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怎麼又沒了!果然!”
2013年的一天,家住上海的一位中年女士心痛地捂住胸口,倒退兩步,只見她開啟的抽屜中空空如也。
她又驚又怒,“天哪!我足足六萬塊錢啊!”這些錢明明是她親手放進去的,鎖上床頭櫃之前,她還檢查了幾遍,短短一天之內,錢怎麼就不見了呢?
更關鍵的是,這並不是家裡發生的唯一一起錢財失竊的事情,從2009年起,每週四她都會發現家裡的錢離奇消失了,總共超過一百萬。

消失的錢財少則一千元,多則上萬。
這種奇怪的現象一直持續了四年,金女士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家裡除了她以外的另一個人——她的丈夫身上。
持續不斷四年的失竊真的會是金女士的丈夫乾的嗎?這件事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1
離奇失蹤的第一筆現金
金女士在上海本地開了一家診所,靠著給人們看病掙取不菲的收入。
她本來就是正經醫院出身,醫術不錯,口碑也很好,漸漸地找她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金女士有個習慣,那就是把一天看病的收入都收在一起,晚上關門的時候拿回家裡,積攢到一定數額後再順路去銀行存起來。
無論是在單身的時候還是結婚後,金女士的習慣都一直沒有改變。

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女士是一個勤勞且持家的女人,但她的丈夫卻並非如此。
金女士剛認識自己的丈夫時,他還有個正經的工作,拿著雖然不高但還算穩定的工資。
但兩人結婚後,丈夫看著金女士的事業越做越好,便產生了要靠著金女士吃飯的心理。
他乾脆辭去了工作,每天在家裡搗鼓股市,運氣好的時候能夠賺上一筆,運氣不好的時候就只能血本無歸。
對於丈夫的行為,金女士雖然有幾分爛泥扶不上牆的生氣,但她也沒強求丈夫一定要有一份工作。
兩人的小日子就在這樣的狀況中進行下去了。

2009年的一天,金女士按照往常的作息關掉小店後,便急匆匆地帶著當天的營業額回到了家裡。
她開啟床頭櫃把現金放進去後,發現已經積攢起了一大摞,金女士一數,已經整整八萬元了,是時候去銀行存起來了。
第二天,金女士便挑了一個時間,把八萬元帶到銀行準備存起來。
“女士,您的存款金額是79000元,沒問題的話請這邊輸入密碼,簽字確認。”
“79000元?不可能呀,我帶來的明明是整整八萬元,你是不是數錯了?”
“女士,這是點鈔機出具的結果哦,如果您不放心的話,我再為您點一次鈔。”
銀行櫃員又當著金女士的面把鈔票放進了點鈔機,這次結果依舊是79000元,還有一千元去哪裡了呢?
金女士先是在自己的皮包中找了好一陣,沒有結果後她示意櫃員先把這79000元存進去,自己又回家把床頭櫃抽屜翻了個底朝天。
“難道是我昨天數錢的時候太困了?數錯了嗎?”金女士不由地有些懷疑自己。
不過這一千元對她的影響並不是很大,金女士只是疑惑了一陣子便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後。
2
接二連三地丟錢
原本金女士以為,這次錢的數目不對只是一個偶然事件,可她沒想到,從這以後,奇怪的事情接二連三地發生了。
每次她去銀行存錢的時候,原本確定好的數目都會有所出入。

