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在介面文化微信公眾號(ID:booksandfun)收聽音訊版編輯部聊天室,你也可以在小宇宙、蘋果播客或網易雲音樂APP中搜索“介面文化 | 編輯部聊天室”訂閱並收聽,每個週日同步更新。
第137期主持人
董子琪
本期嘉賓
林子人 徐魯青 潘文捷 尹清露
音訊剪輯&文字版整理
徐魯青
覃瑜曦(實習記者)
“河南說唱之神”的歌曲《工廠》MV日前在網上流傳。我看了這首歌的兩個版本,一個是原始版本:巨大煙囪矗立,幾個小孩在村頭廢墟間玩耍;另一版用不同的電影片段剪輯而成,取材自《鋼的琴》《白日焰火》《hello樹先生》還有賈樟柯的幾部電影,電影片段以這樣的形式融為一體,配合著歌詞所唱的,“我不是熱愛這裡,只是出生在這個地方,工廠的煙霧都蓋住了星,周圍的村莊都被他合併。”
這首歌以回憶視角展開,“小時候河水就不是很清,現在它換來了金錢和病,搬不走的人,成為了釘。”這樣的哀婉目光在去年《中國奇譚·王孩兒和鄉村巴士》中出現過,只不過,土地廟拆除以後,田野上矗立起的是一間公共廁所。

《中國奇譚》截圖
從《工廠》這首歌,我還想到了另一首濟寧話說唱《機器鈴 砍菜刀》。山東小城的生活雖與河南鄉村不同,但也有類似對霧霾蓋住星空的哀嘆(“星星還是那顆星星,但被霾蓋住了光明”)以及對童年遊戲的追悼(“你知道我有多想回到老家和泥巴,再撈著那些光腚傢伙去坑裡逮青蛙”)。當然也有美化的懷舊視角的創作,像是華北浪革的《縣城》裡唱,“千重山,萬層浪,比不過縣城一碗湯。”
由《工廠》《中國奇譚》再到《機器鈴 砍菜刀》,我不禁想到了曹寇筆下的縣城生活。他的《鴨鎮往事》以長三角江邊小鎮為背景,人們在鄉鎮與市區間來來回回,他當時說,因為中國城市現在分為三六九等,資源非常集中,鄉鎮如同被遺忘一般,這種遺忘不是經濟上的,更是心理上的,鄉間蓋起超豪華的大別墅,可是走進去什麼都沒有,還是一張“文革期間的長板凳”擺在那裡。
近來關於縣城生活的報道也增多了,像是《南風窗》的《人在縣城,逃不過命》,還有關注縣城貴婦生活的報道。在菏澤車站唱《諾言》的郭有才也走紅了。比起對於現象或生活方式的描述,我更想與大家聊聊所謂的“縣城美學”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
《工廠》適配了“山河四省”的生活
尹清露:《工廠》MV的精神氣質可能跟很多年前萬能青年旅店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比較像,都有一種工業城市的蒼涼感。我很喜歡它兩種合成器音效的疊加:一個是類似於笛子聲的溫暖悠揚的合成器音效,一個是MV開頭工業的冰冷噪音。我發現笛子好像是流行音樂比較喜歡用也經常用得比較出彩的一種樂器,讓人感到有些冰冷或工業風的流行歌,加入笛子後增添了一種古典、溫暖但也有點蒼涼的韻味。
笛子的音效非常適合這首歌,我印象很深的是《工廠》MV開頭特別寬的煙囪和龐大的工廠,是北方人小時候比較熟悉的一種景象,這樣以重工業為主的北方縣城,一方面總是給人一種冰冷的憂鬱感,另一方面又有回憶中溫暖純真的部分。這種雙重的心理感受,和聽感的二重性也是很搭的。
我還去聽了一下《機器鈴 砍菜刀》,仔細看了一下這兩首歌的歌詞,發現歌詞主題都是出身縣城的男孩們,他們雖不情願,但又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希望保留自身那來自縣城的純真,但最終被金錢腐蝕靈魂。《工廠》的歌詞說“我需要很多錢來將我的自卑和不安掩埋”,同時又督促自己不要忘記家裡的兄弟姐妹,像在告誡自己不要遺忘那個純真的自我。
