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記得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不會錯過。

來源:內容來自scitechdaily,謝謝。
矽和氧原子之間曾經被認為僅僅是絕緣體,但矽和氧原子之間角度的變化卻為電荷的流動打開了通道。
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突破性發現表明,一種新型矽樹脂可以充當半導體。這一發現挑戰了長期以來矽樹脂僅僅是絕緣材料的觀念。
“這種材料為新型平板顯示器、柔性光伏電池、可穿戴感測器,甚至能夠顯示不同圖案或影像的服裝開闢了機會,”密歇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大分子科學與工程教授、最近在《大分子快速通訊》上發表的研究的通訊作者理查德·萊恩說。

矽油和矽橡膠,又稱聚矽氧烷和倍半矽氧烷,幾十年來因其耐電流和熱傳導的特性而被廣泛應用。其防水特性使其成為生物醫學裝置、密封劑、電子塗層等的理想選擇。
與此同時,傳統半導體通常呈剛性。半導體矽樹脂則有潛力實現萊恩所描述的柔性電子產品,並且還能呈現出多種顏色。

分子結構和電導率的發現
從分子層面來看,有機矽是由交替排列的矽原子和氧原子(Si—O—Si)組成的骨架,並在矽原子上附著有機(碳基)基團。當聚合物鏈相互連線(即交聯)時,會形成各種三維結構,從而改變材料的強度或溶解度等物理性質。
在研究有機矽的不同交聯結構時,研究小組偶然發現了共聚物的導電潛力,共聚物是一種含有兩種不同型別重複單元的聚合物鏈——在本例中是籠狀結構有機矽和線性有機矽。
導電性的可能性源於電子能夠穿過軌道重疊的Si—O—Si鍵的方式。半導體主要有兩種狀態:不導電的基態和導電的導電態。導電態,也稱為激發態,發生在一些電子躍遷到下一個電子軌道時,該軌道與材料(例如金屬)相連。
通常情況下,Si—O—Si鍵角無法實現這種連線。110°的鍵角距離180°的直線相去甚遠。但該團隊發現,在矽酮共聚物中,這些鍵在基態時起始於140°,而在激發態時延伸至150°。這足以為電荷流動創造一條通道。
“這使得這些共聚物中包括Si—O—Si鍵在內的多個鍵之間的電子之間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相互作用,”萊恩說。“鏈越長,電子就越容易行進更長的距離,從而減少了吸收光並以較低能量發射光所需的能量。”

色譜和鏈長控制
矽酮共聚物的半導體特性也使其擁有豐富的色彩光譜。電子透過吸收和發射光子(光粒子)在基態和激發態之間躍遷。光的發射取決於共聚物鏈的長度,而萊恩的團隊可以控制鏈的長度。鏈越長,躍遷越小,光子能量也越低,從而使矽酮呈現紅色。鏈越短,電子躍遷所需的能量就越大,因此它們會發射出能量更高的藍光,偏向光譜的藍色端。
為了證明鏈長與光吸收和發射之間的聯絡,研究人員分離了不同鏈長的共聚物,並將它們從長到短排列在試管中。用紫外線照射試管,由於每個試管吸收和發射的光能量不同,因此形成了完整的彩虹。
基於共聚物鏈長的彩色陣列尤其獨特,因為到目前為止,矽酮只被認為是透明或白色的,因為它們的絕緣特性使它們無法吸收太多的光。
“我們採用了一種大家都認為是電惰性的材料,並賦予它新的生命——這種材料可以為下一代柔軟、靈活的電子產品提供動力,”密歇根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生、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張子靜(Jackie)說。
參考文獻:Zijing Zhang、Cecilia Pilon、Hana Kaehr、Pimjai Pimbaotham、Siriporn Jungsuttiwong 和 Richard M. Laine 合著的《Si─O─Si 鍵上的 σ–σ* 共軛》,2025 年 3 月 12 日,《大分子快速通訊》。DOI:10.1002/marc.202500081
參考連結
https://scitechdaily.com/new-material-breaks-the-rules-scientists-turn-insulator-into-a-semiconductor/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END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72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加星標⭐️第一時間看推送,小號防走丟

求點贊

求分享

求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