一次是巧合,兩次是偶然,但這麼多次下來,饒是金女士再遲鈍,也該發現其中的不對了。
遇到想不通的事情,金女士第一時間就想到要和丈夫商量一下。
誰料丈夫聽完之後卻十分不以為意,“肯定是你記錯了,錢怎麼可能丟得那麼頻繁,再說了,就算有賊,他為什麼不把錢全部拿走?”
金女士覺得丈夫說得確實有道理,但她每週丟失的錢也不是假的呀。
如果拿錢的這個人並不是賊的話,一切彷彿就能說通了。
金女士眼睛滴溜溜一轉,想到了一個讓她十分不肯承認的可能性——這些錢是丈夫拿的。
她的丈夫其實很好懂,他平日裡行蹤簡單,除了呆在家裡鼓搗股市之外,他每週四都要去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
而金女士放在床頭櫃裡的錢,也恰巧就是週四丟的,這難道是巧合嗎?
一番猜測後,金女士擅自下了定論,這些錢就是丈夫拿的。
至於丈夫拿錢的動機,金女士猜想道,一定是丈夫在股市中虧了錢,不好意思問自己要錢,所以才從家裡偷偷拿錢出去炒股。
想到這兒金女士又有點生氣,自己和丈夫怎麼說也是一家人,丈夫遇到困難不跟自己說,竟然採取這種方式拿錢。
但她又不想明著向丈夫求證,畢竟金女士的丈夫一直賦閒在家,沒有正經工作。
金女士不想因為一點錢和丈夫把關係鬧僵,她還想維護一下丈夫可憐的自尊心。
可如果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的話,金女士又覺得有些不甘心。
糾結來糾結去,金女士決定對這件事保持緘默,用冷戰來表達自己對丈夫的不滿。
要說金女士的丈夫,也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他每天沉迷股市,根本沒發現金女士對自己態度的轉變。
金女士就在這種古古怪怪的氛圍中生活了四年,四年來,丟錢的狀況非但沒有減少,每次丟錢的金額還越來越大。
此時金女士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裝作什麼也不知道了,她必須和丈夫挑明這一切。
3
一個接一個的嫌疑人
思來想去,金女士決定來一招“釣魚執法”,讓丈夫露出狐狸尾巴。
2013年的某一個週三,金女士特意在床頭櫃裡放了整整六萬元現金,她已經很久沒將如此大金額的現金放到床頭櫃中了。
金女士篤定丈夫一定會把錢拿走,到時候她就有理由興師問罪,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
第二天,金女士下班回家後便直奔家裡床頭櫃,如她所料,六萬元竟然真的不見了。
金女士這下有了說話的由頭,她徑直走到客廳,把丈夫正在看的電視機關掉,說要和他“好好談談”。
“我在抽屜裡放了六萬元,這件事你知道嗎?今天那筆錢又不見了。”
“你放錢在抽屜裡,又沒有跟我說,我怎麼會知道?你不會是懷疑我拿了錢吧。”
金女士的丈夫哭笑不得,他此刻才意識到,從四年前開始,金女士就一直覺得家裡的錢全都是他拿的。
“難道不是嗎?你每週四去炒股,家裡的錢也是每週四就不見,這難道會是巧合?”
“我懶得跟你說,你要是真覺得我拿了你的錢,那我們就去警察局說,讓警察來查明真相。”
金女士的丈夫說著就拉金女士去報案,金女士也有點生氣,明明兩個人就能溝通好的事情,為什麼要牽扯到派出所呢?
金女士的丈夫無論如何也不承認是自己拿了錢,派出所的民警聽完他們的講述之後,也覺得很可疑。

