集團控股(HPGHL)的股權,全部出售給貝萊德財團,標的資產覆蓋亞歐美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碼頭泊位及配套資產。


長江和記實業公司公告(圖源網路,侵刪)
這其中就包括了和記港口集團持有的巴拿馬港口公司(PPC)90%股權。PPC在巴拿馬運河兩端擁有兩個港口,一個是位於大西洋一側的克里斯托瓦爾港(Cristobal),另一個位於太平洋一側的巴爾博亞港(Balboa)。和記港口集團從1997年起擁有這兩個港口的控制權,並在2021年續約了25年特許經營權,延長至2047年。

“世界橋樑”巴拿馬運河
–根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資料,2024年巴拿馬運河的船舶通行數為9944艘,貨物透過量為4.23億噸,約佔全球海運份額的6%,財年總收入49.86億美元。
根據公告,長江和記與貝萊德財團交易總資產價值為227.65億美元,將為李氏帶來超190億美元的現金收入。
這筆交易成為全球史上最大規模的港口資產出售案。李氏不但將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港口拱手與人,助力巴拿馬運河“美國化”,更是連帶將全球43個港口控制權讓渡給美利堅,使得美國資產公司貝萊德實質控制全球約10.4%的集裝箱碼頭吞吐量,一舉躋身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之列。

“商業超人”李嘉誠
我們不禁要問,“捲走”李嘉誠43個港口的貝萊德,是什麼來頭?
–與李氏交易的貝萊德財團,包括美國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合夥公司(GIP)、地中海航運旗下碼頭投資公司(Terminal Investment)。
貝萊德,總部位於紐約,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
其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1.6萬億美元,富可敵國,被稱為“全球資管之王”,斷崖式冠絕群雄。
其開發的“阿拉丁”系統,監管著全球超5%的金融資產。
其投資的產業,就像一隻張牙舞爪的章魚,觸及各國領域,比如:
–科技領域的蘋果、微軟、英偉達、高通、三星;
–軍工領域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雷神;
–能源領域的埃克森美孚、東京電力;
–醫藥領域的默克、輝瑞、強生;
–時尚消費領域的路易威登、可口可樂、寶潔、亞馬遜;
–金融領域的高盛、摩根大通;
-乃至於轉基因農業、虛擬貨幣、私人監獄……

貝萊德權益持倉TOP25圖譜(圖源網路,侵刪)
貝萊德的英文名字是BlackRock,譯為“黑巖”。
很多人容易把他與BlackStone(譯為“黑石”)弄混,這也難怪,因為36年前,兩者本就是一家。
黑石(Blackstone)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985年,目前在全球管理超1萬億美元的資產,其創始人是猶太人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
1988年,同是猶太人的拉里·芬克(Laurence Douglas Fink)帶著創業夢想找到蘇世民,尋求資金支援。蘇世民與其合夥人彼得森(Peterson)為拉里·芬克投資500萬美元、佔股50%並特設黑石資產管理部門。因為該部門經常與黑石總部混淆,於是在1992年改名為黑巖BlackRock,就是現在貝萊德的前身。

年輕時候的拉里·芬克(圖源網路,侵刪)
從1988年到1994年,黑巖BlackRock的資管規模從10億美元增長至200億美元。隨著黑巖BlackRock不斷發展,拉里·芬克與蘇世民在經營模式和股權結構產生分歧。蘇世民在氣憤之下將所持股份以2.4億美元轉讓給了PNC(Pittsburgh National Corporation)。
當時,蘇世民沒有料到,拉里·芬克將在未來打造一個遮天蔽日的資本帝國,並在20年後成為“華爾街教父”。後來,蘇世民在自傳《我的經驗與教訓中》稱,“那次氣憤之下的決定是一次英雄主義的錯誤”。

黑石初創團隊,芬克(左2)、蘇世民(左3)、彼得森(右3)(圖源網路,侵刪)
與黑石(Blackstone)分手後,拉里·芬克一路開掛,從1995年到2004年,其執掌的貝萊德資管規模從530億美元增至3420億美元。其後,貝萊德有兩個標誌性的併購:
-2006年,拉里·芬克以97億美元合併美林旗下的買方資管部門(MLIM),貝萊德的資產管理規模增至9920億美元。
-2009年,拉里·芬克以135億美元收購巴克萊資管部門(BGI),獲得BGI旗下全球最大的ETF交易平臺iShares,貝萊德資產規模從1.3萬億美元增至2.7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資產管理公司。
從2022年起,貝萊德瞄向了基礎設施領域。
2023年5月,貝萊德和澤連斯基簽署了一項“烏克蘭重建協議”並設立“烏克蘭發展基金”。根據協議,貝萊德將接手烏克蘭的幾乎所有國有資產,包括鐵路、港口、機場、能源、電網、礦業、農業等核心領域。作為回報,貝萊德負責澤連斯基政府超過1100億美元的債務。
2024年1月,貝萊德以125億美元收購全球基礎設施合作伙伴(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GIP是全球第二大的基礎設施投資管理商,管理超1000億美元的資產,在交通運輸和能源領域佔有重要的市場份額。這次收購,標誌著貝萊德正式奠定了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龍頭地位。
這樣,我們再看本次李嘉誠長江和記的港口資產出售案,邏輯和輪廓就顯得清晰了,是特朗普新政施策的一部分。

