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命去讀的芝加哥大學

From:HUGE Global
ID:Char
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國治安的關心是超出了時間和空間,超越了感情與真心的。
就像你也許沒有一個在美國上學的哥,但你一定有一個關心槍擊案的大爺。
這也解釋了留學領域最受歡迎的榜單為什麼永遠是“危險美國校園榜”、“拿命去讀的十所美國大學”,真實性可以存疑,嚇人程度必須很高。
而我對芝加哥大學安全性的質疑就是從這裡來的,它牢牢扒在每一個“最危險美國校園”榜單上,排在芝大前後的學校偶有變換,唯有它屹立不倒。
所以芝加哥大學,真的這麼不安全嗎?
在各種外國人紮根的論壇搜尋一圈後,大致答案其實已經有了,芝加哥大學校園內絕對安全,丟個腳踏車都算大事,這得益於他們擁有全美最大的校內警察部門。
但美國大學畢竟不是我老家的高中,學生進了大門之後14天不許出來,而當活動範圍擴大到芝加哥大學校外,“拿命去讀”四個字的含金量就有所升高了。
很多過來人和本地人的建議是:越往西,越往南,情況就越糟糕。
往西,是芝加哥從本世紀初就存在的貧民窟、毒品交易中心和街頭實彈射擊訓練場。
別誤會,不是三個地方,這是芝加哥西區一個地方的三種功能。
在過去十年間,該地區的人均謀殺率上升了274%,也就是說每10萬居民裡,就會有超過115起謀殺案。
這個資料與地球最暴力的城市墨西哥蒂華納不相上下,在蒂華納街頭,每十萬名居民裡,會發生138起謀殺案。
Kanye也是芝加哥老鄉,他有首歌叫Murder To Excellence,歌詞唱“I feel the pain in my city wherever I go, 314 soldiers died in Iraq, 509 died in Chicago.”
往南,事情變得更加瘋狂,甚至無需羅列數字,只看原因就能想象到南區的幫派鬥爭問題有多嚴峻。
上世紀90年代,芝加哥的幫派權力界限分明,儘管大部分暴力事件都涉及地盤之爭和毒品糾紛,但是如果幫派成員想射殺對手,就必須先徵得頭目的同意,講武德的背後是對警方的忌憚和對平民的保護。
然而從1995年左右開始,公共住房面臨破產,政府開始拆除衰敗和危險的大樓,而原本在這些大樓中居住的幫派分子不得不開始四處尋找新的住處。
於是情況變成了,原本我在城東你在城南,我們各有各的地盤,如今我們不得不混居在一起,那麼地盤怎麼算?
由此在芝加哥南區的海德公園,也是芝大校區所在地,人口剛剛超過25000人卻臥虎藏龍,誕生了15個幫派日日互gang。
這些無業,靠販毒和搶劫為生的年輕人聚在一起,除了打架就是做夢,而實現美夢的途徑也很實在——
YouTube搜尋Rico Recklezz或是Chief Keef,在他們早期釋出的或蹩腳或簡陋的說唱mv裡,你除了能看到芝加哥的日常街頭生活,還有芝加哥人民對美好生活所做的饒舌努力。
如果說那些危險榜單有失偏頗的話,唯一的偏頗就是沒有提到芝加哥大學的犯罪學。
就像滑雪勝地總會有先進的骨科醫院一樣,罪惡都市也反哺了芝加哥大學的犯罪學,還成立了芝加哥大學犯罪實驗室。
實驗室出門就是田野,遍地都能調查,比如他們透過對西區的研究得出了一項結論,西區大部分地區的醫療保健、銀行和雜貨店選擇比城市其他地區都要少。
這意味著犯罪與貧窮之間存在著惡性迴圈的關係,只是僅靠這個結論,人們還無法找出解決辦法。
芝加哥大學歷史上也曾有多位教授透過研究芝加哥的犯罪行為發表論文和出版書籍,甚至幫助繪製了芝加哥的幫派地圖。
除此之外,這座被稱為謀殺之都,每兩小時就有一人被槍殺,每17小時就有一人被殺的城市,的確值得登上所有拿命去上的美國大學排行榜。
它也的確給芝加哥大學帶去了許多充滿血淚的回憶,2021年,24歲的中國留學生,統計學碩士生Dennis Zheng被槍殺。
搶劫犯槍殺他的原因似乎是為了他的電子產品,這之後,他的電子產品也只換到了100美元。
而Dennis Zheng,是2021年發生在芝加哥的第三起學生死於槍支的暴力事件。
又或許,真的和他的種族有關。
但並非因為他是亞洲人,在芝加哥幫派成員們的眼中,一個年輕男人晚上獨自走在街上,只要他不是黑人。
那他只有可能是個條子。
-end

留學疑問,方舟必答
如果您對於留學有任何疑惑,歡迎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與我們的諮詢顧問直接取得聯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