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來自南加州芳泉谷(Fountain Valley)的女子聲稱,越裔丈夫在例行檢查時慘遭移民和海關執法局拘留超過一個多月,她在一夜之間成了單身母親,擔心丈夫有可能會被驅逐出境。

女子坎尼(Khanhi)只想分享名字,也不想透露丈夫的身份,擔心可能會影響到他的移民案件。
坎尼分享女兒伊芙琳(Evelyn)的一段錄音,她在影片聊天中看著爸爸唱歌給她聽。她表示,一歲的女兒想念父親,想聽見他的聲音,在他懷裡入睡,如今是不可能的事情。
坎尼形容丈夫非常盡職盡責,由於夫妻倆在成長過程中均無父親陪伴,雙方在成家時達成協議,身為社工的她繼續工作,平日則由丈夫承擔照顧女兒的重任。

當坎尼在一夜間成為單親母親,便向非營利組織尋求幫助。她的丈夫今年2月前往ICE辦理登記手續後便沒有再返家。
坎尼的收入足以養活女兒、母親和婆婆,但丈夫遭拘留一個多月後,仍沒有進一步是否會釋放的訊息。
她說:“我天真地以為會有正當程式,可以站在法官面前講述解釋一切,這對我們來說根本不可能。”
坎尼坦言,她曾帶女兒去阿德蘭託拘留所探視丈夫,但很具挑戰性,由於不允許身體接觸,父女無法擁抱,女兒年紀太小,根本無法理解,所以大發脾氣,最後她們被要求離開。

她指出,她和丈夫小時被母親從飽受戰爭蹂躪的越南帶來美國,她最終成為美國公民,但丈夫必須受到監督令約束,並需擁有合法工作許可證,十多年來,每年定期去聖塔安那(SantaAna)的ICE辦公室進行快速登記。
南加州亞裔美國人促進正義組織稱,許多逃離越南的人均受到該項命令的約束。
美國猶太協會的納瓦萊斯(JosephNavales)解釋道,該情況通常始於來自外國的孩子,他們在無父母或單親父母情況下掙扎,可能在成年後犯錯,陷入不瞭解的法律和移民體系,有些人甚至沒有犯罪便承認有罪。
納瓦萊斯說:“最終結果是,他們想要擺脫拘留,不幸的是,簽署了驅逐令或自願離境令,但由於與越南政府的協議,實際上並未被驅逐出境。”
目前尚未制定驅逐越裔移民的程式,幾十年過去了,青少年長大了,有了工作並組建家庭。

2008年,越南和美國簽署的一份諒解備忘錄,保護多數1995年之前抵達的移民,但2020年的另一份諒解備忘錄則取消該項保護。
上個月,橙縣美國猶太協會辦公室發現近20起ICE拘留案件。納瓦萊斯坦言,去年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
同時,橙縣小西貢的恐懼情緒也不斷增長,該處是越南境外最大的越南人聚落。非營利性組織“VietRISE”一直與社群密切合作。
該組織營運和專案經理IndigoVu指出,過去兩個月接到有關拘留的電話比平常還多,社群正瀰漫一股非常強烈的焦慮、恐慌和擔憂情緒。
點選名片關注
舊金山矽谷第一生活資訊平臺
這是天天匯陪伴您的第4700+天
15萬灣區華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