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回家撒錢,3000萬

在濃厚的新年氛圍之中,劉強東又“刷屏”了。
最近,他為自己的家鄉,宿遷市來龍鎮光明村的父老鄉親們送來豐厚的年貨大禮包,以慶賀新年的到來。
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還能收到1萬元的紅包;他上小學時在校的所有老師,每人可以領取10萬元的現金紅包。
在給鄉親們的拜年信中,今年50歲的劉強東,依然稱自己為“大強子”,沒有一點架子。
年貨和紅包發放現場,有運鈔車和武裝押運人員到場。
在年貨領取點,父老鄉親們排起了長隊,還有人開著三輪車來拉貨。
據相關訊息,劉強東這次發放的現金和年貨,總價值超3千萬。
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劉強東卻始終記掛著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記掛著自己的家鄉宿遷。
那個小小的村莊,是他來時路的起點,他從這裡走出,才有了後來的起與落,意氣風發與艱難前行。
1974年,劉強東出生在江蘇宿遷來龍鎮一個村子裡,這個地方物產匱乏,只出產三樣東西:砂漿、高粱、黃茅草。
他的父親為了謀生,借錢買了一輛船,從此便和劉強東的母親在水上漂泊,為稻粱謀。
劉強東和小他一歲的妹妹,被寄養在外婆家。
在這樣的環境出生、長大,劉強東童年的底色是貧窮。
他一年到頭只能吃一兩次肉,外婆帶他到鎮上買肉的時候,都要帶幾斤花生送給供銷社負責割肉的人,央求人家一刀下去能多割一些肥肉。
肥肉要煉成油存在罐子裡,吊在樑上,防止孩子們偷吃。
      童年時期的劉強東     
當家中有高興的事發生時,外婆才會拿下罐子,挖一勺葷油放在白米飯裡,讓大家都能沾沾葷腥。
劉強東吃完那碗飯後,會把開水倒進碗裡,就是為了能喝到“油湯”,如此反覆數次,直到水中再也沒有油花。
劉強東兒時的夢想很單純,就是希望能有錢給常年咳嗽的外婆買藥吃。
外婆不會說大道理,卻總是用實際行動教會劉強東做人的道理。
有一天晚上,外婆把劉強東擁入懷中,說:“咱們都是普通人,做什麼事都得尊重別人,誠實守信,說話算話。很多人靠欺騙別人得利,那是要不得的,總有一天老天會懲罰他的。”
那一夜,晚風習習,外婆的話在劉強東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成為他一生的信條。
貧寒的家境,小小的村莊,並未能限制劉強東的眼界。
小學四年級,來龍鎮第一次通了電,小夥伴們看著明亮的燈泡,討論這東西燙不燙手,能否點菸,劉強東卻在思考一個問題:“電從哪來?”
電從遠方輸送而來。
遠方……
在考上宿遷中學時,15歲的劉強東拿出多年攢下的50塊錢,打算去見識遠方的天地。
      劉強東青年時期     
他穿著一雙拖鞋,踏上了遠行的道路。
他從來龍鎮坐車到了徐州,再從徐州坐火車到南京,下火車已經是凌晨1點鐘了。
他在南京看到了高樓聳立、燈火輝煌,那是他在來龍鎮、在宿遷都未曾看到的繁華。
他繞著高37層的金陵大廈,轉了一圈又一圈,暗暗決定,以後要去更大的地方看看。
在去江西九江的輪船上,他第一次吃到泡麵,覺得那真的是人間美味。
他還寫下“願做出海蛟龍,不做南河刀鰍”,以明己志。
高考報志願的時候,他對選擇哪所學校並不是特別在意,只是希望去到中國最大的城市,要麼北京,要麼上海。
      年輕的劉強東     
1992年,18歲的劉強東以宿遷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專業。
這個“全村的希望”,要去遙遠的北京了,那是全國的首都,有著豐富的資源,還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
出發那天,他走過田埂,走過舊屋,走過高粱叢,走過歲月與荒蕪。
他的行囊之中,裝著500塊錢,還有76個茶葉蛋,那是家鄉的父老鄉親給他湊的學費和“營養品”。
他的故事,才剛開始。
自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個月起,劉強東就開始打工。
大一上學期,他給人當家教,來換一點微薄的收入;下學期他靠給人抄信封賺錢,一個信封6分錢,他一抄就是一萬個。
大學二年級,他迷上了程式設計,但從他的專業社會學到計算機,中間隔著十萬八千里。
電腦那時還是“奢侈品”,這個“窮小子”白天站在懂程式設計的人背後觀摩,晚上回去自己看書練習。
他還主動去機房給老師擦電腦,跟老師搞好關係,以得到免費使用電腦的機會。
