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川普,和8年前有什麼不一樣?

上篇文章被刪了,不懂為什麼,也沒給理由,不過刪就刪吧。今天換個話題 —— 四年一度的吃瓜盛宴,美國總統大選暫時落下了帷幕。因為這次我秉承著堅決不信任任何選前調研和選情分析的態度,輕鬆地看了一天節目。
之所以覺得是看節目,不僅由於事不關己,也是因為這場選舉需要在我兩個都不喜歡的人中間選一個,誰贏誰輸我都不會有太多情緒起伏。而且作為左翼自由主義者,我不可能支援這兩個候選人的政治理念,因此當個吃瓜群眾是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僅僅從個人感受來說,川普的勝選還是讓我輕輕鬆一口氣。除了未來不用聽4年哈里斯那容易觸發歡樂谷效應的笑聲外,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一個痛苦體驗 —— 之前我曾經跟大家提到過前段時間我讀了這次川普的副總統候選人萬斯的成名自傳《鄉下人的悲歌(Hillbilly Elegy)》。而為了儘量表示一下中立,我去香港的時候也買了一本關於哈里斯的書。
但買了之後掃了一眼目錄,就沒勇氣開始讀了。雖然是繁體豎版,但文風實在很像某些我們從小都悉的宣傳文稿。所以當初跟自己說:如果哈里斯贏了大選,就必須咬牙把它讀完。
如今終於可以直接將這本書束之高閣了(100多港幣不捨得扔,萬一以後有用呢)。而萬斯那本書讀完的確有不少收穫和感受,之後會跟大家詳細聊聊,它如何反映、以及影響了美國社會。或許四年之後的美國總統就是他了。
我不想對美國大選本身直接做什麼評論,那是美國人民的事情。就像我反感那些從沒深入瞭解過中國,就對中國的內部事務評頭論足的外國網民一樣。
我想說的,主要還是基於自己身邊的事選戰期間,尤其是川普勝選之後,很多中文媒體和自媒體似乎正在犯的一個錯誤 —— 簡單地將如今的情況看做“那四年又回來了”,僅用2017-2020的記憶來推論未來會出現的事情,對個人和企業做各種建議。
我們當然需要對未來做預案,但預測未來能這麼簡單就好了。川普的這個新任期,很可能會和上個川普任期有很多的差異。不僅僅是8年後世界和美國局勢有了迥然差異,也因為現在的川普,和8年前也有非常明顯的差異。
當然,關於這個話題,身在美國的讀者們或許更有發言權。但我這些年從美國媒體和網路上獲取的各種資訊中,也有很明顯的感受。
比如,這次川普作為總統,他意志的執行力將遠超過第一個任期。這次共和黨已經拿下了總統寶座和參議院,眾議院的最終結果雖然沒出來,但共和黨勝出的可能性也非常高。
雖然2016年的共和黨也同時控制兩院,但當時共和黨內麥凱恩、布什等反川普派的力量很強而2024年共和黨內的反川普派已經很難再有什麼作為。因此川普的政策如果不太離譜,都很可能順利得到參眾兩院的多數支援。
而且2016年的民主黨雖然輸的也挺慘,但還處在不服氣的心態下。8年之後再次失敗,尤其是這次選舉顯示出的頹勢和分裂,讓民主黨短期內很難有抗衡川普的自信。
同樣支援川普的還會有最高法院。2016年時最高法院因為斯卡利亞法官的離世只有8人,保守派和自由派各佔一半。而如今最高法院9人中,6人是保守派,更重要的是,其中3人是川普第一個任期中由他任命的。
也就是說,川普可以更順利地運用美國的三權:立法、司法、行政。而他和8年前相比,也已經懂得如何讓這些機器按照自己的意志運轉。
在國際上,2016年主要國家領導人沒有多看重川普,參加峰會被人嘲笑的段子全球流傳,很多國家都將川普看做曇花一現的笑話,等待美國回到“正軌”。而2024年的川普,已經可以對國際事務有自己的發言權。甚至還在競選期間,就已經有很多人在等待或者預測他如何解決俄烏等熱點問題。
川普的陣營本身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2016年的川普身邊並沒有什麼得力干將,當時的幕僚不是能力一般,就是政治形象堪憂,而且投機者眾多,忠誠值不高,最後和川普反目成仇才是常態。川普當時的任人唯親,很大程度也是不得已的結果。而這次川普陣營的情況,就正常了很多。除了右翼進一步被整合外,還多了本的中間派人士
當然,2024年川普陣營中最知名的盟友,也是競選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是馬斯克賭身家級別的站臺川普,這讓很多人開始更認真地思考川普的主張,以及考慮川普勝選的可能性。
下圖是昨天網上傳的一張大選開票過程中的照片,可以看出馬斯克在此次大選中的重要位置。在川普和馬斯克中間的是Dana White。這位在中文網上叫白大拿的終極格鬥UFC總裁,是3次大選中都堅持站臺川普的死忠。
更不要說2016年川普的媒體支援度之低,只要出鏡八成就是被當笑點。除了福克斯外,就只有一堆極右死忠粉的電臺或者音影片欄目支援他。而福克斯跟川普的關係,也並不是那麼緊密。
而2024年,推特(X)的老闆是他的大金主。原本一些相對中立的媒體、自媒體也開始傾向於和川普合作,包括一些中間偏左的媒體,在報道川普的時候,也收斂了不少。
其中需要特別提到的,是我個人認為美國第一的政論播主Joe Rogan在大選前夕宣佈支援川普,為他吸引了眾多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Rogan在選前10天開始連續在自己的JRE欄目釋出採訪川普、萬斯和馬斯克的影片。和川普的3小時訪談僅在油管和推特就有差不多7000萬的播放。這一條影片讓很多人對川普改觀,估計足以抵消民主黨數億美元的廣告效果。競選當天NBC報道中,就提到一些年輕選民接受採訪時說是看了Rogan的這個影片才決定出來投票給川普。
本文的封面就是借用的Joe Rogan訪談的封面圖,我覺得還挺可愛的。

