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錄取專訪】ED哥大失利後,我從凱斯西儲轉到芝加哥大學

小編注
今天小編為大家採訪了從凱斯西儲成功轉學到芝加哥大學的T同學。Ta不僅是個GPA 4.0的大學霸,人還非常友好,給海狸學院推薦了很多身邊的同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T同學的轉學歷程。
芝加哥大學吉祥物Phil the Phoenix
為什麼想要轉學?
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新生美本申請自己沒申好,有點不甘心,總結失敗的教訓後覺得如果有機會再申的話還想再申一次;第二就是想學的專業在凱斯西儲不是強項,資源也比較少,所以瞭解之後就更加確定要轉學。所以我高中畢業暑假前就已經開始跟顧問老師聯絡,溝通一些初步的規劃了。秋季大學開學第一個月就基本上是確定要轉學。
暑假期間除了聯絡了咱們的顧問老師,還做了其他的準備嗎?
我轉學申請的方向是東亞研究,暑假跟著敦煌研究院的老師做粟特人有關的研究。假期就是以這個為主,從最開始上課到自己做研究寫論文基本上一個暑假就完成了。暑假期間還學習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方面的內容,到雲崗石窟進行了研學。
咱們聊聊選校吧,選了哪些學校,為什麼最後決定去芝大?
我總共申了十所左右,其中最想去的兩所一個是原來美本申請的第一選擇哥大,然後就是芝大。其實芝大美本申請的時候沒有申,因為那時候學校研究得不太深入,後來看了學校官網,覺得不管是我想學的專業還是學校整體的氛圍都特別符合我的期望。而且我的第二個學術研究是繼續海狸學院一對一的學術輔導專案,輔導老師是芝大的副教授,所以基本上就確定轉學申芝大。
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CEAS成員
你覺得這個研究對你轉學的幫助大嗎?
我覺得肯定是有幫助,但是我不清楚具體有多大的幫助。因為一開始做研究的時候我和顧問老師的想法都是把它做好,能讓這位教授幫我寫推薦信。但是這個研究選題特別難,做的時間比我預期的長了很多,教授的要求標準也很高,論文修改了很多次,聖誕節前還沒有定稿。聖誕節假期我的重心就轉到申請文書,後面這位教授也特別忙,我跟他的溝通就變少了,最後我自己寫完了這篇論文,沒有找芝大教授寫推薦信。
你轉學之前有沒有什麼顧慮或者擔心的地方?怎樣去調整這種心態?
有,最大的顧慮就是花了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情,但是最後的結果沒有保證,所以就擔心萬一都沒中就浪費了一年。轉學這一年“奪走”了我很多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如果不轉學我可能會去多認識一些朋友,參加更多的社團活動,但是我覺得畢竟轉學是我一開始就定的一個目標,那時候跟顧問老師溝通配合也非常好,雖然轉學和大學申請一樣有運氣的成分,但盡全力把自己該做的做好就OK了。調整心態的方式主要還是跟父母和朋友聊,因為我們學校想轉學的中國同學還挺多的,我有很多朋友不是大一轉學就是大二轉,所以共同話題還是挺多的,大家一起聊天互相鼓勵。
關於你的課外活動方面,你覺得有沒有對轉學幫助比較大的?
除了學術研究外,我主要的課外活動都是跟音樂有關,申請時能提交作品集的學校我都把音樂作品影片提交了。凱斯西儲音樂專業跟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有合作專案,所以我選的音樂專業課都是在音樂學院上的,也跟他們一起演出比賽,也有拿獎,我就把這些都寫到活動和榮譽裡面。而且我打算去芝大繼續我的音樂活動,我計劃把音樂作為輔修來學習,學校的合唱團和阿卡貝拉社團甚至校外的比賽也會參加的。
芝加哥大學Reva和David Logan藝術表演中心
你覺得這些活動除了轉學還有什麼樣的幫助?很多同學都在問轉學工作量挺大的,怎麼樣還有時間去做這些活動?
音樂陪伴了我很多年,也是我在凱斯西儲的第二個專業,所以一直做下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我覺得不一定要去特意安排或者為了申請去做一個活動,而是選擇自己更感興趣的或者是自己一直在做的活動,這樣就會比較輕鬆,就不會把上音樂課或者去唱歌當成一個任務。對我來說它們是一種放鬆,雖然會佔用一些時間,但我反倒覺得這是在課業和轉學之外的一種娛樂方式。
芝加哥大學阿卡貝拉
能不能簡單總結一下你大一的求學經歷?你都上了哪些課程?和教授的溝通如何?最後是怎樣拿到的教授推薦信?
凱斯西儲規定大一第一學期所有人都要上寫作課,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秋季學期我上了微積分,還有兩個人文課程:中國宗教與哲學和美國與亞洲的國際關係。中國宗教與哲學這個課程給了我在學校獲得跟著教授一對一做independent study獨立研究的機會。我覺得政治科學這門課還是挺有意思的,大家總說中美關係和日美關係,但真正聽專業的教授講,然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還挺有意思的。除此之外我還有聲樂課和合唱團。秋季我還參加了學校一個人文專案,參觀克利夫蘭周圍的博物館和聽人文相關的講座。
我當時向兩位教授要了推薦信。我覺得跟我溝通最順暢的是美國與亞洲的國際關係教授,正好我們是他退休前帶的最後一批學生,所以我們這個班對他來說就有特殊的意義。我也是他班裡唯一一箇中國籍學生,班裡其他的亞洲學生都是ABC。因為這門課會講到中美關係,所以很多時候在課上老先生還會問我在中國的見聞,他人也特別友善,所以我第一個向他要的推薦信。他當面和郵件上都鼓勵我追求自己的目標,認為我有能力去一個更好的學習平臺。我覺得非常幸運能遇到這樣的教授,也非常感謝老先生。
你是跟芝大的教授做過research科研,你跟他合作的感覺怎麼樣,有什麼樣的收穫?
