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計數菌落和細胞——ImageJ軟體零基礎教程

張老溼按:Image J具有兩大核心功能:對WB條帶進行灰度分析和自動計數,上一期已經分享了灰度分析,這期分享自動計數的教程!教程作者李一關童鞋,李一關童鞋順路還把如何下載得到Image J軟體也告訴大家了~所以,再在後臺問軟體哪裡有下載的,當心我揍你們~
image J是一個基於java的公共的影像處理軟體,它是由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開發的。可運行於Windows,Mac OS,Linux等多種平臺。重要功能就是對影像的區域和畫素進行統計(大小),包括長度,角度。陽性點密度和數量。除此以外,它還有一個非常吸引人的優點——完全免費
開始本期教程:
1、安裝軟體
直接在搜尋引擎搜尋「image J」
從官網下載軟體
下載後解壓即用
無需安裝
2.開啟軟體
可以看到介面非常簡潔
3.圖片前處理
點選「File」→「Open」
開啟想要數數的圖片
本圖需要裁剪到培養皿的輪廓
所以選中主程式的「圈選」功能
圈中需要計數的中間部分
點選「Edit」→「Clear Outside」
可以看到外邊緣被刪除
4.調整閾值
點選「Image」→「Type」→「8-bit」

可以看到圖片被轉為灰色

點選「Image」→「Adjust」→「Threshold」
右側出現灰度直方圖
不玩攝影的朋友可能不怎麼看影像的直方圖
解釋一下
灰度直方圖是將數字影像中的所有畫素,按照灰度值的大小,統計其出現的頻率。它表示影像中具有某種灰度級的畫素的個數,反映了影像中某種灰度出現的頻率。
在此圖上我們看到兩個峰,左側的大峰是除菌落以外的灰度分佈,因為顯然菌落佔的空間小,所以應該用底下的兩個拖動條,框選右側峰,即選中我們需要統計的灰度分佈。看到菌落都在紅色範圍,點選「Apply」應用。
我們發現有部分菌落粘連,會影響統計結果
所以點選「Process」→「Binary」→「Watershed」
將其分開
分離效果如下:
5.計數
點選「Analyze」→「Analyze Particles」
彈出以下選擇框
Analyze particles 選單下:
Size(pixel^2):0-Infinity 表示需要分析的粒子的大小範圍,作用是用以除去過小的雜質粒子。
Circularity:0-1 圓度,預設範圍是0-1,在此我們不需要選擇。粒子越接近圓圓度越接近1。標準的圓的圓度為。
Show:選擇outlines顯示計數的細胞輪廓和計得細胞數編號,還有其他選擇。Nothing,圖象和疊加圖都不會顯示。
對於細胞計數來說一般Outlines即可。
下面勾選的是Display results,顯示結果。
Clear Results,重複測量之前被測量的結果將被清除。
Summarize,對結果做總結。
在此,我選擇Size(pixel^2):10-Infinity,Show:outlines,Display results,Clear Results,Summarize,點選OK
計數介面就都出來了
tips:在Size選擇時,是以畫素為單位,所以不好估計尺寸時可以多試幾次。
右鍵之後可以直接存為excel
到這裡,這次的教程就結束了,想說明的是,此軟體很好上手,有多好上手呢?筆者試了20分鐘就寫出了這個教程。所以推薦各位下載一個試玩一下。
本文來自公眾號:關於LY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