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黃仔 | 撰稿: 阿月 | 責編: 阿月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Hello大家早上好,我是阿月。
冒昧問一下:今天你拉屎了嗎?
別覺得不雅啊,規律又順暢地拉屎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可便秘人群卻有心無力……
那種好幾天不拉屎,好不容易有感覺,但嘗試了各種姿勢、使出了全身力氣,卻還是「顆粒無收」的感覺……阿月我可太懂了!尤其是節假日放縱飲食、大魚大肉之後,更是苦不堪言。
就在昨天,正坐在馬桶上搜「通便大法」的我發現了一個網友盛傳的「秘方」——拍頭皮催屎?
這到底是什麼神仙方法,真能拯救便秘星人嗎?一起來看看吧!

▲圖片來源:Giphy

便秘的原因
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人為什麼會便秘。
便秘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它影響所有年齡段的人,從新生兒到老年人,其症狀因人而異。2021年發表在《中國全科醫學》上的《中國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的Meta分析》顯示,我國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6%,並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60歲以上發生率達22%。男女患病率之比最高達1:4.5,而且逐年上升。
便秘的一些常見症狀可能有:排便困難且過度用力、糞便硬化、排便時間過長,以及包括胃痛和腹脹在內的各種消化問題。它影響個人的生活質量,如果不加以管理,可能會導致各種健康併發症。
當我們日常進食之後,首先由胃和小腸吸收營養,之後由結腸吸收大部分水,形成糞團,最後運至乙狀結腸和直腸,透過一系列排便活動,將其排出體外。如果糞便在結腸移動緩慢,身體從糞便中吸收了過多的水分,大便則變硬,變幹,變得難以排出。

▲圖片來源:Giphy
常見的是,每天排便的次數是1次~2次(如果你一直規律性地2天1次,也屬於正常)。如果七天之內排便次數少於2次~3次且伴有排便困難、糞便乾結等情況,那就要考慮是否為便秘了。
從吃進食物到形成糞便排出體外,這中間有一系列複雜的生理活動,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異常。便秘是如何發生的呢?最常見的是以下五種原因:
-
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忽略正常便意,抑制排便反射
-
攝入的纖維素及水分不足,難以刺激腸道正常蠕動
-
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肌肉蠕動減慢
-
排便的神經調節以及肌肉活動異常
-
腸道梗阻
根據上述原因,我們把便秘分為兩種,一種叫功能性便秘,一種叫器質性便秘。前者是腸道功能紊亂所致,也是年輕女性和孕婦發生便秘的主要原因;後者由急性或者慢性的腸道器質性改變所導致,通常便秘只是一種體徵。
便秘雖不會導致生命危險,但慢性便秘患者容易患上其他併發症,比如痔瘡等,而且糞便過硬,可能用力排便時輕微肛裂導致排便帶血。此外,便秘可能預示著其他身體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在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或糞便量減少的情況下,可能還是結腸癌的預警訊號。
還有研究表明,圍繞排便的問題能夠嚴重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大量研究顯示,排便障礙——無論是比正常排便次數多還是少,多多少少都會導致情緒的異常。例如,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BS)的患者(這種病可能導致便秘或腹瀉),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有心理健康障礙,如抑鬱和焦慮等。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2]

這些五花八門的催屎方法真的靠譜嗎?
-
拍拍頭皮,20s拉出5斤巨屎?
便秘星人為了順暢拉屎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快速排便的辦法,最離譜的當屬:拍拍頭皮,只需20s就能拉出5斤巨屎……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上面我們也講到了,導致便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還是與飲食、腸道蠕動差等原因相關,並不是拍拍頭皮就能改善的,這種說法毫無科學依據。
-
奇怪姿勢助力排便
還有各種奇怪姿勢助力排便,比如:坐在馬桶上,雙腿微微開啟,兩個手肘架在膝蓋上,雙手交叉用力緊握,上半身用力下壓,集中精力,想象腸子推著粑粑往下走的感覺,實在不行,還可以搭配上腳底的動作,抬起後腳跟並不斷向下踩,據說保持2~3分鐘就可以將肚子排空。

▲圖片來源:小紅書
其實,從人體解剖結構來看,蹲著排便才更順暢。
在正常站立或坐姿時,直腸和肛門之間形成一個「肛直角」,大約是 80°~90°,能有效阻止了糞便排出。但當我們蹲著的時候,恥骨直腸肌鬆弛,導致肛直角變大,肛門與直腸的連線就更通暢,方便糞便排出,而且蹲便時,大腿緊貼腹部,導致腹壓高,也就更容易排便。
如果家裡用的是馬桶,可以在衛生間放一個小凳子,用於排便時放置雙腳,因為這模仿了蹲姿,可增大肛直角,使排便更容易,減少糞便積聚。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
-
瀉藥開塞露
開塞露是常見的通便藥物之一,主要成分是甘油,透過肛門插入給藥,其作用機制是潤滑腸壁、軟化大便而通便。它可以幫助便秘者快速排便,但其本質上是一種具有刺激性的瀉藥,對於慢性便秘的人來說,治標不治本。
所以,開塞露也只能應急使用,一週使用一兩次,不能天天使用。
-
蜂蜜水、芝麻丸、香蕉
除此之外,蜂蜜水、芝麻丸、香蕉也是民間吹捧的便秘良藥,但其實它們也只是普通的食物而已。
蜂蜜水含有果糖,可能部分便秘患者對果糖不耐受,果糖吸收減少,可造成輕瀉的效果,但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很大,而喝蜂蜜水增加的水攝入可能才是改善便秘的主要原因。
芝麻丸中的芝麻富含油脂和纖維素,可能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但便秘不能單純靠芝麻丸來解決,平時需要從多方面注意,才能有效緩解便秘。
香蕉作為普通的水果,其實其纖維素相比其他水果並無明顯差異,不成熟的香蕉甚至會加重便秘。

