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王祖賢近況曝光:不婚不育,開艾灸館,在人間煙火中修行

平常心是道。
紅塵褪去金縷衣
焚香煮雪見菩提
2月24日。
王祖賢發了一個影片,說在溫哥華開了一家艾灸館。
影片頗有禪意。
畫面中,門前有積雪,室內有艾香。
香爐靜燃,佛像低眉,案上寫著“心淨清”三字。
一切都是靜謐的,無垢的。
這邊紅塵萬丈。
那邊化外一方。
她說,近些年離群索居,一心向佛。
前塵往事盡去。
名利愛恨已消。
她用一柱艾香,超度了半生情劫。
如今,她已58歲。
年近花甲,早已寬宥了世事的慳苛,與人性的涼薄。
她靜下來。
也沉默下來。
在異國的風雪中,她雙手合十。
走進佛堂。
穿過禪樂佛音。
翻開泛黃經卷。
“開始迴歸自我。”
“尋找內心的平靜、智慧和解脫。”
恍惚間,似見聶小倩提著燈籠,穿過三十載光陰。
——蘭若寺孤獨的鬼魅,入了世,愛過人,傷透了心,堪破了情劫,成了佛前燃香的侍者。
戲裡千般痴纏,繞外萬種糾葛,終化作爐中的寸寸成灰。
她端坐於蓮花香中。
不再需要《倩女幽魂》的濾鏡。
不再白衣索命,三生追情。
她白衫黑襖,於青煙繚繞間,靜心斂氣,活成一部現代版《壇經》。
艾絨暖盡千山雪
青絲未老寸心明
有人笑她,“仙女下凡開養生館”。
卻不知,她把“仙氣”,煉成“渡人”的艾香。
她視艾灸如命。
“放過自己也不會放棄艾灸。”
禪室的暖燈下,她手持銅爐,為客人灸關元俞。
青煙纏繞皓腕,恰似當年水袖舞盡繁華。
有客人認出她是“聶小倩”。
她笑著遞上清茶:“現在我是王醫師。”
她說:“每一位客人都是緣分。”
正如禪偈——眾生相遇,皆為因果;療愈他人,亦是自渡。
因果纏成艾草卷,焚盡便見琉璃心。
戲臺上,鬼要人心,妖要入世,魔要成佛。
她渡了幾生幾世,終是倦了
她沉入人間煙火,用戒刀斷前塵,用歲月煨新茶。
半生浮沉已了。
前塵大夢已去。
蓮座不渡痴兒女
艾煙可熨眾生苦
20年前,她遠走加拿大。
彼時一身情傷。
兼負喪父之痛,以及全網嘲諷。
世間流言紛紛,她自始至終不言語,不解釋。
20年後,我們方才明白,她不是逃離紅塵名利場,是親手拆了情愛修羅殿。
她捧著一爐艾香歸來。
臉上有深痕,眉上有慈悲。
原來真正的女神,不需要長生不老,而是活成信仰,香火裡供奉的全是自愈的禪意。
她將艾灸館取名“靜心齋”。
館內《心經》低吟。
煙霧繚繞間,每一灸皆是渡人渡己的契機。
她說開館是為“結善緣”。
艾灸是為“行善事”。
因為,禪不在深山,在煙火人間。道不在經卷,在舉手投足。
她以艾灸為舟,渡人於身心之苦;以禪心為楫,自渡於浮世之海。
名利場從不是歸宿,市井煙火方為修行道場。
她素顏買菜。
每日飲茶。
開館迎客。
有網友笑她“落魄”。
可說她“跌落神壇”的人不會懂:真正的神壇,從來不在紅毯上。
禪宗有云:當下即是道場。
此身即為菩提。
青煙篆就長生訣
不羨鴛鴦不羨仙

父親離世時,她未曾落淚。

只是開始了修行。
愛而不得的錐心之痛,求而不得的刻骨之苦,在青燈經卷中被一一寬宥。
她這一生沒有結婚。
也沒有生育。

有記者問是否遺憾,她不語。館中銅鈴聲輕響,自有一派明月大江的從容。

打烊時分,她獨坐案前抄《金剛經》,艾香與墨香纏繞成偈。

聶小倩放下了蘭若寺的燈籠,王祖賢燃起了眾生的心燈。

艾煙散盡處,曾經風華絕代的女子,用半生滄桑,熬煮出最慈悲的答案:

所謂解脫,不過是將種種執念,都放下。萬千妄念,都寬宥。人來人往,都隨緣。

於無求中見自在。
於清明中見眾生。
遺憾她“孤獨終老”的人,大概從不明白:真正的孤獨,是在婚姻裡守寡,在名利場裝瘋。
她的寂靜,卻是千帆過盡後獨坐蓮臺的圓滿。
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清明。
是樸素中見真味,寂靜裡藏生機。
六祖慧能有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關注我
看更多好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