“河南說唱之神”的音樂風格應該屬於Emo Rap(情緒說唱),專輯封面也有非常典型的Emo Rap的元素,比如一個流淚的骷髏頭。Emo Rap從美國傳入,內容與平時大眾印象中“我最牛、 keep real”的Rap風格很不一樣。Emo Rap本身與Emo Punk、獨立樂等有交叉,這種風格里面有很多旋律性與抒情的部分,帶來一種很真誠的感覺,這種風格也會關注抑鬱、孤獨、焦慮,甚至是自殘、自殺的主題。
我覺得Emo Rap非常適配縣城主題,強調了一種“想要逃離但又無法逃離的內心狀態”。由此我還想到國內的“殺馬特”,他們其實就是從這些EMO音樂、流行亞文化過來的,被本土化成了殺馬特。想到殺馬特,大家也會覺得他們是想要離開小地方但又找不到合適方法的一群人,他們標新立異,又可能會因別人嘲笑而感到自卑。
董子琪:這種美學風格和實際狀況的適配,能解釋彈幕裡的山河四省“陪一根”。
徐魯青:提到縣城,在音樂領域我會首先想到五條人,他們幾年前也因為縣城風格火了一把。2009年五條人發了第一張專輯,名字就叫《縣城記》,五條人的風格與郭有才、《工廠》就很不一樣。首先是地域差別,一個是南方,一個是北方,五條人的MV裡更多的是檯球廳、洗頭小妹、打工仔和夜宵攤。欣賞五條人《縣城記》的聽眾,大多還是大城市中的知識分子,到底是什麼讓他們看上去如此不同。

《縣城記》
五條人對於縣城及縣城身份始終帶著一種戲謔感。他們不斷地解構縣城的苦和樂,並且對這件事情不以為然。他們對鄉土和海豐有天然的驕傲感,《縣城記》裡有一個宣傳詞叫做“立足世界,放眼海豐”,他們認為海豐蘊含了足夠豐富、值得他們去唱的東西。《城市找豬》唱道:“我們在城市裡面找豬……我們在想象中度過了許多年,農村已科學地長出了城市……城市又藝術地長出了農村。”這首歌裡有對城市和農村關係的反思,但他們不將自己看作主流秩序裡的邊緣人,反而會從邊緣對中心發出一些反諷,而這好像又是身處中心的人希望聽到的東西。大城市聽眾喜歡五條人,會不會正是因為五條人的歌不那麼適配縣城人被苦難、被關懷的這種想象?
董子琪:五條人對縣城美學有一種“審美自覺”。這種戲謔、自省和為縣城光榮的自覺,讓他們的歌曲能夠和白領、知識分子溝通。
林子人:我是在《新說唱2024》第一次聽《工廠》的,“河南說唱之神”在海選唱了這首歌。老實說他的表現一般,節奏稀碎,走調,從說唱的角度來說是不合格的,但第一印象是歌詞平實、讓人有“痛感”。後來在社交網路上看了《工廠》的MV,驚為天人。歌詞中流露出的不得不背井離鄉但又無法拋卻故土羈絆的無奈感傷,以及一種很難與外人道的自卑與不安,讓人心痛。“河南說唱之神”在這首歌中言說的似乎是一種普遍性的、屬於經濟文化邊緣地帶年輕人的情緒。我的家屬是河南人,他告訴我,每個成績不錯的河南學生從小就知道他們必須考出去,去外地發展;我也依然記得,結婚前當我媽媽的一位朋友聽說我的男友是河南人時,無意識露出的驚訝表情。
董子琪:這兩天我聽了郭有才的《諾言》,為其中的審美自覺感到震驚。他是一個出生於1999年的年輕人,但卻將自己打扮成四十來歲的樣子,還用一層黃色幕布蓋住自己的鏡頭,彷彿是在邀請聽眾來嘲謔自己,但歌唱時又非常感情充沛。他自稱是“菏澤樹哥”,這說明了他的風格並不是天然土,而是經過媒介和文化學習後的土味。“你我不能抗拒命運的左右”這樣的歌詞,呼應了那則關於縣鄉的報道“逃不過命”的標題,同時也是“我不是熱愛這裡,只是出生在這個地方”的另一種詮釋。

郭有才《諾言》直播截圖
縣城像是潔淨城市的髒背板
潘文捷:在縣城生活會非常強烈地感受到地域等級,就像曹寇所言“中國的城市分為三六九等”。現在有許多關於縣城的報道,點開一看就知道它寫錯了——記者寫到縣城後看到農村的樂隊和大戲,不對,那不是縣城,那是農村;還有人寫在縣城感受到鄉鎮的什麼什麼,那也不對。從農村到鄉鎮,再到縣城,其實縣城是在這條鄙視鏈的最上端。
