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美國議員竟向俄軍開了一炮!

全文1801,圖片11張,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近日,美國政客又上演了一齣荒誕戲碼:賓夕法尼亞州國會議員布賴恩·菲茨帕特里克在烏克蘭前線,穿著烏軍制服、操作火炮向俄軍開火,還在社交平臺高調發文,曬出寫有“送給普京,來自賓夕法尼亞第一選區”字樣的炮彈。

菲茨帕特里克這種看似“強硬”的刻意行為,實則將美國置於極度危險的境地。因為美國與俄羅斯並未宣戰,而一名美國國會議員直接參與對俄軍事行動,已涉嫌違反國際法。
更諷刺的是,菲茨帕特里克事後在社交平臺釋出的影片中,滿臉得意地展示“戰績”,彷彿自己成了拯救烏克蘭的“超級英雄”。

面對這種“政治真人秀”,美國網民並不買賬,紛紛抨擊他身為美國官方人員,冒失地向未宣戰的俄羅斯發射炮彈,會直接引發軍事衝突,闖下大禍。

曾擔任特朗普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美軍退役將軍邁克·弗林,更是發帖大罵菲茨帕特里克是個“純粹的蠢貨”,並稱他應該慶幸俄軍沒有當場把他炸死。
“因為他們沒有你那麼無知和腦殘”,弗林罵道。

當菲茨帕特里克的“開火秀”影片在社交網路瘋傳時,眼尖的美國網民還扒出了更勁爆的細節:這位抗俄先之所以跑去烏克蘭“秀強硬”,可能與他一直受到美國軍火商的資助有關。
確實,菲茨帕特里克的“瘋狂”,絕非一時興起。賓夕法尼亞州作為傳統工業重鎮,其議員的選情往往與軍工集團的利益深度繫結。公開資料顯示,他近年從軍火商處獲得的政治獻金超過600萬美元,是該州所有議員中最高的一位。在給烏克蘭乃至以色列等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美國軍火上,菲茨帕特里克的態度相當積極。

當他煞有介事地拉動炮繩,直播鏡頭精準捕捉到每個“英勇”角度,完成“戰地打卡”的選舉季特供表演時,恰恰反映了美國政壇上軍工複合體、選舉政治與代理人戰爭交織的畸形生態。
然而,當一國政客將戰爭當作選舉表演的道具,全球戰略穩定便成了犧牲品。這場政治秀的代價,不僅是美國外交信譽的崩塌,更是對國際秩序的公然踐踏。

眾所周知,美國軍工複合體的運作邏輯簡單粗暴:戰爭越持久,武器需求越大,政客的“金主”就越賺錢。而在賓夕法尼亞這個搖擺州,政客們的生存法則就是永遠在鋼絲上跳舞。
菲茨帕特里克此次烏克蘭之行,既是一次“政治站隊”,也是一次“投資回報”透過在前線製造話題,他既能安撫特朗普基本盤對俄羅斯的敵視情緒,鞏固保守派選民的支援,又能向軍火商證明自己的“價值”,本質上是為照顧金主的利益,為軍火商爭取更多訂單。
這種利益鏈條的捆綁,早已成為美國政治的頑疾。
從伊拉克戰爭到阿富汗戰爭,從俄烏衝突到巴以衝突,美軍工複合體透過遊說、獻金和輿論操控,將國家機器變成了一臺永不停歇的“戰爭印鈔機”。
而菲茨帕特里克之流,不過是這場“發戰爭財”遊戲中的提線木偶。

儘管特朗普已就任總統,但美國兩黨圍繞搖擺州的爭奪並未停歇。菲茨帕特里克深諳此道——在保守派選民眼中,“反俄強硬”是票倉的硬通貨。
菲茨帕特里克透過高調支援烏克蘭、抨擊拜登政府對俄“軟弱”,塑造自己“國家安全捍衛者”的形象。
此次烏克蘭之行,更是直接迎合了特朗普陣營“美國優先”的民粹主義敘事:“我們為烏克蘭花錢,但為什麼不能為美國利益發聲?”
然而,這種短視的政治操弄,正在撕裂美國社會。

同時,美國政客對外國干涉的敏感神經,在此次事件中突然集體失靈。國會山的道德衛士們突然患上了集體失語症,白宮發言人被問及此事時支吾的樣子,完美詮釋了什麼是選擇性人權觀
這種靈活的外交底線,暴露出美國霸權邏輯的終極雙標:當美國大兵在敘利亞盜採石油偷小麥的時候被稱作反恐”,伊朗軍事顧問就成了外國干涉勢力;當美國議員在他國前線開炮是捍衛自由,他國提供防禦武器就成了拱火澆油
美國政客的荒誕行徑,折射出美國政治的深層危機:當政治淪為生意,當戰爭變成生意,誰來為普通人的生命負責?

或許答案就藏在賓夕法尼亞州工廠流水線的轟鳴聲中——軍工複合體需要戰爭,政客需要選票,而普通人需要的只是一個穩定的生活。當三者需求形成畸形的利益閉環,任何理性與良知都將被碾碎。
歷史的教訓反覆證明:靠戰爭擴張的帝國終將衰落,靠煽動仇恨的政客終將反噬自身。菲茨帕特里克發射的炮彈或許能換來金主一時的掌聲,但若美國繼續在代理人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等待它的將是更深的危機與最終的絕路。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