在他大三時,他靠著自學的程式設計技術,為許多企業編寫程式,賺到了幾十萬元。
但就在他以為,生活會這麼一帆風順地繼續下去時,一個巨大的挫折卻悄然而至。
大四時,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剛好學校旁邊有間餐廳要轉讓,他覺得那裡各方面都很不錯,就拿出存款,盤下了餐廳。
他講義氣,重感情,接手餐廳第一件事,就是提高員工們的待遇。
他給所有員工漲了工資,是原先老闆開的工資的兩倍;把員工宿舍從一下大雨就被雨水倒灌的地下室,換到了寬敞的院子裡,房間裡還配有空調和暖氣;員工餐從原先客人的剩菜,換成了每頓現做的兩葷兩素,賣菜和收銀的工作也全部交給員工。
他甚至給每個員工都送了一塊價值180塊(今天約價值5、6萬)的西鐵城手錶。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另一個“胖東來”就要出現了?你錯了。
員工吃好菜、喝好酒、報假賬,慢慢“掏空”了餐廳,餐廳前老闆也隱瞞了餐廳要拆遷的事實,給他挖了個“陷阱”,因為沒有購買房屋所有權,他只能關了餐廳。
第一次創業不到一年,劉強東不僅把積蓄賠了個精光,還背上了幾萬元的債務。
畢業後,劉強東進入一家企業,因為能力突出做事又認真,連番升職加薪,為了儘快還清債務,他省吃儉用,晚上還兼職寫程式碼賺錢。
兩年時間,他就還清了欠下的債務,還存下一萬兩千元。
卸去了負擔,創業的火苗仍舊在他心中燃燒,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有著“中國矽谷”之稱的中關村。
他在中關村租下一個僅有3.2平米的櫃檯,那是中關村位置最偏、最便宜的櫃檯。
交完租金,印完宣傳單,買完經營所需的裝置,劉強東的口袋裡只剩下400元。
他創辦了“京東多媒體”,辦公地點就在他剛剛租下的櫃檯。
      當年的京東多媒體     
縱使前路曲折漫長,滿布荊棘,但劉強東終究是有了新的起點。
當時中關村還是野蠻生長的狀態,老闆和業務員們每天鑽研的是如何欺騙顧客的技巧,只為了賺更多的錢。
但劉強東覺得這樣不對。
他的櫃檯所賣的貨都是正品行貨,且都明碼標價,接待客戶時不討價還價,且定價只保證自己基本的利潤,無論客戶要不要發票,他都會給客戶一張。
別人只想趕緊完成生意、收錢、打發顧客走,他卻耐心地給那些從沒接觸過電腦的客戶培訓,細緻到如何使用滑鼠。
憑藉著正品、低價、好服務這三張牌,劉強東的生意越做越大,員工也越來越多,成為當時中關村唯一一個買東西要排隊的櫃檯。
僅僅五六年時間,他就擁有了12個IT連鎖店面。
2003年,非典肆虐,別的老闆都在逼著員工上班,但劉強東實在不願意增加自己員工染上非典的機率,他去超市買了能裝滿四個金盃車的火腿腸、泡麵和礦泉水,發給員工們,命令任何員工不許去門店工作。
有六七個部門經理住在辦公室,劉強東親自下廚,負責他們的一日三餐。
那時,街上幾乎見不到人,大量的貨物堆在倉庫裡,銷量斷崖式下跌,京東在21天的時間裡,虧掉800多萬,佔當時資金總額的三分之二,劉強東的公司再次迎來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他整夜整夜地失眠,思考一個問題:“究竟如何把積壓的貨物賣出去?”
在某個夜晚,一個念頭突然出現在劉強東腦海之中——
既然銷售人員不敢跟客戶面對面交易,那為什麼不透過網際網路賣東西呢?
他和員工們去各大入口網站的評論區瘋狂留言推銷自己,但帖子一個一個地被刪,賬號一個一個地被封,因為那個時代需要客戶先到郵局匯款再發貨,這種推銷被人懷疑是騙子,折騰了很久,東西也沒賣出去。
直到有一天,他去一個論壇發帖推銷自己,帖子被論壇創始人及總版主置頂,還附帶了一句話:“京東多媒體我知道,這是中關村從沒賣過假貨的一家公司,推薦。”
銷路一下子打開了,不少網友匯款,來購買京東多媒體的產品。
劉強東和京東的故事,進入了新的篇章。
2004年,劉強東創立“京東多媒體網”,但是因為沒人真正懂網際網路,伺服器是用公司前臺電腦組裝的,網站上線第三天,公司的伺服器就被駭客黑掉了。
他們一開啟網站,上面赫然寫著一行大字:“京東網管是個大傻帽。”
劉強東帶著員工一通折騰,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就在回公司的路上,駭客再次攻破了網站,並且留言:“京東網管還是個大傻帽。”
劉強東深刻地認識到使用者資訊安全重於泰山,他開出比自己工資更高的價碼,請了一個技術過硬的網路技術人員。
2005年,京東線上業務銷售額只佔公司總額的5%,但劉強東卻決定砍掉為公司創造95%銷售額的線下門店,只保留一個櫃檯用於採購,全力轉型電商。