馬斯克也好,Rogan也好,他們和我們一直認知中的“川粉”有很大的距離。這樣的人對於川普的認同,以及萬斯成為川普競選搭檔。包括一些原本偏民主黨陣營的人士改為支援川普,比如小羅伯特·肯尼迪和我4年前文章中曾經介紹過的圖爾西。這些人不僅充實著川普陣營的實力,也淡化了原本支援川普=極端民粹低學歷紅脖子的印象。
下面的梗圖中從上到下是川普、Rogan和馬斯克。馬斯克身上的紋身包括特斯拉、他最近痴迷的遊戲暗黑破壞神,以及紐約環境保護部安樂死著名松鼠寵物“花生Peanut”事件後,隨著民眾憤怒以及馬斯克等人的提及而暴漲的數字貨幣PNUT。
上面的這些變化都說明了一件事:這次川普的勝利不能僅僅歸因為民主黨的愚蠢和哈里斯的各種問題,或者民眾不滿意過去4年拜登政府的施政。還有一個我們不能忽略的原因 —— 川普在很多方面的確比8年前更為強大。
當然,川普所有的變化並不是都對他有利,也有很多負面的變化。其中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2024年的川普,要比2016年的他,老了8歲。明年他上任的時候,即將超過拜登,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邁的當選總統。

而在這次的競選中,川普的很多表現,也的確可以看出他的精力並不像8年前那麼充沛了。這很正常,畢竟按照咱們中國的演算法,明年他就虛歲80了。

而且不僅僅川普自己知道他老了,他的敵人,和他身邊的助手們,也知道他老了。對他們來說,如何在一個逐漸老去的川普影子下,壯大自己的政治勢力,能從他龐大的政治遺產中繼承多少?將會是未來四年很多人的想法。

而另外一個客觀的區別就是:這次川普的任期只能有4年。對於一個政府來說,尤其是連續經過3次政黨輪換震盪的美國來說,4年的確太短了。

雖然這減輕了需要準備連任競選的壓力,但

也會讓川普有更緊迫的壓力。而且還會增加其他方面的觀望情緒 —— 如果萬斯和共和黨不能證明4年之後,沒有川普的他們也能再次戰勝民主黨,那麼很多人,包括其他國家和組織,就有可能就選擇咬咬牙堅持挺4年,就像他們在2016年做的一樣。

川普自己也知道他老了,而對於一個80多歲的老人,面對不會連任的第二任期。他會如何想?是要徹底的名垂青史,實現MAGA,還是和拜登一樣逐漸失去活力?這或許是未來四年最大的變數之一。

和8年前相比,川普在大部分維度都變得更為強大,但在另外一方面,他也同時變得沒那麼可怕了。

2024年的川普擁有更多的實力,也已經是一個合格的政客,但卻不再是那個完全無法預期的政壇狂人這讓他獲得了更多的同盟和支援,但同時也讓他可以被預測了。

成功的預測,就代表著可以做應對的預案,也代表著更容易溝通和談判。同時,面對歷史上唯二的確定只有4年任期的“新美國總統”,我們也必須現在就開始為“後川普時代”做好準備。

這兩天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洋溢著幾種完全不同的強烈情緒:有亢奮到要放煙花慶祝的,有覺得馬上美國又要完蛋自己又躺贏了的,也有覺得未來一片灰暗的。
如果你不是一個美國選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國人,那我覺得這些情緒都沒必要。美國大選固然很精彩,但歸根結底,我們的未來還是由我們自己決定。
看樂子比爛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恐懼焦慮也不會解決任何困難。我們要關注這個世界上發生的各個事件,但我們最應該關注的,還是我們自己。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