芬克與特朗普(圖源網路,侵刪)
說兩個要點:
一是拱手貝萊德財團將巴拿馬運河“美國化”
2024年11月,特朗普勝選後,聲稱“巴拿馬運河是美國的國家資產”,並威脅巴拿馬不排除透過武力“完全收回巴拿馬運河”。

2024年12月21日,特朗普發文稱“收回”巴拿馬運河(圖源網路,侵刪)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職演說中表達,長江和記實業對港口的控制可能對運河運營構成安全風險,並承諾“要奪回巴拿馬運河控制權”。
3月4日,特朗普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稱,“為了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國家安全,我們的政府將收回巴拿馬運河,而且我們已經開始這麼做了”“就在今天,一家大型美國公司宣佈,他們將購買巴拿馬運河周圍的兩個港口以及與巴拿馬運河和其他幾條運河有關的許多東西”。
《衛報》引知情人士透露,貝萊德已就此次交易向白宮和國會進行了簡報,並強調“這是其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基礎設施收購。”
而反觀李嘉誠長江和記的對外解釋,則是:
“這一交易經歷了快速、秘密進行但充滿競爭的談判,其間收到了很多報價和意向。我想強調的是,交易純屬商業性質,和最近媒體關於巴拿馬港口的報道沒有任何關係。”
二是託舉貝萊德財團躋身全球第一大港口運營商
在此之前,全球三大港口運營商分別是PSA國際港務集團(新加坡)、招商港口(CMPort)、中遠海運港口(Cosco Shipping Ports)。李嘉誠的和記港口集團(Hutchison Ports)排名第6位,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排名第7位。

全球十大港口運營商排名(圖源LloydsList,侵刪)
本次與李氏交易的貝萊德財團有三家單位,分別是貝萊德(BlackRock)、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合夥公司(GIP)、地中海航運旗下碼頭投資公司(Terminal Investment,TiL)。
地中海航運公司(MSC)要特別交代一下。MSC是全球最大的班輪公司,運力規模超630萬TEU,佔全球運力的20.2%。其創始人是義大利人阿龐特,他的妻子是色列裔瑞士藉女子,岳父是日內瓦銀行家。MSC旗下有兩大碼頭平臺,分別是TiL與AGL,其中TiL在全球31個國家運營70餘個碼頭。
至於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合夥公司(GIP),前面已經說過,去年貝萊德以125億美元完成了對其收購。GIP持有多家港口碼頭股權,其中就包括持有MSC旗下TiL30%股權。
可見,由上述三家單位組建的財團,貝萊德是絕對的“話事人”。
貝萊德財團對和記港口控股(HPHS)及和記港口集團控股(HPGHL)收購後,TiL年處理量將從4230萬TEU升至8530萬TEU(和記港口集團4300萬TEU),超過新加坡PSA國際港務集團(6260萬TEU),成為全球第一大港口運營商,一舉改變全球碼頭運營商競爭格局。
關鍵點在這。
2024年12月,美國出臺《船舶法案》(Ships for America Act),提出“禁止對中國籍船舶、中國實際運營船舶施行豁免噸位稅和燈塔費。”
2025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出擬對中國事、物流和造船業啟動301調查,提出“對在中國船廠建造的船舶,每次入港徵收最高150萬美元港口費用。”“對在美國港口運營的中國籍船舶,每次入港徵收最高100萬美元港口費用。”
這就意味著,貝萊德財團對李氏港口收購後,覆蓋亞歐美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碼頭都變成了美國控制的港口碼頭。
下面是和記港口集團(Hutchison Ports)港口資產分佈圖:

和記港口集團(Hutchison Ports)港口資產分佈圖
屆時,無論是中國籍船舶,還是在中國船廠建造的外國籍船舶,只要進入這些貝萊德控制的港口碼頭,美國不但不豁免噸位稅和燈塔費,還會徵收100-150萬美元的港口費。
毫無疑問,這對我國造船業、航運業的打擊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