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你回家生孩子啦!每生1個獎$2200!

美國這幾年風風火火地搞移民改革,搞得不少華人家庭心驚膽戰,尤其是有孕在身或剛剛生娃的爸媽——生在美國的小孩還能不能算公民?綠卡沒辦下來,孩子會不會“無國籍”?
好訊息終於來了。
特朗普政府簽署的試圖終結“出生公民權”行政令,被聯邦法官正式判定“全國範圍無效”
也就是說,只要娃是出生在美國領土上(無論爸媽身份是否合法),依然可以獲得美國國籍,這項憲法賦予的權利被保住了!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根據特朗普簽下“Big Beautiful Bill(大美麗法案)”,其中明確指出:
從2026年開始,符合條件的孩子出生就能享有$2200兒童稅收抵免(Child Tax Credit)
對於廣大家長,尤其是處在身份過渡期的新移民家庭來說,這兩個訊息,真的是安全了,穩住了,長舒一口氣了。

什麼是“出生公民權”?這個問題本來已經寫進美國憲法超過150年了——

第十四修正案(1868年)明確規定:“所有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的人,都是美國及其所屬州的公民。”
這意味著,只要孩子出生在美國本土,不論父母是持簽證、無證、旅遊、留學,孩子都有美國國籍。這項政策不僅是美國國籍制度的核心,也構成了無數新移民家庭規劃人生的重要一環。
但特朗普今年釋出一紙行政令,名字叫《保護美國公民身份的意義與價值》(Protecting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American Citizenship)。核心內容就是:
“今後美國政府將不再承認父母在美非法或臨時居留期間所生子女的美國國籍。”
如果這項禁令生效,從2024年2月20日起出生的娃,將無法自動獲得美國護照、社安號、公民福利,甚至可能陷入“無國籍”窘境,影響一輩子。

聯邦法官怎麼說?

就在7月初,新罕布什爾州聯邦法官Joseph Laplante正式裁定:特朗普這項禁令全國範圍無效,並透過“集體訴訟”(Class Action)的方式發出了全面初步禁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保護全美所有受影響的新生兒。
法官在庭審中明確表示:“美國國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特權之一”,“用一紙行政令突然終止百年憲法權利,屬於無法挽回的傷害(irreparable harm)。”
法官還引用了最高法院6月底的新裁決,即雖然不能隨便釋出全國性禁令,但透過集體訴訟認證的群體,依然可以全面受保護——於是他以“受影響的新生兒”為核心,做出全美適用的裁決。
這次的禁令徹底封住了特朗普的政策口子,全國生娃的爸媽都能鬆口氣。2024年2月20日之後出生的寶寶,也將繼續被認定為美國公民,不受任何限制。
早前,特朗普也高調簽署了被他稱為“Big Beautiful Bill”的大美麗法案,內容涵蓋稅務減免、社福削減、教育貸款、清潔能源削減等等。
其中最值得“家有新生兒”關注的部分,是——兒童稅收抵免(Child Tax Credit)正式上調至$2200/人!

新規核心要點如下:

政策內容
新規定
兒童稅收抵免金額
從$2000 ➜ $2200(2026年起生效)
抵免資格
孩子17歲以下、有社安號(SSN)、全年一半時間與納稅人共同居住
家庭收入上限
單身:$200,000;夫妻合報:$400,000
超出限額後抵免減少
每超過$1000,減少5%
可退還部分
2025年為$1700,2026年起隨通脹調整
SSN新要求
至少一名申報人(父或母)必須擁有SSN
無法申報人群
年收入<$2,500的極低收入人群無法享受
也就是說:
✅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少繳$2200的稅;✅ 如果收入不高,還能直接退稅$1700到賬;✅ 每個孩子一份,多個孩子就能多倍領取。
舉個例子: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只要收入在規定範圍內,就能少繳$4400稅,或者退回$3400現金。這筆錢,對中產與中低收入家庭來說,是實打實的補貼。
雖然金額漲了,但“大美麗法案”也設定了更嚴格的資格線:

 滿足以下條件才能全額領取:

  • 父母中至少一人有有效社保號
  • 每名子女必須擁有社保號(ITIN不行)
  • 報稅時與子女住在一起滿半年
  • 收入不超過:
    • 單身:$200,000
    • 已婚聯合報稅:$400,000
⚠️超過限額的部分,每多$1000就扣5%,也就是說年收入太高也會被逐步“抹掉資格”。

 以下人群將失去資格或只能領部分:

  • 沒有社保號的移民家庭(即使孩子有社保號,也可能無法領取)
  • 年收入低於$2500 的低收入戶(無法退稅)
  • 移民身份不清晰的家長,即便孩子在美國出生,也可能因“父母身份不合格”而被拒絕申領
據估算,約有 1700萬名孩子因家長收入太低或身份問題,無法領取全部$2200

“大美麗法案”除了育兒,也涉及教育、醫保、能源、減稅等美國未來十年的經濟政策。我們來一一拆解:

🏥 醫療保險:Medicaid砍了,工作門檻提高了

新規要求,從 2026年底起,19-64歲的成年人必須:
  • 每月至少工作80小時;
  • 或證明有撫養小孩、健康狀況限制等豁免情況;
  • 否則將被取消資格。
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1600萬人將在2034年前失去醫療保障。

🍴食品補助:發放門檻提升,部分州要“自掏腰包”

曾經,領取食品券(SNAP)是聯邦出錢、各州管理。但新法案要求,從 2028年起
  • 如果一個州的發放錯誤率超過6%,該州必須為食品券承擔部分開支
  • 同時,將工作年齡上限從54歲升至64歲,意味著更多人需繼續工作才可領取。

🧑‍🏫 教育貸款大改革:研究生貸款設限,家長貸款封頂

教育部的Grad PLUS和SAVE貸款計劃將被取消,替換為:
  • 研究生:借貸上限$100,000
  • 專業類(醫學/法學院等):上限$200,000
  • Parent PLUS 家長貸款:上限$65,000
  • 生效時間:2026年7月起
同時,學校的捐贈金也將按人頭徵稅,富校要多交稅,窮校相對受益。

🚗 清潔能源優惠取消,電動車補貼即將終止

環保政策大倒退:
  • $7500電動車稅收抵免,將於2025年9月30日終止
  • 家庭節能改造抵免、太陽能電板補貼,將從2026年開始取消
  • “溫室氣體減排基金”立即停運
💰 減稅優惠擴大,高收入家庭最受益
專案
生效時間
說明
小費減稅
2025年起
年收入< $150K,可抵$25,000小費收入
加班費減稅
2025年起
最多抵$12,500加班收入
高稅州SALT扣除
即日起
紐約、加州居民最有感
65歲以上老人額外扣稅
2025年起
多抵$6000稅款
如果你是華人家庭,下面這些你可能要特別注意:
  • 孩子未來能否拿到$2200補貼,取決於你們報稅狀態與身份合法性,請儘快解決SSN和移民身份問題,才能不被排除在外。
  • 如果你家裡有老人靠 Medicaid,看清楚新門檻,未來恐需額外準備醫療支出。
  • 有打算買電動車的,一定要在補貼取消前下手
  • 家裡有孩子準備讀研究生的,2026年前儘早規劃貸款計劃,避免新限制。
對於我們這些已經落腳美國、紮根生活的家庭來說,每一個政策變動,背後其實都是一次身份與福利的雙重考驗。你認為大美麗法案的透過對你好處更多、還是壞處更多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