金女士丟失的錢金額一直在變大,這很像是有人在故意試探金女士的底線。
而且金女士家中的門窗都沒有被撬過的痕跡,偷錢的人一定是透過鑰匙進入金女士家中的。
擁有金女士家門鑰匙的,除了他們夫妻二人之外,就只有保姆趙阿姨。
趙阿姨在金女士家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每天都會過來打掃衛生,她似乎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但金女士想起,趙阿姨是2010年才來自己家裡工作的,她的工作時間和錢的失竊事件根本對不上。
如果真是趙阿姨乾的,那2010年之前的錢,又是誰偷的呢?小偷應該不會有兩個吧。
這下趙阿姨的嫌疑幾乎可以排除了,嫌疑又回到了金女士的丈夫身上。
金女士此時越看丈夫越覺得不順眼,丈夫不僅拿了自己的錢,還把事情捅到派出所去,典型的賊喊捉賊。
金女士的丈夫則是欲辯無言,他很清楚自己並沒有偷家裡的錢。
可事實擺在眼前,擁有家中鑰匙的人就三個,他成了最有可能的嫌疑人。
4
真相浮出水面
金女士的丈夫越想越不是滋味,他清楚想要洗脫嫌疑,就必須抓到真正的犯人。
轉眼又是一個週四,金女士按照慣例出門看診,金女士的丈夫則獨自待在家中。
他沒有像往常一樣出門炒股,而是關好了門窗,在家裡靜悄悄地等待那個一定會光臨的盜賊。
一整個早上,金女士的家裡都沒有什麼異樣的事情發生,金女士的丈夫沒有氣餒,他篤定小偷一定會出現。
下午三點左右,刺耳的門鈴聲突然響起,金女士的丈夫打了個寒顫,立馬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他躡手躡腳地走到門口,眯起一隻眼睛,湊近貓眼,準備看看到底是誰如此膽大包天。
但他還沒有來得及看清楚,門外的人已經掏出了鑰匙,準備開啟門進來了。
金女士的丈夫不想和小偷正面衝突,他死死地握住了門把手,從裡面將門反鎖。
小偷聽到了門裡面的動靜,接著便把鑰匙拔出,急匆匆地離開了這個地方。
這時金女士的丈夫才想起來,自己留在家裡就是想抓小偷一個現行,真到了關鍵時刻,他怎麼把人嚇跑了呢?
還好他湊近貓眼的時候,大概看清楚了小偷的樣子,這是一箇中年女人,身材矮矮胖胖的,穿著一條無袖的藍色裙子。
根據這些線索,警方調取了當天的監控,監控畫面正好拍到了盜賊的正面。
“怎麼會是她?我完全沒有想過會是她做的!”金女士看清楚之後,傻眼了,隨即湧上一股憤怒。
原來,金女士剛剛結婚的時候,由於自己工作繁忙,丈夫也不願意做家務,就僱傭了一個鐘點工。
這個鐘點工正是出現在監控上的女人,她叫作鮮紅梅,是從四川農村來到上海打工的。
由於鮮紅梅手腳勤快,為人能說會道,因此她和金女士相處得非常愉快。
比起僱主和鐘點工的關係來說,兩個人更像是姐妹,鮮紅梅自然也知道金女士有把錢放在床頭櫃抽屜裡的習慣。
每次她看到那些鮮紅的鈔票時,腦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些貪婪的慾望。

想到金女士天天錦衣玉食,過著富足的生活,鮮紅梅心中非常不平衡。
終於有一天,她忍不住從一疊厚厚的鈔票中抽了幾張。
偷竊後,鮮紅梅的內心非常不安,但她發現,金女士似乎並不在意錢的數目。
從這以後,鮮紅梅每週四都會趁人不在家從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不過,這樣持續沒多久後,鮮紅梅就因為老家有事而不得不辭職。
臨走之前,為了自己以後盜竊方便,她悄悄配了金女士家裡的鑰匙。
鮮紅梅人雖然不在上海,但她卻始終放不下金女士抽屜裡的錢和不勞而獲的感覺。
為了偷盜,她購買機票頻繁往返於四川和上海,偷竊的金額也從一千元不斷增多,一直增加到幾萬元。
這四年來,依靠著金女士,鮮紅梅陸陸續續偷到了一百多萬元,這些錢被她拿回家蓋了房子,她自己的生活條件也大為改善。
對外,鮮紅梅宣稱自己的錢都是當包工頭的老公辛辛苦苦掙回來的,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一切事情的真相。
而且鮮紅梅還一直和金女士保持著聯絡,金女士還曾經跟她抱怨過家裡丟錢的事情。
但金女士怎麼也沒有想到,小偷竟然就是和自己交情頗深的鮮紅梅。
事情到這一步,真相也浮出了水面,金女士的丈夫終於洗清了自己的嫌疑。
之後,鮮紅梅因為盜竊罪被警方逮捕,法庭判決她15年有期徒刑。
在法庭上,鮮紅梅流下了悔恨的眼淚,只是再怎麼悔恨也沒有用了,她只能到監獄裡反省自己的過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都像鮮紅梅這樣肆意妄為,最終只會跌入罪惡的深淵。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
|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