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城市微更新到智慧街道建設,道路設計早已不再是“畫條線、鋪層色”的粗放模式。


當方案彙報時,一張能精準傳遞設計邏輯、兼具視覺張力的彩平圖,正成為設計師的硬通貨。

▲ 別人做的道路平面圖
但你的圖紙是否還在用“灰路+綠樹”的老套路?是否總被甲方吐槽“缺乏細節”?今天,我們從材質革命到動態表達,解鎖新一代道路景觀彩平圖的繪製密碼!

▲ 自己畫的道路平面圖

文末附超精品多風格道路彩平圖PSD

限時秒殺
限 前10名:10.8元
10名後恢復原價:68.8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快速下單

輕V會員可登入官網
www.yooooc.cn
直接下載
材質:從“平面填充”到“真實觸感”
新手總愛堆砌高畫質貼圖,結果打出來滿屏馬賽克。高手都懂“剋制美學”:主路用低飽和度的花崗岩紋理打底,再輕輕掃一層10%的雜色濾鏡,遠看是沉穩的灰調子,近看卻能摸到石材的顆粒感。


人行道的淺灰鋪裝也別直愣愣填色,試試從路緣向內側做3階明度漸變——就畫素描畫暗部過渡,透水磚的凹凸肌理瞬間活了。

配色:用色彩講故事的邏輯
道路配色真不能靠靈感迸發。藍灰車行道配暖灰人行道,再用棕褐勾勒設施帶,三色定調的秘訣在於剋制中見層次。

但該張揚時也得狠心——比如說一些景觀節點,就可以用亮一點的色系,既點燃視覺焦點,又不破壞整體調性。

植物:拒絕“複製貼上”的智慧
行道樹畫得太老實?試試“三七定律”:樹冠直徑縮到實際70%,三五棵組團種植,間距留出1.5倍冠幅。

中央分隔帶的深淺綠交替填充看似隨意,實則藏著心機——邊緣用落葉筆刷破開硬邊,就像國畫裡的“飛白”,透氣感立現。
地被植物更忌諱整整齊齊,把紋理筆刷間距調到80%、散佈30%,斜向拖動時的隨機斑駁,才是自然界的真實劇本。

環境與立體感:圖紙深度的秘密武器
用地紅線外區域用30%透明度灰階處理,但保留關鍵等高線(線寬0.15mm)——既突出設計主體,又不失場地關聯性。
要打造“立體感”這三重奏少不了!
1)道路橫坡:用漸變填充表現2%坡度,明度差15%(如車行道中心K10→路緣石K25)
2)喬木投影:樹高6米則投影長9米,正片疊底模式+20%透明度,地面瞬間“活”過來
3)動態車流:運動模糊濾鏡(角度15°+距離20px),車行方向立即產生速度張力

最後,臺長為你準備了一套小清新風道路景觀彩平圖PSD,裡面包含各種不同風格的道路彩平圖,以及道路素材PSD,讓你可以直接使用!趕緊下載試試!
超精品多風格道路彩平圖PSD

資料目錄
01-道路彩平圖PSD(共9張PSD)
02-道路彩平圖材質貼圖素材(共35張JPG)
道路彩平圖PSD




































道路彩平圖材質貼圖素材




























以上僅展示部分
限時秒殺
限 前10名:10.8元
10名後恢復原價:68.8元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快速下單

輕V會員可登入官網
www.yooooc.cn
直接下載


免責宣告:
以上圖片及資料內容部分來源於網路,由我方再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此相簿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