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特朗普週四表示,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額外關稅,他的這一宣佈被另外兩大關稅宣佈環繞:從3月4日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被推遲的25%關稅,另外對歐盟產品也將很快加徵25%的關稅。
特朗普在發出一系列聳動資訊,試圖把中國轉暈。他近來並未對中國使用很重的語言,但是出手卻刀刀見血。
在貿易問題上,他上任一個多月來批評歐洲的頻率比批評中國的頻率還高,提出徵收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指標也比中國高,他還提出要對全世界所有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但是迄今為止,實際落地的新關稅,就是徵收中國產品的上一個10%,如果再加10%就更高了。
美媒27日還爆出特朗普政府正在擬定另一計劃:中國實體擁有的每艘船進入美國港口將被收取100萬美元的費用。
這非常惡劣,如果實施,將會對中國航運、物流造成衝擊。
另外傳,DeepSeek引全球震動後,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更嚴厲的對華半導體技術封鎖。有報道說,美國官員同荷蘭、日本官員會晤,討論限制荷、日技術人員給中國半導體工廠維修裝置。
特朗普政府無疑在制定更兇狠的對華政策,另外用他們與盟國的摩擦迷惑中國。
一直有中國學者認為,特朗普上任後首先要穩定國內,結束烏戰和加沙戰爭,會一時顧不上中國這邊。

▲ 俄羅斯和美國團隊週四在土耳其舉行了六個小時的會談。圖為週四,一輛載有俄羅斯代表團的車輛抵達美國駐土耳其伊斯坦布林總領事館。(圖源:路透社)
這種分析有道理,但
特朗普善於玩弄“麻雀戰”,釋放多重資訊,並且製造意外,聲東擊西。他刻意讓自己不可預測,以實現更大牟利
。他在俄烏方向使出了大量伎倆,全力營造美俄加速緩和的印象,他想晃動地緣政治大格局,向歐洲施壓,製造中國驚慌,使俄羅斯怕“再次失去美國”,各方都來求他。歐洲國家雖然很憤怒,加拿大也很憤怒,但它們的確都在求特朗普。
馬克龍在本週訪美時,以及加拿大的州長們上週訪美時,都極力慫恿美國把加徵關稅的矛頭對準中國,而饒過他們這些美國盟友。27日訪美的英國首相斯塔默當著特朗普和記者的面描述英美關係如何牢固,特朗普卻回了一句:“你們能獨自對抗俄羅斯嗎?”
他幾乎肆無忌憚。歐洲國家已經暈了,不知如何是好。
老胡注意到,
中國這段時間的對美態度非常穩,既定政策表現出強大定力。
特朗普剛上任對華產品加徵10%關稅後,中方迅速反擊,對美國相應產品徵收10%關稅。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一如既往,完全沒受特朗普緩和對俄關係的衝擊。中方表示,我們樂見一切致力於和平的努力,包括美俄達成的和談共識。同時中方期待所有當事方和利益攸關方都能適時參與到和談程序中。
美歐在烏克蘭問題上分裂了,
之前中立的中國又在美歐之間延伸了我們的態度。
這樣一來,華盛頓最想要的中俄之間相互猜忌落空了。
中國與歐洲增加未來合作與互信的空間則進一步打開了。特朗普想搞暈全世界,但只要中國不暈,他就可能把自己轉暈。
關稅戰中國不怕美國,中國前些年推動一帶一路,取得豐碩成果,美國市場在中國產品全球市場中的分量已經減弱。另外,中國目前輸美產品大部分已是美國的剛需,特朗普加關稅,大頭也必將由美國公司和消費者承擔。中國對美國高階晶片的需求和美國對中國全產業鏈的依賴,究竟哪個更重,還說不清呢。魯比奧日前在接受福克斯新聞訪談時說,“如果不想依賴中國,最好能夠自己生產,但我們卻已經讓從稀土礦物到製藥的太多產業落入中國手中。
特朗普亂搞一氣,給中國創造擴大戰略空間的機遇很可能大於華盛頓帶給我們的新麻煩。
中國不止有DeepSeek的成功,美國的機器人研究很先進,但全世界最棒、最實用的機器人是中國宇樹公司生產的。新能源的全產業鏈也成長於中國,還有全世界70%以上的無人機產自中國。這樣一個趨勢正把中美帶入一個“相持階段”。
最後老胡想說,
臺當局不要執迷不悟。特朗普有奪走臺灣半導體產業鏈的真實野心,他對武力保護臺灣根本沒有興趣。
在27日的一次採訪中,他回答有關任內“是否保護臺灣免受中國大陸攻擊”的問題說,“我從不對此發表評論。”這一定讓臺當局感到後背拔涼拔涼的。大陸軍方發言人吳謙週四正告民進黨當局:
“螳臂當車只能自取滅亡,早晚要來收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