我從小在江蘇一個縣級市生活,這樣的地域鄙視鏈還是存在的。不光是行政單位等級上的鄙視鏈,而且還有江蘇省內的南北鄙視鏈。我們算是一個蘇中縣城,全國百強縣36名,但是我們隔壁縣城江陰是全國百強縣第二名,非常強烈地感覺到“總有一個隔壁家的孩子比你家更強”。韓起瀾在《蘇北人在上海1850-1980》裡說其實蘇北並沒有明確定義,它是隨著蘇南的定義而出現的,蘇南人為了界定一個跟他們不同的他者,才出現了蘇北人,他們並不care蘇北人之間有沒有很大差別,也不care你是蘇中還是蘇北。這就像現在我們討論縣城時,好像縣城也成為了大城市的他者,大家不care它到底是縣城、鄉鎮還是農村。空間變成一種時間的隱喻:縣城是落後的,大城市是先進的;蘇北是落後的,蘇南是先進的……地域差異不僅僅指的是空間差異。
我非常不能夠理解這樣的鄙視鏈,因為其實是農村人餵飽了縣城的人,如果沒有農村人,縣城人都得餓死,也是縣城給大城市提供了人力資源,如果沒有縣城持續的人才輸血,大城市是不可能發展這麼好的。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夢寐以求看到一個先進的國際化大都市,但是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大城市的高樓大廈跟貧民窟是在一起的,而這裡的貧民窟的處境並沒有比縣城的處境好,後來我到北京也是這種感覺。
董子琪:“時間感”也體現在我們要討論的MV、歌曲和小說中。不僅是先進和落後的對比這麼簡單,《工廠》MV給人的感覺不是原始的、落後的,而是被汙染的、骯髒的、醜陋的。
潘文捷:乾淨和先進落後還是有一定關係的,縣城給人一種現代化過程中混亂與被淘汰的感覺。其實,“雙手乾淨是一種巨大的特權”,所以,現代化過程中被淘汰的產業都去了哪裡,這個問題對於大城市的人來說值得思考。
我家在縣城,家對面原來是紡織廠,很多廢水排到我們家面前的那條河。直到過了一陣子,我媽媽告訴我一個“喜訊”,為了建設乾淨的長江三角洲,工廠轉移到其他地方,我們家門前那條河就乾淨了。我不知道那個工廠轉移到哪裡去了,但是它不可能消失,這個產業肯定還要繼續存在,它肯定轉移到了更不發達或者更加需要這個產業的地方去了。產業轉移在世界範圍內向來是從先進的地方到落後的地方,所以我覺得“乾淨”的感覺跟先進落後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工廠》mv截圖
徐魯青:說到乾淨,我印象特別深的是人生第一次到江浙滬縣城的時候。我老家的縣城主幹道兩旁基本上就是菜市場,大家提著自己種的菜、家養的生鮮到路邊賣,雞和鴨被關在籠子裡,抓出來的時候撲騰得羽毛都飛出來。邊上基本都是基建施工,都是灰。我第一次去常熟時,發現他們有沿河的步道,空氣也非常好,路邊的綠植是沒有灰的。哇,真的是一個有錢的地方才會這麼幹淨。
林子人:近年來縣城敘事/美學的崛起,反映的是人們對長期以來在輿論場和主流價值觀佔據統攝地位的發達-落後二分法的祛魅和幻滅。進步主義敘事告訴我們,只要你夠努力,你就能離開邊緣進入中心,你現在在邊緣遭遇的一切問題都將因此得到解決。但當進步主義敘事破滅,我們更加看清的是,發達-落後二分法的本質是透過將財富、人力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利用地區性差異來獲取鉅額利益,而這種利益並沒有惠及全社會的人。在瞭解這一點後,我對所謂的城市中的三六九等、任何地圖炮言論都深惡痛絕。
嚮往基層生活,又受其束縛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本期主持人:董子琪,編輯:尹清露、黃月,未經介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在縣城
城市
大城市
《工廠》
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