我覺得收穫很大。我合作的這位教授是在美國生活了很長時間的華裔,他是做東亞藝術史研究的。我當時選題,本來想以歷史的方向去做學術研究和寫論文,他幫我開拓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就是怎麼樣透過藝術和藝術史的角度去分析,然後去證明一些潛在的東西方文化之間的聯絡。
方便分享一下你寫文書的過程嗎?
我大概十一月底感恩節期間就開始跟文書老師溝通。我當時是先寫密歇根大學和芝大,因為密歇根大學遞交時間最早,芝大是我最想去的學校之一,文書老師認為這兩個學校文書題目比較多,相對來說文書具有代表性,所以這兩個學校定稿後其他學校就會快很多。
我先從密歇根大學開始寫。密歇根大學除了 Common APP的PS外,還有why轉學、why密歇根大學,和一個有關community社群的文書。我和兩個文書老師就why轉學和why密歇根大學進行了頭腦風暴,很快確定了寫作的內容和框架結構。和Community有關的文書我寫了高中阿卡貝拉有關的活動。芝大轉學申請對Common App的PS是非必須的選項,必須要提交的文書是why轉學與why芝大內容合併的一個文書和一個特別怪的小文書。就是芝大每一年會給你6-7個題目,你可以自己選,芝大網站上還給出往年的題目,你也可以從裡面選。甚至如果你覺得那些題你都不想寫可以自己編一個出來寫。它的創作空間非常大,但是每道題問的就很怪,比如說如果智齒能跟你說話,它會給你什麼建議?還有一道題是如果古代的人有現代的工具,你會怎樣搭配?都是非常奇怪的問題,有時候完全不知道怎麼答。
創意寫作這方面我寫的特別少,自己也不太喜歡寫這種東西。一開始想的是寫智齒那個題,但想不出來如何展現自己性格特點同時還跟這個題目很契合的故事。後來我就轉變了思路,我先確定了最想寫的經歷,然後在芝大曆年小文書題目找哪一個和我想寫的經歷最契合。文書老師也幫我一起去找,後來我們找到往年一個題目是關於路的,透過講述路的背景和你的經歷來反映你的性格特點。我的經歷就是幾年前我和爸爸去雲南騰衝徒步過史迪威公路,這是很有歷史意義但被很多人遺忘的一條路,在二戰的時候叫“緬甸公路”。當時我們在騰衝一週,現場參觀和學習了很多雲南二戰時期的歷史事件和背景,所以這個經歷和路的那道題目很契合,也和我做的東亞研究相關。和文書老師溝通後,從確定思路到最後定稿不到十天。在確定思路後我和文書老師基本上2-3天就有來回一稿的往返溝通,她們在我原稿的基礎上對文書的結構和語言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修改了三四稿基本就定稿了,整個來回修改的過程效率還是很高的。

T同學提到的芝加哥大學關於“路”的文書
和海狸學院的轉學專案顧問老師以及文書老師們合作感受如何?他們給你提供了怎樣的幫助?
顧問老師我是高中一畢業就溝通了,他很快就指出來美本申請沒有達到預期的原因,跟我和家人自己分析的比較一致。我上一次沒有做好的,轉學就會去多注意和調整,我跟顧問老師很快定好了重點目標放在哪,然後階段性的和顧問老師彙報情況,安排一下之後的規劃,不需要很多溝通但是很有效率。
秋季的時候顧問老師給了我幾位文書老師來選擇,我去Zoom上跟他們聊,然後選了兩位文書老師。我就想選兩位風格不一樣的老師,這樣他們會有不同的想法給我參考。第一個老師是哥大法學院就讀的E老師,本科是在耶魯讀文學,人很友好,反饋很直接,頭腦風暴時能很快地想出幾個點。第二位是M老師,他的風格不太一樣,比較委婉但也很會鼓勵別人。他給我改稿子的時候不會直接告訴我要怎麼樣,而是引導我去想,能不能往這個方向寫一下,或者是看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去表達。所以這兩個老師很互補。
這也是我們給每位同學配備兩位文書老師的原因,這樣你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
最後,有什麼話想對有轉學想法的學弟學妹說?
轉學其實挺耗精力和挺有壓力的。我跟國內的小夥伴聊的時候他們都很羨慕我們能有這樣的機會,不僅能轉專業還能轉學。我覺得不管最後結果怎樣,這個轉學的過程給我帶來的收穫和成長可能一點不亞於我最後的錄取結果。所以如果你有這個想法,想去到一個更好的平臺有更好的發展,我還是很鼓勵大家去嘗試的。
真正轉學成功的同學都有這個心態,就是把過程本身看的比結果重要。這樣你就不會為結果的不確定性困擾,而是去享受這個過程。往往當你享受過程,結果也是不會差的。這個想法其實不僅僅適用於轉學,也適用於人生所有的事情,這其實是一個人生感悟。
芝加哥大學校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