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特朗普貿易政策核心團隊大調整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67
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週四明確表示,儘管全球各國試圖規避美國關稅,但特朗普政府10%的基礎關稅稅率將維持不變。哈塞特還在接受CNBC採訪時為特朗普的關稅策略辯護,堅稱特朗普週三宣佈暫緩加徵更高關稅90天是“系統性、經過周密計劃的舉措”,而非對市場動盪的被動反應。他表示,截至上週,美方已接近達成兩項協議。目前談判正在幕後快速推進,近20個國家的提案已擺上談判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週四釋出的最新評估顯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使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4700美元。消費者面臨的實際平均關稅稅率已達25.3%,創下自1909年以來的最高紀錄。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對美國及各國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於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網站
本週經濟形勢動盪,但特朗普意外收穫利好訊息:三月份美國通脹有所回落。受汽油價格大幅下跌影響,該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僅2.4%,低於市場普遍預期,較二月的2.8%顯著回落。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核心通脹率為2.8%,同樣低於預期。但需注意的是,儘管三月份的資料可能會緩解人們對消費價格的整體擔憂,但經濟學家和華爾街分析師警告稱,隨著包括3月生效的新關稅在內的進口稅率提高,其影響很快就會體現在通脹資料中。

圖片來源於CNBC
特朗普政府可能最早於下週宣佈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舶徵收150萬美元費用。此舉適逢417——拜登政府啟動對所謂“中國主導全球造船業是否源於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調查一週年。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週二向共和黨參議員比爾·卡西迪表示,高額港口停泊費是“激勵美國本土造船業發展的一系列潛在救濟措施之一”。
中方敦促美方撤回該計劃,稱這種做法不僅會推高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全球的產供鏈穩定,還會加劇美國通脹壓力,最終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

圖片來源於網路
POLITICO援引匿名知情人士稱,本週特朗普不僅在關稅政策上翻雲覆雨,更對他自己的貿易政策團隊進行了大調整。先前被排除在關稅決策核心圈的財政部長貝森特——白宮與受困金融市場的主要聯絡人——現已掌舵貿易政策民粹主義貿易顧問納瓦羅被邊緣化華爾街“出氣筒”——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則被重新定位為“壞警察”
納瓦羅和盧特尼克地位下降,反映出本週圍繞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動盪局面,以及向貝森特倡導的“公平貿易”政策轉向的趨勢。納瓦羅仍能向特朗普進言,特朗普也表示尊重納瓦羅的激進民粹主義立場,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仍處於核心位置”。白宮認為可以利用盧特尼克在談判中難纏的性格特點。此外,一直公開反對特朗普加徵關稅政策的馬斯克並未參與相關討論,甚至連名字都未被提及。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數週來關稅大戰傳遞出的混亂訊號引發市場波動,並加劇貿易伙伴和金融界領袖對特朗普真實意圖和最終目標的困惑,這也使白宮貿易政策團隊面臨信譽受損的困境。但特朗普的盟友們希望利用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混亂作為談判籌碼
特朗普的圈子也平靜與混亂並存,各路人士進進出出,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棋局。雖然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中基本看不到第一屆時那種刀光劍影的內鬥,但這次關稅政策主導權的洗牌提醒人們,特朗普圈內的影響力鬥爭遠未結束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截至當地時間410日下午,美國已有六家民調機構釋出了在42日特朗普宣佈對等關稅政策後進行的特朗普支援率最新民調結果。這些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援率出現下滑,平均支援率創下新低(44.9%,平均不支援率創下新高(51%)。其淨支援率(支援百分比減去反對百分比的差值)平均下降了7.3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就平均淨支援率而言,與前幾屆美國總統相比,特朗普當前的表現僅比他的第一任期強一點點。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多名知情人士向CNN透露,特朗普政府已嚴格限制可閱讀絕密的《總統每日簡報》的人員範圍。部分原因在於,在他的首個任期內,簡報內容屢屢被遭洩露給媒體,這加劇了特朗普對情報界蓄意破壞其執政的疑慮,因此他決心要制止洩密,整肅情報界內的破壞分子。特朗普本屆政府上臺初期,閱讀《總統每日簡報》的許可權審批權由白宮辦公廳主任懷爾斯親自掌控,現在這項審批權已移交給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由美國國會及情報機構官員組成的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安全委員會週二釋出報告稱,如果美國不想輸給中國,未來五年至少需投入150億美元扶持本土生物技術產業。該委員會警告稱,中國正在生物技術領域快速確立主導地位,這種優勢能讓中國在醫療、農作物等領域迅速取得突破,甚至擁有基因強化士兵

圖片來源於美國國會參議院網站
隨著美國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安全介入,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預計北約也將提升參與度,透過支援美國向這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區“投送集體兵力”來應對日益交織的威脅。呂特尋求深化該聯盟與日本的合作,以應對中國快速的軍事崛起。他週二在訪問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時表示,面對中國不斷上升的軍力,“我們不能天真,必須共同研判局勢”。此次訪日是呂特推動北約在印太地區實現所謂“兵力投送”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抵消中國在該區域日益強硬的軍事存在”。呂特表示,儘管北約無意將《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集體防禦條款)適用範圍延伸至亞洲,但“美國希望北約以某種兵力投送的方式更多地介入(該地區)。”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俄兩國於週四再次換囚,這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的第二次此類行動。魯比奧在X平臺上發文宣佈,俄裔美國人克謝尼婭·卡列林娜(Ksenia Karelina)“已登上回國航班”。卡列林娜於2024年在俄被捕,“因向援助烏克蘭的慈善機構捐贈約52美元而被判叛國罪”。作為交換,美國將阿瑟·彼得羅夫(Arthur Petrov)遣返俄羅斯,此人因涉嫌向俄羅斯走私敏感微電子產品,於20238月應美國要求在塞普勒斯被捕,一年後被引渡至美國。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國務院週四證實,美國駐烏克蘭大使布里奇特·布林克(Bridget Brink)準備提前卸任。她在戰火紛飛的烏克蘭已任職三年,對於在交戰國任職的外交官來說,這已經是很長時間了。據美高官透露,多重因素促使她決定辭職,包括近期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裁員風波,以及常駐基輔的崗位不允許家屬隨任,她與家人只能長期兩地分居。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知情官員透露,索馬利亞伊斯蘭叛亂武裝近期在戰場上節節勝利,已促使美國國務院部分官員提議關閉美國駐摩加迪沙大使館,並撤離多數美方人員,作為安全預防措施。但是,以國家安全委員會為核心的特朗普政府其他官員則擔憂,關閉使館可能會動搖國際社會對索馬利亞中央政府的信心,甚至導致其迅速垮臺。這些官員表示,他們主張美國在索馬利亞這個飽受戰火摧殘的國家加倍實施軍事行動,以協助打擊青年黨這一激進組織。

圖片來源於網路
紐約曼哈頓旁邊的哈德遜河發生直升機墜毀事故,導致6人遇難,包括飛行員及一個似乎來自西班牙的家庭,其中有三名兒童。最新訊息稱,西門子西班牙分部總裁兼執行長(CEO)奧古斯丁·埃斯科瓦爾及其家人被確認為其中的五名遇難者。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