許多陪伴劉強東白手起家的員工也紛紛表示不理解,甚至離開了團隊。
但這無法動搖劉強東的決心。
在京東線上業務剛起步那兩年,劉強東買了一個聲音特別大的鬧鐘,當他入睡後,每兩個小時響一次。
鬧鐘一響,劉強東就會醒來,檢視並回複用戶的留言。
2006年底,因為多媒體、光磁、遊戲滑鼠等商品復購率太低,京東極為缺錢,迫切需要融資。
但最開始接觸的投資商因為自身經營問題很快毀約撤資,京東雪上加霜,甚至員工發工資都成了問題。
但好在,很快劉強東遇到了今日資本的總裁,中國投資界“大姐大”徐新。
徐新問劉強東需要多少錢,劉強東回答200萬美元,徐新卻說:“200萬美元哪夠啊,你需要1000萬美元。”
有了這筆錢,京東一下子“起死回生”,並且沿著電商這條道路狂奔。
2006年,京東銷售額8000萬元;2007年,京東實際交易額就達到了約3.6億元;2008年,這個數字變成了約13億元。
      劉強東和徐新     
之後,京東一步步成長為行業翹楚。
因為不甘心只賣電子產品,京東成為售賣全品類商品的平臺。
劉強東看到了快遞行業的諸多亂象,決定自建物流解決貨物搬運問題。
2014年5月,京東在納斯達克上市,彼時40歲的劉強東在諸多愛將的簇擁下,敲響上市的鐘聲。
2023年8月,京東連續第八年入榜《財富》世界500強並蟬聯國內行業首位。
但無論京東如何成長,在劉強東心中,保證正品和良好的貨物品質,保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始終被放在第一位。
即使如今功成名就,劉強東從未掩飾過自己農民出身的身份,他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離家遠遊這麼多年,他和故鄉之間卻始終有一條堅韌的紐帶。
2009年,京東剛走出2008年的資本寒冬不久,劉強東就力排眾議,把京東的客服總部放在自己的老家宿遷。
當時京東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在宿遷甚至找不到幾個普通話流利的年輕人。
事後,他回憶自己的這項決定,說:“我不在老家投資,誰還會來?”
2016年,劉強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笑著說:“京東客服基本上把宿遷會電腦的、會說普通話的全部招完了,現在開始在周邊的城市去招。”
如今京東客服中心員工中,70%都是宿遷人,京東客服中心的員工從一開始的80人,發展到兩萬多人,氣派的現代化辦公大樓矗立在宿遷洪澤東路上。
      宿遷京東客服二期大樓    
而在城市的入口處,與這座現代化建築遙遙相望的,是西楚霸王項羽的雕像。
京東在宿遷落地的,遠不止一個客服中心。
京東在宿遷還先後建設了第一個自建資料中心——京東雲華東資料中心、京東的科技研發和培訓基地—京東雲小鎮。此外,京東淮海經濟區電子商務運營中心、京東智慧城等專案,都在宿遷落地。
在京東到來之前,當地的年輕人想要找到一份工資五六千、雙休、有五險一金的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大家只有出遠門打工才能維持生活。
如今,不必和親朋好友相隔萬里,不必飽受漂泊之苦,許多人仍能實現月入過萬,且有很好的福利待遇。
對於自己走出的光明村,劉強東也毫不吝嗇幫助。
他出資為家鄉修建了柏油路,改善當地交通條件,新建了養老院和學校,還設立了扶貧基金,多年來一直補貼貧困村民和家庭。
幾十年前,光明村前身長安村,許多村民住的是年久失修的瓦房。
現如今,村民們都住進了兩層聯排別墅,每層面積超過70平米,門前的空地也不再被荒草覆蓋。
2015年,劉強東帶著妻子回到了家鄉過年。
父老鄉親們給予了他最熱烈的歡迎,在路口懸掛了“歡迎強東回家過年”的橫幅。
看到這條橫幅,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的那一刻,劉強東是那個在商城叱吒風雲的企業家,也是那個帶著500塊和76個茶葉蛋走出村子的孩子。
無論他走多遠,這裡都是夢想的起點。
很多人離家外出闖蕩,是為了衣錦還鄉。
然而劉強東明白:衣錦還鄉,不如有福同享。
這個道理,在那一年接過鄉親們的茶葉蛋時,他就明白了。
參考資料:
1. 《劉強東送年貨背後:光明村的今與昔》   豹變

2. 《特立獨行劉強東》 劉子鳴

3. 《創京東:親述創業之路》 李志剛

4.  劉強東牛津演講

5.  劉強東宿遷中學演講

監製:視覺志

編輯:離蔭
影片號:視覺志
點選閱讀原文,看影片號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