這些辦法,才是改善便秘的良方
1.多吃蔬果雜糧
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以及粗雜糧,因為纖維素可以像海綿一樣吸收水分膨脹,維持足夠體積刺激腸道蠕動。同時,平時要多喝水,尤其是清晨。喝水有助於清潔和刺激腸道蠕動,令大便變軟,易於排出。
2.晨起定時排便
腸道蠕動具有晝夜節律性,需透過規律作息強化。建議固定每日晨起後或早餐後20分鐘如廁(此時胃結腸反射最強),因為早晨起床的「起立反射」和早餐後的「胃結腸反射」作用都能使結腸推進動作較為活躍,易於啟動排便。
3.定期進行運動
運動是天然的「腸道按摩師」。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透過加速血液迴圈促進腸蠕動,建議每日30分鐘(可拆分為3次10分鐘);腹肌訓練(如平板支撐)能增強排便推力;瑜伽中的脊柱扭轉式、仰臥抱膝式也有助於腸道蠕動。
建議辦公室的久坐人群可以每小時做1分鐘「提肛-放鬆」練習,既鍛鍊盆底肌又避免久坐僵硬。
另外,準媽媽們在孕期,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運動(如散步、瑜伽等),增加腸道蠕動,防止便秘。
4.專心排便
排便時不要做其他事情,包括玩手機或看書,無意識地抑制排便,造成排便反射感覺降低,這被認為是便秘發病的關鍵原因之一。
5.適當用藥協助
如果持續多日沒有排便,可以選擇效果比較溫和的緩瀉劑,比如乳果糖等。乳果糖屬於滲透性緩瀉劑,不會進入血液,孕婦可以放心使用,對胎兒很安全。同時,乳果糖能保留腸道水分,軟化糞便,增加糞便容積,促進腸蠕動;乳果糖還是一種益生元,可以增加腸道益生菌數目,幫助消化。
另外,還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生活狀態,避免影響正常排便。

▲圖片來源:Giphy

5分鐘還拉不出來的屎,就算了吧
很多人在排便困難的時候,會選擇在馬桶上多坐一會兒或者多蹲一會,並且不斷使用蠻力排便,實際上這種做法很容易讓痔瘡找上你。
當我們排便的時候,重力會將下半身向下拉,直腸處於比平時姿勢更低的位置,這時增加的壓力會影響人體的血液迴圈,導致肛門和直腸下部周圍的靜脈和血管變大,充滿了血液,再加上用力,很容易增加痔瘡的風險。
排便時間太長還會削弱盆腔肌肉。盆腔肌肉支撐著膀胱、腸道,女性則還支撐著子宮,盆底肌需要與身體其他部位一起工作,以確保大便順利排出,當長時間坐著時,骨盆底部的重力影響會使肌肉緊張,從而影響排便。
除此之外,還可能造成直腸脫垂(指直腸的一部分向肛門外推)。當直腸脫垂更嚴重時,直腸可能不會回到肛管,更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需要手術處理。
因此,有專業人士建議,若想避免以上情況,最好將排便時間限制在5分鐘內,如果5分鐘還拉不出來,就算了吧。可以嘗試著改變飲食、運動等習慣,如果便秘情況實在嚴重,也不要用力硬拉或亂用藥,建議及時就醫檢查,謹遵醫囑。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先到這裡了,希望大家都可以順暢拉屎!!
你有什麼緩解便秘的方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吧。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參考文獻
[1] 楊直,吳晨曦,高靜,等. 中國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的Meta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21,24(16):2092-2097.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092.
[2] Hosseinzadeh S T, Poorsaadati S, Radkani B, et al.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stipation[J].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from bed to bench, 2011, 4(3): 159.
[3] Lustig M, Levy A, Kopplin K, Ovadia-Blechman Z, Gefen A. Beware of the toilet: The risk for a deep tissue injury during toilet sitting. J Tissue Viability. 2018 Feb;27(1):23-31. doi: 10.1016/j.jtv.2017.04.005. Epub 2017 Apr 23. PMID: 28446371.
[4] Bladderandbowel.Toilet Positions To Relieve Constipation[2025-03-14].https://www.bladderandbowel.org/bowel/bowel-resources/toilet-positions/
[5] NCBI.Constipation.[EB/OL].(2023-11-12)[2025-03-14].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132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